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道 > 第九百五四章 【汤池堡】

也就在金军研究着明日来攻之事时,已经被命名为汤池堡的石堡之内,同样的军事会议也在召开。

    先来说说此时以耀州为大本营的宋军配置,大本营的主副将为河东经略使折可存和熙河经略使姚古,其中折可存为正将,姚古为副将。

    折家一门,当世领军一代可谓是三将一文臣,长兄折可大原是府州知州(文臣),政和年间因故病逝,二兄折可求继任府州知州并河东宣抚使,如今正在府城的折家军老巢坐镇,协同守卫雁门关至丰州一线。

    至于三兄,便是这位折可存了,字嗣长。官制河东经略使,而他的经略使本来与折可求的宣抚使是配对的,大致是一个专门负责搞后勤、武备、训练、协调和驻守的座将,另外一个则负责领兵出战,“宣抚”不从之人。

    所以当初黄杰在做“直捣黄龙”计划时,便请种师道推荐一个沉稳可控制大局之人来坐守耀州的前线大本营,种师道思来想去最后才推荐了折可存,因为种师道对这老兄的评价就一个字:稳!

    再来说如今耀州的宋军配置,兵员总计十万八千余,其中六万为种师道在河北招募的新军,不过采用的是黄杰训练黄州卫的科目,所以战斗力自然比宋军厢、边各军更强,比禁军稍有不如,禁军多为世系传承或各地挑选的人样子,因此多半都有一身好武艺,还有林冲这等八十万禁军教头传授武艺,自然就眼下来说还是最强的军队。

    其余四万余便是当初种师道起兵勤王后,各路赶来加入勤王之师并最终整合出来的精锐之师。当然了,要说精锐,他们的序列肯定要排在了黄杰如今亲自统帅在辽阳的两万人之后,不过这些人全是战场老兵,也都有个人武艺,加上也接受了黄州卫的科目训练,所以战斗力自然毋庸赘言。

    前文有叙,黄杰在建设清州军港李家港时,并没有在李家港建造什么船厂,而是从江南杭州调的船,之前派遣大军登陆高丽也是用的南船,目的就是为不使金国对此有所警惕,也是这次处心积虑的登陆作战得以成功的重大原因。

    此战,黄杰一共调集了千料以上的平底沙船超过三千艏,护航的各类千料以下水师战船亦有五百余艏之多。“料”这种单位也通“石”,因此“千料”也可以理解为“千石”,也即是说一艘千料大船的载重平均约在五十五吨(宋一石约等后世五十五公斤)左右。以福船为例,如果是民料一千料的船,大约长五丈六(十七米),宽两丈二(六米五),船高两丈六(八米),其排水量约在二百五十吨左右。

    可如果是“官料”的千料船,则大约体长九丈(二十七米),宽两丈七(八米),高三丈(九米),轻排水量在五百至八百吨左右。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等大小和排水量的船搁在后世也就是个渔船的体量,比起后世的远洋货柜轮、油轮甚至航空母舰根本不够看,这话倒也没错,却别忘了此时的金国别说水师了,就算他们打下了辽东湾差不多一半的滨海,也没得到几条小舢板。

    呵呵!当然这也是因为辽国人也不擅长下海捕鱼!

    所以这总数差不多接近五千(没算错帐,还有自发来拥军的山东渔民,虽然船都只有几百料,但也是有一艘算一艏),用来运送黄杰的大军总计十五万人也不过就是三天时间跑了两个批次,接着运送各种辎重和铁筋混凝土构件又不担心风浪大了引起乘客不适,速度更是迅捷。

    从清州的李家港(约在今天津市滨海新区驴驹河乡海滨)出发,横跨渤海湾、辽东湾抵达耀州的直线距离也不过一千一百余里。从清州出发时,借助呼啸凛冽的强劲北风走一个单边只要十四个时辰,若是从耀州返回,一路顺风加空载则速度更快,都用不了五个时辰就能返回(呵呵!千里江陵一日还!)。

    (PS:再多说一句,用中式硬帆顺风能走一百的话,逆风也能走八十!)

    言归正传,说明了如今在耀州大本营的军力配置之后,便来说说刚刚抢修完成的汤池堡,此时堡中有受命进驻汤池堡的正军一千五百名,皆是在河北专门接受过系统的菱堡防御作战诸科目训练的新军,另外有负责协同保卫汤池堡修建期间安全的重甲步兵五千,神臂弓射手三千,以及隶属于黄州建设的五百名工匠。

    由于此时后续登陆部队尚且还在耀州集结,所以在抢修菱堡的时候并没有派出什么大部队协防,而宗望的大军也来得太快,也就在汤池堡刚刚完成了整体结构的外组装,并恰好运进了首批用来防御的战斗物资,也就瞧见金军突然就来到了眼前,且还在距离汤池堡不足十里的地方就地扎营。

    旋即,受命守卫汤池堡的守军主将便下令全军入堡据守,虽然此时整个汤池堡也就才刚刚完成外组装,还未进行内部装修,可本就中空的墙体不但能随便住人,还能御寒,而菱堡中心的五角区域(也即是五角星的中心部位)本来设计的也是个大校场,因此倒也能装下这差不多一万来人。

    所以,也就在金军计划着明日一早来佯攻的时候,汤池堡的守军们也在大校场的军帐里开着同样的会议。

    此时,军帐之内灯火通明,满满当当坐了一帐子的人,只是这军帐摆出的虽然是宋军标准帅帐的规制,但列席之人都无桌无案,每人身下仅是一个马扎而已。而瞧那居主位之人的头盔和制甲形制,却是一个裨将(中下级军官,约等于后世尉级军官),而济济一堂的众人之中,官阶最低者便是队将(五十人的小队长)都有。

    却也说,此时军帐之中,正有一个面色红润,长髯稀松,却身穿一身黑衣黑裤,还用黑布包头的老者,正在侃侃而谈:“诸位莫要忧心,老汉在河北亲手拆建了不下十座菱堡,当真是建了拆,拆了又建,所为之事便是看它何处不结实,何处有可能为敌人攻破。所以今日老汉敢与诸位打了保票,如非大王用雷神来破,否则这菱堡绝无可能被人攻破!”

(https://www.eexsww.cc/songdao/10851498/)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