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 第七章 让赚钱成为一种习惯1

第七章  让赚钱成为一种习惯1      
              只有储蓄财富才能水涨船高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财富的增长不能仅靠储蓄,但如果你一直做“月光族”,从不储蓄,你也永远不能成为富人。

因此,在你开始独立生活的初期,将你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储蓄积攒起来是完全必要的,只有储蓄你的财富才能使你的生活好起来,才能有进一步投资的资本。

      

              在台湾,从小就立志要做个有钱人的电台及电视节目主持人侯昌明,果真在29岁前买下人生第一栋千万房子。

梦想能实现,主要是因他彻底奉行自创的“防御与攻击”理论。

在侯昌明眼里,防御就是储蓄,靠着退伍后工作辛苦存下的120万元,他顺利熬过失业期;而在机会来临时,也是靠着账户里的积蓄撒网布局,为他带来丰硕的利益。

现年34岁的他,已累积超过1  000万的资产。

      

              小时候家境清苦的侯昌明,因为知道钱来得不容易,所以总是特别珍惜每一分钱,也因此养成他省钱的个性。

看着打工赚来的钱,扎扎实实地存到自己的户头里,就是侯昌明学生时代最大的满足。

当兵前,他已经存了50多万元。

      

              退伍后侯昌明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才14  000多元,为了存钱,他跟了1万元的会,因此每个月就只剩4  000元的生活费。

4  000元要怎么过一个月?

侯昌明算好每星期只能花1  000元,为了省油钱,他把退伍后买的车子搁在一旁,改骑摩托车;同事找他出去玩,他会很直接地说自己没钱,不会打肿脸充胖子。

侯昌明知道,有多少钱花费多少,存够了本,才有能力去创造未来。

      

              一心只想努力工作、拼命存钱的侯昌明,随着主持工作越来越多,最高纪录一个只收入达14万元,而他银行户头数字也一路往上爬升,突破百万大关。

然而好景不长,1996年他手中的6个节目突然全部喊停,侯昌明只好到民歌西餐厅唱歌,靠每个月不到1万元的收入生活。

还好户头里的120万元宛如定心丸,让他得以熬过近5个月的空窗期,直到进入飞碟电台。

      

              防御做足了、子弹存够了后,侯昌明开始上场打仗,也就是把部分钱拿来投资,并在29岁时,买下人生第一栋房子。

即使现在侯昌明的手头越来越宽裕,仍不改“铁公鸡”的个性,每个月收入的2/3,还是老老实实地存起来。

翻开他的皮夹,永远不会有超过5  000元的现金;资产超过1  000万的他,只有两张银行信用卡,只要一刷卡,他一定马上将刷卡的费用提领出来,放在信封袋内,用来提醒自己花了多少钱,绝对不动用到循环利息。

      

              省吃俭用、努力赚钱存钱的侯昌明,已经替未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他认为许多人理财都是光想不练,而努力储蓄,是迈向“钱途”的第一步。

特别在高失业率、又不景气的现在,理财先重守财,累积足够的资本,才有办法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对所有的人来说,存钱是致富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在那些未曾存钱者的心目中,最迫切的一个大问题则是:“我要怎样做才能存钱?”

      

              存钱纯粹是习惯的问题。

人经由习惯的法则,塑造了自己的个性,这个说法是极为正确的。

任何行为在重复做过几次之后,就变成一种习惯。

而人的意志也只不过是从我们的日常习惯中成长出来的一种推动力量。

      

              一种习惯一旦在脑中固定形成之后,这个习惯就会自动驱使一个人采取行动。

例如,如果遵循你每天上班或经常前往的某处地点的固定路线,过不了多久,这个习惯就会养成,不用你花脑筋去思考,你的头脑自然会引你走上这种路线。

更有趣的是,即使你在动身之初是想前往另一方向,但是如果你不提醒自己改变路线的话,那么,你将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又走上原来的路线了。

      

              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表示将会限制你的赚钱能力。

正好相反——你在应用这项法则后,不仅将把你所赚的钱有系统地保存下来,也使你步上更大机会之途,并将增强你的观察力、自信心、想像力、进取心及领导才能,真正增加你的赚钱能力。

      

              有位年轻人从宾州的农业区来到费城,进入一家印刷厂工作。

他的一位同事在一家储蓄公司开了一个户头,养成了每周存款5元的习惯。

      

              在这位同事的影响下,这位年轻人也在这家储蓄公司开了户头。

三年后,他有了900元的存款。

这时,他所工作的这家印刷厂发生财务困难,面临倒闭的噩运。

他立刻拿出这900元来挽救这家印刷厂,也因此获得了这家印刷厂一半的股份。

      

              他采取了严密的节约制度,协助这家工厂付清了所有的债务。

到了今天,由于他拥有一半的股份,所以每年可从这家工厂里拿到25  000多元的利润。

      

              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之初,亨利·福特急需资金来推动汽车的生产及销售。

于是他向一些拥有几千元存款的朋友求援,其中一位就是柯仁斯参议员。

这些朋友皆义不容辞地帮助他,凑出了几千元,后来因此获得几百万元的红利。

      

              大财阀洛克菲勒,以前只是一位普通的簿记员,他想到了要发展石油事业,在那时候,石油甚至还不被认为是一种事业。

他急需资金,由于他已养成了储蓄的习惯,而且也已被证明能够维护其他人的资金,因此,他在没有任何困难的情况下,借到了他所需要的资金。

      

              洛克菲勒财富的真正基础,就是他在担任周薪只有40元的簿记员时所养成的储蓄习惯。

      

              许多生意人不会轻易把他们的钱交给他人处理,除非这人能够证明他有能力照料自己的钱,并能妥善地加以运用。

这种考验是十分实际可行的,但对那些尚未养成储蓄习惯的人来说,可能就要经常感到难堪了。

      

              罗伯特·清崎说,长久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存钱的基础上。

如果你不存钱,赚钱是不会带给你财富的;如果不存钱,即使继承百万钱财,也不会让你变得有钱;如果不存钱,即使赢得彩票也没有用。

投资可以让你致富,但是不存钱就没有钱投资。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一定得通过存钱,没有快捷方式,也无法绕道而行。

每一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都致力于存钱。

      

              在今天这个赚钱是为了花钱,崇尚消费的社会里,许多人常常因为花钱过度而陷入窘境。

营销大师让我们相信,花钱是很酷的事,每天成千上万的广告轰炸我们,要我们花钱、花钱、花钱。

他们做得十分成功,以致许多人困惑自己究竟是谁、拥有什么?

