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说话不要太老实 > 第四章:好口才代表一种实力(1)

第四章:好口才代表一种实力(1)      
              口才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和睦、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种可随身携带、永不过时的基本能力。

口才活动离不开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

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决定其口才的高低及风格,甚至社会价值。

可以说,从一个人的口才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实力。

      

              1、聪明人会听潜台词,老实人不知就里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这个声音指的就是言外之意。

除说话外,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出明确的意思,就是同一句话也可以听出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如果不能掌握和摸透这一点,就有可能产生误会。

      

              聪明人的故事:      

              有一次,齐威王决定派能言善辩的淳于髡去赵国搬兵。

他让淳于髡驾上马车10辆,装上黄金100两。

淳于髡见了放声大笑,连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

      

              齐威王就问:“先生是嫌这些东西少吗?”

      

              淳于髡说:“我怎么敢嫌少呢?”

      

              齐威王又问:“那你刚才笑什么呀?”

      

              淳于髡说:“大王息怒,今天我从东面来时,看见有个农民在田里求田神赐给他一个丰收年,他拿着一只猪蹄和一坛子酒,祈祷说:‘田神啊田神,请你保佑我五谷成熟,米粮满仓吧!’他的祭品那么少,而想得到的却是那么多。

我刚才想到了他,所以禁不住想笑。”

      

              齐威王领悟了他的隐语,马上给他黄金1000两,车马100辆,白璧10对。

后来,淳于髡出使赵国,搬来了10万精兵。

      

              老实人的故事:      

              王主编约刘教授为刊物写一篇稿子,恰巧王主编的刊物搞座谈会,他也邀请了刘教授。

刘教授刚进会场,王主编就冲了过去握住刘教授的手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一直在等您好的稿子。”

      

              “糟糕!”

刘教授一拍脑袋说:“抱歉,抱歉!我留在桌子上,忘记带来了。”

他又拍拍王主编的肩膀说:“明天,明天上午,你派人来取,好吗?”

      

              “没关系!”

王主编笑着说:“不用等到明天,开会后我开车送您回家,顺便拿上稿子就好了。”

      

              刘教授一怔,也笑笑:“可惜我过会还有事,不能直接回家,还是明天吧。”

      

              座谈会结束后,王主编到停车场开车回家,转过街角,他看见刘教授和李编辑在等出租车。

王主编摇下车窗热心地问:“两位到哪儿去呀?”

      

              李编辑说:“陪刘教授回家。”

      

              王主编一听,就停下车将刘教授和何编辑拉上车。

王主编边开车边说:“我送您回家,顺便拿稿子。”

      

              “我家巷子小,尤其这假日,停满车,不容易进去。”

刘教授说:“您还是把我们放在巷口,我明天上午亲自把稿子给您送去。”

      

              谁知王主编说自己顺路,一定要去。

王主编硬是转过小巷子,一点一点往里挤,开到刘教授的家门口。

      

              “我还得找呢!这巷子不好停车。”

刘教授说。

      

              “没关系,您不是说放在桌子上吗?”

正说着,后面的车大按喇叭催促。

      

              “您还是别等了,”刘教授说,“告诉您实话,我还没有写完呢!”

      

              王主编一听,脸顿时红了……      

              ·要听懂言外之意      

              说话交流有一种情况非常令人尴尬,那就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

任你费尽心机,磨破口舌,对方总是不明白你真正的意思,结果是听的着急,说的更着急,极度尴尬。

当然了,我们这里所说的“意”,指的是“言外之意”。

      

              毫无疑问,我们是需要“言外之意”的。

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说话不能太直接、太明了。

比方说,批评人,你不能伤了人的自尊;给领导提建议,你不能让人觉得你比领导都能干;面对别人的提问,你有难言之隐,但也得让人有个台阶下;事情紧急,但涉及商业机密,只有你的亲信才能明白的“暗语”是最好的选择……      

              在学会说话的艺术之前,要先学会如何听话。

      

              何老太太经过菜市场时看到有人正在贩卖龙虾,15两重的一只仅仅只要200元,但是八只绑成一串,一次至少得买一串。

因此,何老太太站在摊位前凝望良久,举棋不定。

      

              这时,有位年轻的妇人挤了过来,对何老太太说:“老太太,是不是也想买龙虾?

可是八只太多了,我们俩合着买好不好?”

何老太太想了想,开心地答应了,两人各出800元,一起买了八只大龙虾。

      

              年轻的妇人把龙虾分成两袋,一袋五只,另一袋三只,然后说:“老太太,我家只有两个人,所以我拿三只就好了,你比我多拿两只,再付给我400元好吗?”

老太太心想,今儿个晚上儿子全家都会回来,大伙儿打打牙祭也好,于是就答应多拿两只,另外又多付了400元给那位年轻的妇人。

      

              回到家里,何老太太连忙把她的战利品展示给老公看,并且把经过向何老先生叙述了一番。

      

              老先生听了,大声喊道:“老婆,被人骗啦!”

