E小说 > 历史军事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第2229章 一片狼籍

西陵之战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如果说没有最后的灯影峡的这场战斗,魏军可以用一种最完美的方式来收官。

    而且蜀军最终从马鞍山的撤离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双方的战斗也会一直地持续下去,甚至有可能会将战火燃到蜀国的境内。

    但灯影峡之战,导致了魏军的进攻是戛然而止,虽然说魏军的损失并不太大,只有不到两千人的伤亡,但这场失利,终究是给魏军的追击埋下了阴影。

    谁知道魏军后续还会有什么伏击的手段,要知道蜀军在打伏击战方面,那是很有心得的,他们有这一套很是成熟的伏击经验,一旦魏军轻兵冒进,很可能就会再次中招。

    不是每一次都会有老天的眷顾,这一场大雨挽救了魏军近万人的性命,但下一次再遇到伏击的话,还会有这样的幸运吗?

    于是魏军的各路人马都变得老实安分起来,他们虽然也在向马鞍山进军,但采用的皆是步步为营,稳步前进的策略,没有一支军队再敢冒进了。

    这对姜维来说,自然是再利好不过的消息了,他退守马鞍山,本来也无意再坚守的,等到司马伦和步协的两支人马回归之后,姜维便立刻下令撤军,退守永安。

    虽然北面还有牵弘的一支魏军在那儿虎视眈眈,但已经是无关大局了,蜀军主力会合在一起,至少也有七八万的人马,如此庞大的兵力群,牵弘自然也不敢有所行动,只能是目送蜀军从马鞍山西去,无所做为。

    其实曹亮将牵弘从关中调过来,就是对西陵的蜀军起到一个牵制的作用,威胁一下蜀军的退路,让姜维不得不抽调出一支人马来,防范一下退路和粮道,这样牵弘的这支军队任务便已达成。

    当然如果魏军在大胜之余,对蜀军形成多路围攻的态势,牵弘军也就又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可以从兴山南下,直取秭归,彻底地切断蜀军退路,将蜀军所有的人马都围歼在西陵地区。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是完全行不通了,灯影峡之战后,魏军已经放弃了对蜀军的急攻狂追,而改用步步为营的进军方式,这种进军方式虽然稳妥,但却丧失了全歼蜀军的机会。

    全部集结起来的蜀军力量比任何时候都强大,此刻牵弘如果不顾一切地去袭取秭归的话,能不能拿得下来另当别论,就算真得拿下了秭归,被切断退路的蜀军那还不得杀红了眼。

    而孤军奋战独立无援的牵弘军,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挡得住蜀军的求生之路的,这种螳臂当车之举,不过是自不量力的行为,曹亮都没有任何的指示,牵弘又如何敢轻举妄动,只能是放任蜀军的大队人马西去。

    对于姜维来说,马鞍山虽然是险要之地,但却非留驻之所,只不过是他行途之中的一个驿站罢了,就如同他每一次出征关陇,秦岭都是必经之地,秦岭之险,天下无山峰可以比拟,但却从来也不是姜维的驻守之地。

    从这一点上来讲,马鞍山和秦岭是极为相似的,先前姜维派罗宪驻守马鞍山,是为了防备魏军从这一路进攻西陵或者是切断西陵和永安之间的交通,而如今西陵失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时候再死守马鞍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西陵城是西陵地区的防御核心,姜维此前所有的防御计划,所有的长围体系,都是围绕着西陵而建立的,而现在,西陵城失守之后,外围的防御体系也就立刻宣告土崩瓦解了。

    此时再留守西陵一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反倒是魏军的步步逼近,会让局势变得越来越艰难,姜维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就决定从马鞍山撤军,回归永安。

    对于姜维来说,没有什么比保存实力更为要紧的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姜维能够保存好自己的实力,何愁将来没有机会收复中原匡扶汉室。

    上一次北伐陇西,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实也并不算什么失败,姜维损失掉的,也仅仅只是陇西这块地盘而已。

    而且严格来说,也算不上什么损失,陇西本来就是魏国的领土,姜维得到就是意外之喜,得不到也没有什么,从头再来便是,反正姜维经历过了那么多的失败和挫折,也不在乎多那么几次。

    但姜维有一个巨大的收获,那就是司马伦和司马伦来带来的五万人马,对于一直以来缺兵少将的蜀军而言,这无疑才是实打实的收获。

    现在的情况和当初的陇西之事几乎是如出一撤,司马伦当时是携陇西五郡及十万大军降蜀,如今陆抗是携荆州西陵之地及六万吴军降蜀。

    而结局更是惊人的雷同,上一次姜维北伐出兵雍凉,最终是憾失陇西,而此次则是东进荆州,憾失西陵。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姜维虽然经较遗憾地失去了荆州,但却得到了陆抗的这支军队,尽管是有所损失,但大部分的主力尚存,等他们返回永安之后,不但可以大大地加强永安的防御力量,而且姜维还拥有随时再度出征的能力,只有要合适的机会,姜维肯定会继续发起东征,直捣荆州的。

    这次蜀军之所以能顺利地撤回永安,有一个人是功不可没的,那就是骠骑将军司马伦。

    当时西陵失守,局势危急,司马伦在猇亭接到了姜维的紧急撤退命令之后,并没有立刻撤军,而是等待步协从嵬嵘寨撤回来之后,让步协先走,他来断后。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司马伦的大局观,换作是其他的人,很可能早就跑路了,局势这么的危急,稍有不慎,就会有灭顶之灾,自己都快顾不过来了,哪还有余力去顾及别人啊!

    但司马伦却是不急不躁,处乱不惊,在最危急最紧要的时候,坚守了两天的阵地,宁是等待步协到来之后,才率兵予以撤退。

(https://www.eexsww.cc/zuihoudesanguo2xingwei/2048470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