      

              缺钱不是问题,不存钱才是问题。

存钱可以让你变得有钱、获得自由,但是多数人都被自己的花钱习惯网住。

根据1998年美国统计局派翠克·普瑟所做的调查,年龄在24~64岁的劳工(660万人)61%没有任何一种退休存款。

      

              很多时候,金钱上的事非我们所能控制。

我们不能控制赚多少钱、不能控制课税额度,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的幅度,也不能控制投资的回收。

我们在金钱上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决定花多少钱。

你不能控制国家的经济,但是你可以控制你自己的经济。

      

              达成财务自由不需花一毛钱,它不是礼物,也不容易做到,但它是免费的。

购买东西,才是需要花钱,且让你无法存钱、无法投资、无法进入赢家之列的行为。

当你开始存钱,就是投资自己,投资愈多,愈早买到你的自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如果你不存钱,“艰难时日”就会不请自来,工人可能会在经济萧条时丢了工作;公司一破产,职员就会失业;当主人们要炒仆人鱿鱼,原来的仆人的生活就失去了依靠。

可以想像得到,失业的人们如果一如既往地把工资收入用于消费,而不做任何储蓄,那么他们一定会陷入悲惨的景地。

可是,他们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遭遇——在家里或者在银行存点钱,至少可以保证自己在找到新工作之前比较从容,可以喘口气。

举例来说,10  000元的积蓄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对一个贫困中的人而言,其作用无可估量,甚至可以保证这个人顺利地走向未来的自立之路。

      

              财富的价值固然不能就金钱本身来估量,聚敛财富的贪婪欲望也应该被正确引导和遏止,但是,我们必须正视金钱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好处,没有足够的金钱,就不会有舒适、安全的生活,就难以实现诚实和自立。

渴望成为富人过上富有生活的人们,在这里给你们一个忠告:学会储蓄是学会生活的开始!不管你现在生活得多么艰苦,记得每月都要存一点钱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因此不要在一月内花光你一月的收入,不要在一年内花光你一年的收入。

真正实践这个忠告,你将远离那些依靠别人、沿街乞讨的悲惨生活。

不管是哪个阶级的人,不管是男是女,都应该依靠自己本身,让自己的积蓄为自己充底气。

有这样一句格言:“袋中有钱胜过朝中有人。”

节省了1元钱你就向前跨出了一步。

节省和储蓄金钱是自我克制的谨慎和富有远见的智慧的最好表现。

这是未来安稳生活的良好开端,是自立生活的种子。

      

              一个穿着体面的工人在布兰福德储蓄银行和银行经理谈起话来。

他告诉经理,到现在为止,他有接近80英镑的存款。

但是他以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

他之所以开始存钱,是因为受到妻子的激发。

很偶然的一天,他看到了妻子的存折上面有20英镑,他想:“我向来这么挥霍,她还能存下这么多钱,如果我也配合她,那岂不会存得更多?”

从此,他努力戒酒,也努力工作,谨慎花钱。

最后他表示,他家能有这样一笔存款,主要的功劳在于他的妻子和储蓄银行。

如今,他的生活再也不像以往那样拮据不堪了。

他可以有计划、有规律、有底气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没有钱,而且也尚未养成储蓄的习惯,那么,你永远无法使自己获得任何赚钱的机会。

这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事实。

      

              我们再重复一次也无妨,几乎所有的财富,不管是大是小,它的真正起点就是养成储蓄的习惯。

      

              把这个基本原则稳固地建立在你的意志中,那么,你将走上经济独立之途。

      

              一个男人因为忽略了养成储蓄的习惯,以至于终身工作劳苦,无法摆脱。

这是一个悲惨的景象。

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上,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过着这种生活。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

如果没有相当程度的经济独立,一个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

一个人被迫待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从事一件固定的工作,每周,每天要做上好几个小时,而且要做上一辈子。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等于是被关在监牢里,因为一个人的行动已经受到限制。

事实上可能还比不上监狱中的“模范囚犯”,有时候甚至比一般囚犯还更可悲。

因为,被关在监狱中的囚犯,至少不必再费神为自己去找个睡觉的地方,以及为自己找些吃的东西和穿的衣服。

      

              要想逃避这种自由被剥夺的无期徒刑,唯一的方法就是养成储蓄的习惯。

然后永远保持这个习惯,不管你必须做多大牺牲。

对于我们上面所指的这些人来说,除了这方法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逃避这种困境了,除非你是很少数例外中的一分子。

      

              在独立生活的初期,储蓄银行对人们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它能使年轻人不被债务缠身,还为他们存放了以后必要的财富,保证他们不会在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还能仁慈而慷慨地帮助不幸的人们。

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赞叹的事情吗?

