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携美女闯三国 > 第三百七十七章 民生为重筹划未来

听李毅对当朝弊政的抱怨愤恨,刘陶却深有同感,他因看不惯君怠臣奸,屡次进言劝皇帝勤勉,便遭受别有用心之徒的排挤孤立,若不是有汉室皇族的神符护体,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经过李毅的提醒,经过细细的思索,刘陶焕然大悟,他不由得怒发冲冠,咬牙切齿道:“这群卑鄙无耻的小人,如此心肠歹毒,竟然要置我于死地!”

    你要宦官权臣好看,他们当然视你如眼中钉、肉中刺了!李毅暗自想着,他微微一笑道:“你我可谓同病相怜,在那尔虞我诈之场所,均难独善其身!建平乃一方净土,只为贤士能人提供施展才能的场所,对奸邪之徒却敬而远之,若是刘先生看得起李毅,便留在此蛮荒之地,将其教化为礼仪之帮!”

    古人看待异族,甚至名门望族俯视穷苦百姓,都是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将其妖魔化或者矮化了。而李毅则有宽大的胸怀,能包容天下万物,对鲜卑、扶余、敕勒等民族,能争取的尽可能争取,在用强大的汉学慢慢的进行感化。这当然是汉代人无法企及的,即便是思想并不固化的刘陶,一时也无法理解。不过洛阳是回不去了,而通过所见所闻,刘陶对建平的第一印象比较满意,他点了点头道:“刘陶不愿再瞧奸诈之徒的丑恶嘴脸,在这世外桃源修身养性,却是一件快事!”

    没想到事情进展异乎寻常的顺利,李毅差点没叫出声来,他赶紧收拢张大的嘴巴,平复一下心神。由于蔡蔡邕与刘陶同朝为官多年,两人的脾气秉性相类,便让刘陶暂时填补了阮瑀的空缺。而随行之人,或走或留任其所愿,终于将这遗案了结。

    李毅三人记挂着运河的修建情况,建平已无大事,便信马由缰的再次北巡。在两位妻子全力打造下,以及各位臣工的不懈努力下,建平可谓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一路上欣赏着秋景,看到治下的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足,李毅心中甚感欣慰。

    松嫩平原土质肥沃、雨水丰沛,民众们有足够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又都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他们生产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新的一年里,田地中的庄稼又是长势喜人。

    已是丰收在望,但民众还没有意识到危机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连续的丰收,使府库粮仓和百姓的家粮屯都填的满满的。如果打下的粮食不能运出,粮价一定会一落千丈,而伤害到百姓们的利益。

    幸亏李毅等未雨绸缪,进行了松辽运河的挖掘。修一条大运河是项浩大的工程,由于没有先进的测量仪器,李湛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在东辽水与松花江上游反复勘察,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这才破土开工。

    欲速则不达,秦始皇修建长城,隋炀帝挖掘大运河,两者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二位滥用民力,导致百姓暴亡,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却是好心办了坏事,导致两个短命的朝代皆二世而亡!鉴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李毅决定量力而行,采取招工全凭自愿,衣食住行自行解决,官府只发放一定的酬劳。而且遇到农忙时节,便强行停工,不可误了农时,耽误了百姓的收成。

    由于民众认识到运河的重要性,他们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李毅等还未进入工地,便远远的看到那矗立在深沟两侧的木制机械。这些机械的设计,最初都是李毅的杰作,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开放思想,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便会激发其创造力。看到经过改造,更加便捷省力,劳动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李毅等是看在眼里喜于心中。

    为了解民众的心声,更为这一浩大工程,不为贪腐滋生提供温床,李毅决定亲民近民,与百姓打成一片。李毅暂时与张英、于冰分开,二人去寻找工程分段负责人,询问总体情况。李毅沿着坡道,下入又深又宽的壕沟,奔入劳动大军之中,与百姓一起挥汗如雨。

    见到这个身高体健的大汉加入,其旁边的百姓也十分惊奇,他依照鲜亮,却也来干着又脏又累的粗活。不过不到一刻钟,李毅便闪掉了外衣,光着膀子与身旁之人再无分别。

    这一粗俗的举动,终于拉近了距离,见李毅胸背腰腹全是腱子肉,便有好奇者与他搭讪。李毅并不敢轻易的暴露身份,张英、于冰早已给他设计了一套搪塞之言。

    李毅只说自己在军中效力,因无战事才得空闲,便来到挖掘运河工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见李毅身上多处疤痕,体格又是健壮有力,周边之人全无疑虑,便趁机询问李毅的英雄事迹。

    李毅原本不善言辞,讲故事也是干瘪无味,令听者如同嚼蜡。但经过数年的锻炼,他的口才有了长足的进步,虽不比于冰声情并茂,也不如张英的娓娓动听,但对于普通民众,还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讲了几段征讨黄巾军的战事,将周围数十位百姓,全部聚到了他的身旁。负责工程进度的官员巡查至此,见民众聚集停工,便大声呵斥。李毅对众人一笑道:“因我连累了众位兄弟,真是不好意思!”聚拢的人群才散了开去,又恢复到井然有序的状态。

    已经与民众混熟,李毅便开始询问与工程有关的一切,从每日所得酬劳,到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田里的庄稼是否被耽误,今秋的收成如何……直到再无可问,李毅才穿上衣服,与众人打了招呼告别。

    如此走走停停,边体验生活,边了解百姓疾苦。

    中平三年秋,松辽平原又迎来一个丰收年,若不是几十万民众,输入了新鲜血液,又有李毅及众多商客的努力,松辽平原的粮价将继续暴跌。但粮贱伤农,对百姓的打击不小,好在这些人刚刚从民不聊生的环境中逃出来,只怕粮食卖不出去,白白糟蹋了,而没有对所得太低愤愤不平。

    粮价再低也要及时进行秋收,就在三人商议,次日遣散民工之时,工地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https://www.eexsww.cc/xiemeinvchuangsanguo/736491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