      

              正直的人厉行节约,注意细水长流,不会大手大脚、胡支滥花,他绝不会沦落到打肿脸充胖子或举债度日的地步。

      

              ——塞缪尔·斯迈尔斯      

              流动的金钱才能创造价值      

              财富的积累需要储蓄,但如果一直储蓄,不思投资,那么钱就成为死钱。

你虽然不会为没钱生活而忧虑,但你也永远不能成为亿万富翁。

钱就像水一样,只有流动起来了,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位理财学者曾这样说过:“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定保障,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积下去,就永远不会得到满足,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使自己赚大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了吗?

再说,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在银行存了一生的钱,光靠利滚利而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富翁的?”

      

              “不过我并不是彻头彻尾地反对储蓄。

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变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存到一定的数目时拿出来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

还反对银行里的存款越来越多的时候,心里相应的有了一种安全感,觉得有了保障,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

      

              不少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赚取利息,能享受到复利,这样就算是对金钱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经尽到了理财的责任。

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理财,因此,钱存在银行等于是没有理财。

      

              每一个人最后能拥有多少财富,是难以预料的事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将钱存在银行只能保证生活安定,而想致富,比登天还难。

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的人,到了年老时不但不能致富,常常连财务自主的水平都无法达到,这种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选择以银行存款作为理财方式的人,无非是让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但事实上,把钱长期存在银行里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

      

              通常贫穷人家对于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较正面的看法是将其归之于富人比自己努力或者他们克勤克俭,较负面的想法是将其归之于运气好或者从事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业。

但这些人万万没想到,真正造成他们的财富被远抛诸于后的,是他们的理财习惯。

因为穷人与富人的理财方式不同,穷人的财产多是存放在银行,富人的财产多是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

      

              卡耐基身上曾发生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

一次卡耐基的邻居——一名老妇人把卡耐基叫到她的家中。

央求他为自己办点事。

      

              卡耐基说:“老人家,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说吧!”

      

              老妇人说:“卡耐基先生,我知道,你是一个诚实的好人,我信任你。

请你进来吧,跟我过来。”

      

              她掏出钥匙,打开卧室的门。

这间卧室简直就是一间密室,没有窗,只有一个窄窄的窗洞,门也很厚,关得严严实实的。

      

              卡耐基随着老人进到这间密室,不知道这神秘莫测的老妇人要做什么。

      

              老妇人锁上卧室的门,弯腰从床底下拖出一只皮箱。

开了皮箱的锁,掀开盖子。

      

              卡耐基定睛一看,满满一箱崭新的钞票!      

              “卡耐基先生,”老妇人说,“这是我先生留给我的钱,一共是10万美元,全是50元一张的钞票,一共应该是2  000张。

可是,我昨天数来数去,就只有1  999张。

是我人老了,没数对呢,还是真的少了1张呢?

如果是真的少了1张,那就奇怪了,我从来没有拿出过1张钞票的。

卡耐基先生,我请你来,是想请你帮我数一数。

谁都不知道我私下藏了10万美元,我相信你,所以请你来帮我这个忙……”      

              卡耐基感到非常惊诧。

      

              忙了老半天,钞票终于数完了,正好是2  000张,10万美元。

老妇人高兴得像个小姑娘似的跳了起来。

      

              卡耐基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说:“老人家,您这么一大笔钱,为什么不存到银行呢?

存起来的话,每年的利息都不下1万美元呢!”

      

              老妇人沉默不答。

      

              “像这样放在家里,反而让您提心吊胆,”卡耐基继续对她做思想工作,“如果存到银行里,不必担心会少了一张或几张,既安全,又有利息。”

      

              老妇人心动了,“就委托你去给我存上吧!”

      

              等到卡耐基把存折给老妇人拿回来,老妇人把存折凑到眼前仔仔细细地看,见那上面有一行字。

      

              “这一张小纸条就是10万美元么?

10万美元,一整箱崭新的钞票就这么一张小纸条么?”

老妇人嘀咕着。

      

              没过两天,老妇人又把卡耐基请了过去。

她拿着那张存款单说:“卡耐基先生,这张轻飘飘的纸条,我心里怎么也不踏实。

这不会是骗局吧?”

      

              卡耐基说:“老人家,这不碍事的……”      

              老妇人紧接着说:“唉,卡耐基先生,我真的是放不下这颗心。

我看不到我的钱,就觉得好像没有了似的。

不瞒你说,以前我每天都要把那10万美元现钞数上一遍的。

两天没数我的钱了,我都手痒难耐啦!卡耐基先生,再劳驾你一次,你马上就去银行把现款给我取出来吧!”

      

              卡耐基无可奈何,只好照办了。

      

              老妇人的做法其实是可笑的,如果那笔钱一直存在她的密室里。

那钱就永远也不会增加,活钱变成了死钱,就像活水变成死水一样,不会长久。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对资金做过生动的比喻:“资金对于企业如同血液与人体,血液循环欠佳导致人体机理失调,资金运转不灵造成经营不善。

如何保持充分的资金并灵活运用,是经营者不能不注意的事。”

这话既显示出这位企业家的高财商,又说明了资金运动加速创富的深刻道理。

      

              有的私营公司老板,初涉商场比较顺利地赚到一笔钱,就想打退堂鼓,或把这一收益赶紧投资到家庭建设之中;或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或一味地等靠稳妥生意,避免竞争带来的风险,而不想把已赢得的利润又返回投资做生意再去赚钱,更不想投资到带有很大风险性的房地产、股票生意之中。

从而造成把本来可以活起来的资金封死了,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杰克早年并不富有,他的生活是艰难的,但即使经济不宽裕,他的母亲总是尽一切力量在可能的时候,给他最特别的款待。

无论何时她有了额外的钱,她一定会为孩子们买点什么。

也许为杰克买一个新游戏机,或者带他们去看露天电影。

由于孩子们通常消耗的只是生活所需,所以杰克想这也是他母亲给自己一些快乐的方式。

杰克认为,他们总是在一有了额外的钱就把它花掉,因此他们从来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存下来。

      

              当杰克开始赚到可观的钱的时候,他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现象。

即使他的钱够开销,但是似乎每到月底仍然是一毛钱不剩。

      

              多年以前,杰克想第一次投资置产。

他知道他至少需要3万美金的现款,但杰克一辈子也没有存过那么多钱。

所以他订出一个时间表,想在6个月以内存够钱。

一个月要5  000美元才行。

这个数目似乎很遥远,但是杰克凭着信心就这么开始了。

      

              你家里有没有一个专门放账单的篮子或是抽屉?

一个你可能一个月会去看一次准备付钱的地方?

杰克有。

而他做的是把你称作“增添期款”的新账单放进档案里。

每个月5  000美元的账单看起来似乎很难达成,事实上,在最初一两个月杰克试着想不理它。

不过他还是照计划执行,并且试试看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确保这笔额外的账单可以和其他账单一块儿付清。

      

              一件有趣的事开始发生了。

因为杰克专心生财并且保住他赚到的5  000美元,他愈来愈注意到他常把自己的钱轻率地随处散掉。

他也开始留意到一些机会,是他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他也想到,他以前在工作上只会投注精力到某个程度,现在由于他必须有额外收入,他就在从事的事上投入多一点精力,多一点创造力。

他开始冒比较大的风险,他要客户为他的服务支付更多的代价。

他为他的产品开拓新市场,他找到利用时间、金钱和人力的方法,以便在较少时间内做完更多的事情。

借着给他自己称作“头期款”的账单,他加强、放大了他一向就拥有的能力。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财富的生命也在于运动。

作为金钱可以是静止的,而资金必须是运动的,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资金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害怕孤独,不甘寂寞,需要明快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把赚到的钱存在手中,把它静置起来,总不如合理的投资利用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

      

              犹太人的金钱法则就是:钱是在流动中赚出来的,而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

他们崇尚的是“钱生钱”,而不是“人省钱”。

有个犹太商人说:“很多人如果把钱流通起来,就会觉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

因此,男人每天为了衣、食、住在外面辛苦工作,女人则每天计算如何尽量克扣生活费存入银行,人的一生就这样过去,还有什么意思呢?

而且,当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的时候,在心理上觉得相当有保障,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

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使自己赚钱的机会溜走了吗?

世界上哪有靠省吃俭用一辈子,在银行存了毕生的钱,靠利息滚利息而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富翁呢?”

      

              其实,经营者最初不管赚到多少钱,都应该明白俗话中所讲的“家有资财万贯,不如经商开店”、“死水怕用勺子舀”这个道理。

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钱再多也不够花。

为什么?

因为“坐吃山空”。

试想,一个雪球,放在雪地上不动,它永远也不可能变大;相反,如果把它滚起来,就会越来越大。

钱财亦是如此,只有流通起来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金的生命就在于运动。

资金只有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才产生价值,只有在周转中才产生价值。

失去了周转,不仅不可能增值,而且还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如果把资金作为资本,合理地加以利用,那就会赚取更多的钱。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资金的生命也在于运动。

作为金钱可以是静止的,而资金必须是运动的,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资金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害怕孤独,不堪寂寞,需要明快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把赚到的钱存在手中,把它静置起来,总不如经营者用以参与市场竞争。

因此,奉劝那些储存过多金钱的人:尽管你家有万金,你还是应该继续努力,而不能“坐吃山空”。

从这一古训出发,你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既然剩余价值是从货币——商品——货币中流通中产生的,那么,为什么不用已有的钱财去投资经商,而把它死存呢?

      

              当然从事经营,风险是时刻存在的。

古人讲:“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盈利是与风险并存的。

      

              在金钱的滚动中,在资本的运动中,发挥你的才智,开启你的财商,你就可能成为新的富豪。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亿万富翁会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这样说:“正像日本商人觉得本国太小,需要为资金寻找出路一样,香港的商人也有这样的感觉。

说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根据投资法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投资不能把全部希望只押在一起,正所谓鸡蛋分篮,分散风险。

投资多处下手,则会多点收获。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农夫,要进城去卖鸡蛋,但进城的路非常颠簸难走,他为了不让鸡蛋在路上打破,于是将一篮子鸡蛋分装在很多个篮子里。

结果到达城里之后,打开篮子,发现只有一个篮子的鸡蛋破了,其余都完好无损。

      

              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将我们的财富分装在不同的篮子里,投资在不同的领域,以寻求最大的回报。

      

              联合利华是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公司,它经久不衰并成为“世界食品工业之王”,它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经营方针和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

      

              商品多样化和商标多样化是联合利华经营管理上的一大显著特点,也是它最巧妙的经营之道。

联合利华的许多名牌产品走俏世界,但没有冠以统一的联合利华的商标,都以独立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这样,商品、商标的多样化避免了单一、呆板的消费形象,给消费者以丰富多彩的感觉,满足了人们好奇的心理。

同时,也避免了一种商品品牌牵连公司其他商品的风险,它的每一类产品,都有几种到几十种的不同品牌。

使公司始终处于“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位置。

      

              合理让利和以退为进是联合利华发展史上多次使用并因此获得更大利益的经营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联合利华在非洲的许多小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当时联合利华在权衡利弊后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经营策略,较好地照顾了非洲国家的利益。

虽然看起来公司为此让了许多利,但实际上换来的是更大的经营空间和政府支持,联合利华在这些非洲国家取得了更加长远的利益,对公司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联合利华有一句经商准则,即“诚实、正直地从事商业活动并尊重其所涉及的各方利益”。

这也许是联合利华成功的奥秘。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是联合利华制胜的又一法宝。

公司体系庞大但管理机制却非常集中,组织十分严密。

联合利华的管理机制可谓精简、高效,在伦敦和鹿特丹的公司总部都只有一名董事长、一名副董事长和一名秘书,它在全世界子公司的体系也一样。

这样的管理体系可以统一协调市场经营和管理,提高和保证工作效率。

      

              联合利华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训。

只有不断完善员工及管理层人员的配合,才能使整个公司团结起来,做最充分的人力资源的利用。

      

              联合利华还决定以核心事业为主,削减不必要的周边企业,同时规定创办新事业的标准,必须以融入资本7%的净利作为前提。

为积极开发成长型的新兴市场,满足目标市场的确实需求,对研究开发部门的改革也相当大。

现在联合利华已在全球增设50个研究开发中心,根据中心所在的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开发新产品。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非你有亏不完的钱。”

      

              出乎大多数人所料,富人大多过着很乏味的生活,他们不爱换工作,很少有人再婚,家里孩子较少,甚至不爱搬家。

富人的生活没有太多意外或新鲜,稳定性是他们的共同特色。

      

              表现在投资上,富人也主要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

这种观念有效地降低了富人理财的风险,为度过未来的经济危机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简而言之,就是运用组合的手段,分散投资的风险。

      

              比尔·盖茨是首屈一指的世界富翁,他的财富富可敌国。

      

              富则富矣,但盖茨并不“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这也是他投资聪明之处。

      

              盖茨看好新经济,但同时认为旧经济有它的亮点,也向旧经济的一些部门投资。

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论说,盖茨的投资战略令人感兴趣的是:“盖茨看到了把投资分散、延伸到旧经济的必要性,而他的好友巴菲特却没有看到把投资分散到新经济的必要性。”

巴菲特素有华尔街“股王”之称,他的投资对象都是旧经济部门公司。

      

              盖茨分散投资的理念和做法由来已久。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盖茨1995年就建立了名为“小瀑布”的投资公司。

这家设在华盛顿州柯克兰的公司单单为盖茨的投资理财服务,主要就是分散和管理盖茨在旧经济中的投资。

这家公司的运作十分保密,除了法律规定需要公开的项目,其活动的具体情况很少向公众透露。

不过根据已知情况,这家公司的投资组合共值100亿美元。

这笔资金很大部分是投入债券市场,特别是购买国库券。

在股价下跌时,政府债券的价格往往是由于资金从股市流入而表现稳定以至上升的,这就可以部分抵消股价下跌所遭受的损失。

同样,小瀑布公司也大量投资于旧经济中的一些企业,并以投资的“多样性”和“保守性”闻名。

      

              在盖茨对旧经济部门的投资中,对比较稳健的重工业公司的投资已取得相当好的成绩。

据报道,盖茨通过小瀑布公司收购了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7.8%的股票,这些股票的价格比上一年差不多上涨了一倍。

由于著名的通用动力公司宣布要购买这家造船公司,该公司的股价又上升了约24%。

盖茨对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投资也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该公司当年股价上升约33%。

      

              和巴菲特类似,小瀑布公司也喜欢向公用事业公司投资。

美国报刊认为,公用事业股虽然一般说来上涨较慢,但抗跌性则很强,是较稳妥的投资对象。

盖茨通过小瀑布投资公司已拥有渥特尔·泰尔动力公司5.9%的股票。

这家设在明尼苏达州的电力—能源分配公司当年的股票也有所上升。

盖茨对华盛顿州的电力和天然气公司——阿维斯塔公司以及新墨西哥州的公用服务公司也有投资。

      

              盖茨的投资不少是从长期着眼的,例如投资于阿拉斯加气体集团公司和舒尼萨尔钢工业公司。

他的投资代理人拉森就把小瀑布投资公司称为“长期投资者”,“在这个意义上有点像巴菲特”。

      

              纽约投资顾问公司汉尼斯集团总裁格拉丹特在概括盖茨的投资战略时说,投资者,哪怕是盖茨那样的超级富豪,都不应当把“全部资本押在涨得已很高的科技股上”。

这就是说,就连盖茨这样的超级富豪都不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韩国高龙集团总裁李东灿早年从事过尼龙丝生产、进口贸易。

起初由于尼龙丝织的衣服富有弹性,价格比棉织品便宜,市场较大,李东灿的生意较为顺利,尼龙丝的生产发展迅速,新厂盖了七八家,许多小客商都汇集在他的旗下,他当时也一门心思放在此项业务上,认为只要借市场流行的大势千方百计做大这门买卖,企业就会一劳永逸。

      

              不久,市场的变化犹如一盆冷水浇将下来,先是国际市场尼龙丝生产不景气,纺织业出现产品滑坡,原制定的出口计划受挫,大批订单被退回;后是流传一种说法:尼龙丝服装产生静电,有害身体。

这给李东灿以巨大的打击,资金无法回笼,仓库的货出不去,公司又闹内讧,眼看公司就要关门。

      

              李东灿急中生智,决定多路出兵去借钱,先解燃眉之急,然后去找科学界澄清谣言。

他派出财务上的得力人员向公司的零售客户筹集资金,又说通了“三庆物产”公司的总裁融通了一大笔钱,稳住了生产。

不久韩国官方论证也表明了“静电有害”是无科学根据的,尼龙丝生产才开始好转起来。

      

              李东灿有了这次教训以后,他决定公司多生几个“儿子”,分为15个附属机构,兼做石油贸易、运输业、房地产、旅游业等项目的生意,联合一些大的建筑公司抢占有利地域,开发旅游设施。

近年来,高龙集团把生意扩展到日本、泰国等地,都是以纺织业为龙头,带动其他子公司的生意。

这一招搞活了公司,也有了应付突发性市场危机的支撑点。

      

              多生几个“儿子”的策略,日本人称之为“分家艺术”。

由大变小,企业可以永葆青春,因为每当一个庞大的企业很难达到经营效率的顶峰时,进行适当的分家,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分家,在市场寻找适宜自身发展的道路时,很像自然界的蜜蜂分群。

蜜蜂在一个蜂巢里挤满时,蜂巢周围就会聚集很多蜜蜂。

当选出部分精锐的蜜蜂飞出去采蜜后,就会建立新的蜂巢,蜂巢再次挤满,就会出现新的分家。

      

              综上所述,“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所有成功的富人的一条成功哲学之一。

要想成为亿万富翁,必须学会这条商业法则,养成习惯。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商界金律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很多人都会羡慕伟人的功成名就,可是大家却忽略了伟人背后的故事,像爱迪生从小的时候就很注意在小的事情上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小的衣架,摆弄一个不起眼的玩具,这些都给了他很大的启迪,为自己将来成就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做事风范。

当他发明电灯的时候,如果不是从每一个细小的金属丝开始,一步一步地来做实验,他就不可能成功。

      

              小小的电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做事态度。

不要羡慕别人,每一个人都是最佳的主角。

培养自己细心做事的态度,做好小事,才会成就一番大事。

      

              早期人们用手工制衣的时候,缝衣针的针孔是圆形的,上了年纪的老人用这样的缝衣针非常的不方便,引线的时候由于视力的下降常常很难一下子就将线穿过针孔。

      

              为此,一个技师非常想找出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把针线拿过来反复地琢磨,实验了很多方法,最后他觉得把缝衣针的圆形针孔改成长条形,更容易把线穿过去。

      

              因为针眼是一长条孔,你眼力再不济,拿线头往针眼上下一扫,总能对上。

从圆孔到长条形针孔,就这么一点小改动,穿针难的老问题就解决了。

      

              他立即向工厂的领导提出了改进缝衣针的想法,领导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

欣然同意他的改进意见后,很快这一全新的缝衣针推出了,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的市场。

这种缝衣针还彻底代替了以前的圆孔缝衣针,大大提高了手工制衣人的制衣效率。

      

              其实不论做什么事情,加工一件产品还是做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

综观世界上伟大的成功者,他们之所以能拥有杰出的成就,往往主要是始终把细节的东西贯穿于他的整个奋斗过程中。

瓦特只是注意到了蒸汽把烧水的壶盖儿掀起的那一细节就给了他无限的灵感,牛顿只是注意了苹果落地的细节,就引发了万有引力的设想。

可见,细节虽小,影响却是巨大的。

      

              一个乐于从细微小事做起的人,有希望创造惊人的奇迹。

一个不经意的发现就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一项小小的改进就能让一个企业扭转局势、起死回生。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成大事”的决定性因素。

      

              科尔是法国大银行家,他之所以能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与他细心认真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人们从他的传奇经历中品味到了一个银行家所特有的精神品质。

      

              最初,科尔去当地一家最好的银行求职。

但等待他的却是接二连三的碰壁。

可是科尔要在银行谋职的决心一点也没受到影响。

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到银行去求职。

一天,科尔再一次来到那家最好的银行,有了前几次碰壁的经验,这次他竟然直截了当地找到了董事长,开门见山就说,希望董事长能雇佣他。

然而,董事长当场就拒绝了他。

当科尔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银行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根大头针。

他弯腰把大头针捡了起来,以免伤人。

第二天,科尔又准备出门求职。

就在他关门的那一刻,忽然看见信箱里有一封信,拆开一看,科尔欣喜若狂,他手里的那张纸竟然是那家大银行的录用通知书。

他有些不敢相信,甚至怀疑是在做梦。

      

              原来,昨天就在科尔蹲下身子捡起大头针的时候,被董事长看到了。

董事长认为如此认真细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职员。

所以,当时就改变主意决定录用他。

      

              一件小事成就了科尔,注重小事的效果由此而可见一斑。

      

              比尔·盖茨说:“你不要认为为了一分钱与别人讨价还价是一件丑事,也不要认为小商小贩没什么出息。

金钱需要一分一厘积攒,而人生经验也需要一点一滴积累。

在你成为富翁的那一天,你已成了一位人生经验十分丰富的人。”

      

              恐怕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听“先做小事赚小钱”这句话,因为他们大都雄心万丈,一踏入社会就想做大事,赚大钱。

      

              当然,“做大事,赚大钱”的志向并没什么错,有了这个志向,你就可以不断向前奋进。

但说老实话,社会上真能“做大事,赚大钱”的人并不多,更别说一踏入社会就想“做大事,赚大钱”了。

      

              事实上,很多成大事、赚大钱者并不是一走上社会就取得如此业绩,很多大企业家就是从伙计当起,很多政治家是从小职员当起,很多将军是从小兵当起,人们很少见到一走上社会就真正“做大事,赚大钱”的!所以,当你的条件普通,又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时,那么“先做小事,先赚小钱”绝对没错!你绝不能拿机遇赌,因为“机遇”是看不到,难以预测的!      

              那么“先做小事,先赚小钱”有什么好处呢?

      

              “先做小事,先赚小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之下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能力。

当你做小事得心应手时,就可以做大一点的事。

赚小钱既然没问题,那么赚大钱就不会太难,何况小钱赚久了,也可累积成“大钱”。

      

              完成小事是成就大事的第一步。

伟大的成就总是跟随在一连串小的成功之后。

在事业起步之际,我们也会得到与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相称的工作岗位,证明我们自己的价值,渐渐被委以重任和更多的工作。

将每一天都看成是学习的机会,这会令你在公司和团体中更有价值。

一旦有了晋升的机会,老板也会第一个就想到你。

任何人都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彼岸的。

      

              伟大的事业是由无数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积累而成的,小事情干不好,大事情也不会做成功。

做任何事,不论大事小事,不论轻重缓急,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善始善终,不要心高气傲,不能急功近利,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而且,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兼顾社会效益。

就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公司。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个市500多万户家庭,如果每户每天都能节约1度电,全市每天就将减少电量500多万度,同时减少煤炭消耗量1  635吨,减排二氧化硫150吨,减排二氧化碳4  985吨以上。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成功是源于每一个细节,积跬步致千里,汇细流入大海。

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我们一样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不屑于从小处做起,眼高手低,最终一事无成。

更有甚者,忽视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几乎酿成大错。

从脚下开始,从现在开始,少一点空谈,多一点实干吧!      

              做事如此,创富依然如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到显著成效的,需要我们为之长期努力奋斗。

如果只想贪婪地梦想一夜暴富,结果肯定适得其反。

无论投资还是做生意,都不能急功近利,任何事都要慢慢来,不要心急,步步为营,才能稳扎稳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钱,无以成富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亿万富翁喜欢从小事中激发创意      

              曾经有句诗这样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佛教徒的眼中所见皆是佛。

其实,创富的人也一样,你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中都可能蕴含着极大的商机。

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发现的头脑。

从小事中激发出来的创意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起小事中的创意就不能不说起日本人,他们在激发创意方面闻名于世,创造了许多致富神话,我们就来看看几个例子。

      

              佐佐木基男是日本神户的一位大学毕业生,他毕业后在一家酒吧打短工,遇到一位从中东来的游客,这位游客名叫阿拉罕,他很快就跟佐佐木相识了,而且二人说话很投机。

于是,阿拉罕送了一只奇妙的打火机给佐佐木。

      

              佐佐木反复玩弄这只打火机,每当他一打着火,机身便会发出亮光,并且机身上会出现美丽的图画;火一熄,画面也跟着消失了。

      

              佐佐木觉得这只打火机十分新奇、美妙,便向阿拉罕打听,这只打火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

阿拉罕告诉他,这是他到法国时买的,而且是打火机当中的最新产品。

      

              佐佐木早就不想在酒吧里打工,他想自己创业,现在碰到这种新颖奇妙的打火机,脑子里灵机一动,觉得能代理销售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到众多年轻人的欢迎。

他一面想,一面开始行动,赶到神户图书馆,果然在一份法国杂志上找到了制造这种打火机厂家的广告。

于是,他向这个厂家写了一封言词恳切,愿意代理这种产品在日本销售的信。

      

              果然,不出一个月,法国厂家给他回了信,欢迎佐佐木成为他们的代理商。

结果,他花了1万美元,获得了这种打火机的代理权。

      

              佐佐木推销这种打火机,很快就闯出了市场。

购买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轻人,拿着这种打火机总是爱不释手,尽管价钱贵一点,也舍得花钱买一只。

      

              佐佐木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不仅是销售这种打火机,而且爱在打火机身上动脑筋。

他想,要是把这种打火机的性能再变通一下,改造成另一种用具或玩具,这不是更好吗?

      

              这样,他从探究这种法国打火机的性能入手,先掌握其窍门,再进行改造。

日本人特别具有模仿、借鉴的“鬼才”。

很快,他就由打火机推及到水杯等几种用具和玩具。

      

              佐佐木设计、制造出能够显示漂亮图画的水杯产品,更是大受日本人的欢迎。

他制造出的这种水杯,盛满一杯水时,便会现出一幅美丽、逼真的画面,随着杯中水位的不同,画面也跟着变得不同。

人们用这种杯子品茶、闲聊,简直是一种享受,谁拿在手上都不愿放下来。

      

              他很快就积累到了一大笔资金,并开办了一家成人玩具厂,专门制造打火机、火柴、水杯、圆珠笔、钥匙扣、皮带扣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

正因为善于从小事中激发创意,佐佐木才能够取得骄人的成就。

      

              自新任老板长川上任以后,常磐百货公司营业额每年翻一番,其经营物品几乎包揽了全县所有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

      

              长川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原来他刚刚到常磐百货公司上任时,公司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生活用品商场,和他们公司同样大小的百货公司县城还有五家。

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尽快地出效益呢?

      

              如今人们买东西常集中采购,为防止丢三落四,先写一个购物清单。

有一次,长川看见一位女顾客买完一件东西要走时,把一个纸条扔到商场门口的纸篓里,他马上跑过去捡起来,发现上面写的是顾客需要的另两种东西,他们商场里也有,只是质量不如顾客点名要的品牌好。

他根据这一信息,更换了该商品的品牌,果然有很好的效果。

于是长川经理开始每天把废纸篓里的纸条全部捡回去,仔细研究顾客的需要。

很快,他就知道了顾客对哪几类商品感兴趣,尤其青睐哪几种牌子,对某类商品的需要集中在什么季节,顾客在挑选商品时是如何进行合理搭配的,等等。

在长川经理的带动下,常磐百货公司总是以最快的反应速度适应顾客,并且合理地引领顾客超前消费,一下子把顾客全部拉进了他们的公司。

      

              日本的岛村产业公司及丸芳物产公司董事长岛村芳雄,在创业之初身无分文。

有一天,他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闲逛时,注意到街上许多行人都提着一个纸袋,这纸袋是买东西时商店给他们装东西用的。

岛村灵机一动:“将来纸袋一定会风行一时,做纸袋绳索生意是错不了的。”

然而身无分文的他,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却有无从下手的感慨。

最后他决心硬着头皮去各银行试一试。

一到银行,他就把纸袋的前景、纸袋绳索的制作技巧,以及他的经营方法、对该事业的展望等说得口干舌燥,但每一家银行都冷冷淡淡不理睬他。

然而他并不灰心,每天都前去走动拜访。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3个月的努力,到了第69次时,三井银行终于被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答应贷给他日币100万元,当朋友、熟人知道他获得银行贷款时,也纷纷帮忙,有的出资10万元,有的出资20万元,很快就筹集了200万元。

有了资金,创业两年后,他就成为名满天下的人。

几年时间,他从一个穷光蛋摇身一变成为日本绳索大王。

      

              日本有一家高脑力公司。

公司上层发现员工一个个萎靡不振,面带菜色。

经咨询多方专家后,他们采纳了一个最简单而别致的治疗方法——在公司后院中用圆滑光润的小石子约800个铺成一条石子小道。

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抽出15分钟时间,让员工脱掉鞋在石子小道上如做工间操般随意行走散步。

起初,员工们觉得很好笑,更有许多人觉得在众人面前赤足很难为情,但时间一久,人们便发现了它的好处,原来这是极具医学原理的物理疗法,起到了一种按摩的作用。

      

              好创意自身就是财富。

一个年轻人看了这则故事,便开始着手他红火的生意。

他请专业人士指点,选取了一种略带弹性的塑胶垫,将其截成长方形,然后带着它回到老家。

老家的小河滩上全是光洁漂亮的小石子。

在石料厂将这些拣选好的小石子一分为二,一粒粒稀疏有致地粘满胶垫,干透后,他先上去反复试验感觉,反复修改好几次后,确定了样品,然后就在家乡因地制宜开始批量生产。

后来,他又把它们确定为好几个规格,产品一生产出来,他便尽快将产品鉴定书等手续一应办齐,然后在一周之内就把能代销的商店全部上了货。

将产品送进商店只完成了销售工作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把这些产品送进顾客眼里。

随后的半个月内,他每天都派人去做免费推介。

商店的代销稳定后,他又开拓了一项上门服务:为大型公司在后院中铺设石子小道;为幼儿园、小学在操场边铺设石子乐园;为家庭装铺室内石子过道、石子浴室地板、石子健身阳台等。

一块本不起眼的地方,一经装饰便成了一处小小的乐园。

      

              紧接着,他将单一的石子变换为多种多样的材料,如七彩的塑料、珍贵的玉石,以满足不同人士的需要。

      

              800粒小石子就此铺就了一个人的赚钱之路。

      

              生活中,许多人老是抱怨没有机遇,觉得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

其实这种观念极为错误,不是没有机遇而是因为你没有去挖掘。

      

              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呢?

一是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大吃一惊,有些事则平淡无奇。

一般而言,使人大吃一惊的事会使人倍加关注,而平淡无奇的事往往不被人注意,但它却可能包含重要的意义。

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就要能够看到不奇之奇。

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正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与众不同之处。

在端茶时,茶杯会在碟子里滑动和倾斜,有时茶杯里的茶水也会洒一些,但当茶水稍洒出一点弄湿了茶碟时会突然变得不易在碟上滑动了,瑞利对此做了进一步探究,做了许多相类似的实验,结果得到一种求算摩擦的方法——倾斜法,给他带来的巨大幸福。

当然,我们说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留心周围小事的重要意义,并不是让人们把目光完全局限于“小事”上,而是要人们“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并得到幸福。

      

              此外,小缺陷中往往孕育着大市场。

日本著名华裔企业家邱永汉先生曾说:“哪里有人们为难的地方,哪里就有赚钱的机会。”

企业应避免“一窝蜂”地挤上一座山头,而是要善于发现市场饱和的“空档”,把眼界放开,从不断完善现有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中寻找财富。

      

              在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产品周期大大缩短,如果企业还像以往那样,亦步亦趋地跟着市场走,恐怕只能分得残羹剩饭。

要想获利就必须另辟蹊径。

这就需要企业家能深入市场,从日常的观察中启动商业灵感,出奇制胜。

广东某橘子罐头厂的厂长逛市场时发现:鱼头比鱼身贵,鸡翅比鸡肉贵,触发联想,“橘皮为啥不能卖个好价钱呢?”

于是组织人力研制生产“珍珠陈皮”,开拓出新市场。

      

              其实,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不难找到尚未被别人占领的潜在市场。

我国一位私营企业家在参加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时,见到一台美国制造的鲜榨果汁机,他便想到,如果在炙热的海滩,鲜榨果汁应该会大有市场。

于是他首先在北戴河试营,结果不出所料,果然大赚了一笔。

“想别人之未曾想,做别人之未曾做”,从一些看似平凡的现象中启动灵感,以超前的眼光猎获潜在的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掌握主动权,挖掘潜在的财富。

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经和能源、原材料一起构成了现代生产力的三大支柱。

信息中包含着大量的商机,而商机中蕴藏着丰富的财富。

企业家要有“一叶落而知秋到”的敏锐眼光,从不为别人所注意的蛛丝马迹中挖出重大经营信息,而后迅速做出决策,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

      

              高明经营者如菲力普·亚默尔能从墨西哥发生瘟疫信息中想到美国肉类市场的动荡,从而通过低买高卖轻而易举净赚900万美元。

上海航星修造船厂了解到当前市场西服畅销这一信息,率先转产大量生产干洗机,销量占全国市场60%以上。

浙江农民看到日本商人常来收购农村常见的丝瓜筋,经过进一步了解其用途后便组织生产浴擦、拖鞋、枕套、枕芯等产品出口欧、美、日,做成了年出口160多万元的大生意。

      

              商机就是我们身边,企业只要对每一条信息都仔细加以分析,就能抓住商机,取得成功。

      

              如果你有又好又简单的想法,就把它付诸实施。

只有这样,操作的时候才不至于使它过于复杂。

      

              ——格雷格·约翰斯顿

(https://www.eexsww.cc/youqianrenxiangdehenibuyiyang/3294040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