      

              老实人不懂得拐弯抹角说话,便会伤了别人的心;不懂得拐弯抹角听话,便会上了人家的当而不自知。

      

              可见,听出别人的话外音,从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发现他的态度,和他自己要做些什么,这对交往大有帮助。

      

              某古装电视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和砷为了躲开纪晓岚的监督,在赴江南考场监考之前,给江南考场的几位主考官写了这样一封信,信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按理说,这些话都是古人的圣言,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用在特定的场合下,就另有深意了。

当然,江南考场的主考官们是深知其意的。

      

              要能听得懂“言外之意”,你自己必须首先是一个能够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言外之意”的人。

      

              “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是一种尴尬,“说得巧妙,听得聪明”是一种艺术,其间的界限判若云泥,看你怎么理解,怎么把握。

当然了,首要的一点,是你千万不能小看了它。

      

              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沟通中最重要的是能听出没有说出的信息。

因此,听话者要能听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也就是说,听话者要对说话者的感觉产生反应,而不是对其话语。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我们有效地听出别人的言外之意:      

              (1)了解意图      

              即听出说话者的意图、期望、愿望、设想、观点、价值观等。

你并不需要同意或接受这些概念、观点或者价值观,而是要尽力去理解它。

      

              例如,一位年轻人在非正式的场合向上司说起工作量大、任务重,平时加班也干不完。

这位上司误以为部下在叫苦,于是说了一大通要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客套话,还有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如何艰苦奋斗的“故事”,结果那位部下气得七窍生烟,当即愤然离去。

其实这位部下只是顺便反映一下情况,让领导知道他工作得辛苦,希望肯定和承认他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那位上司能体察其意,说些得体的安慰话,表示一下作为领导者对部下辛苦工作的关心和肯定,那位部下不但不会愤然离去,而且有可能更加卖力地工作。

由此可见,了解说话者的意图是何等重要。

      

              (2)揣摩语言      

              同样的话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要尽力揣摩这些话的隐含意义。

在这个瞬息多变的世界里,同一词语在48岁的父母和16岁的儿子眼里有区别,在50岁的老师和11岁的学生眼中同样有差异。

如果沟通双方没有以同一方式理解,那么同一词语会呈现出不同含义。

      

              有一天,一个妇女开着车到城里去,突然,有一只轮胎漏气了。

她停下车来,虽然她可以自己换轮胎,可是她希望有人停下来帮助她,因为她穿得漂漂亮亮的要赶赴一场宴会。

不久,一个年轻人停下车,并走过来问:“车胎漏气了吗?”

假如这个妇女听到的仅仅是这“语言文字”的内容,她可能会生气起来,说出类似下面的话:“笨蛋!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是车胎漏气了!”

      

              如果她这样回答的话,势必会激怒那个热心帮忙的年轻人,而必须自己动手换车胎了。

然而,她很聪明地体会到年轻人话里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有麻烦,我能帮助你吗?”

于是,她得到了年轻人的帮助,避免了自己换车胎的苦恼。

      

              如果因为某些理由我们不能体会出他人话里的意思,而仅听到所表现的内容,对这个信息就会产生误解。

      

              (3)倾听非语言暗示      

              手势、腿部动作、声调、眼神、面部表情是一些非语言信息,它们是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仔细观察、倾听和谨慎评价你面前的这种信息。

用眼睛去“听”(也就是说,观察非语言信息)有时跟用耳朵听同样重要。

尽管有大量阐述身体语言的书籍,但是要谨慎对待,可能有些作者已经告诉你“点头表示同意”,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是这样,你必须根据文化背景和个人风格来理解身体语言和其他非语言沟通。

      

              要理解副语言,它包括语音、语调、停顿和沉默等。

副语言揭示了说话者已说的话语和未说出的情感之间的不一致。

任何一种副语言都可以加强或削弱口头信息。

如果你对它们保持警觉的话,那么它们将有助于你有效地倾听。

      

              (4)体味言外之意      

              在许多情况下,当你专注地倾听时,从说话者的话中听出他不想说出的东西则相对简单。

这样将有助于继续沟通或者结束这一循环。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世界著名谈判家的邻居是一位医生,在一次台风过后,医生的房子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医生希望能从保险公司多获得一些赔偿,但他觉得自己没有这种能力,于是想找这位谈判家给自己想办法。

      

              经过商议后,谈判家答应帮忙,并问医生:“你希望能得到多少赔偿呢?”

      

              医生回答说:“我希望通过你的帮助,保险公司能赔偿我500美元。”

      

              谈判家点点头,然后又问道:“那么请你老实告诉我,这场台风究竟使你损失了多少钱?”

      

              医生回答道:“我的房子实际损失在500美元以上。”

      

              几个小时以后,保险公司的理赔调查员见到了谈判家,并对他说:“我知道,像您这样的专家,对于大数目的谈判是具有权威性的。

但这次你恐怕无法发挥才能了,因为根据现场的调查情况,我们不可能赔得太多。

请问,如果我们只赔300美元,你觉得可以吗?”

      

              谈判家沉思了一下,然后对调查员说:“你的顾客受到这么大的损失,你居然还有心思开玩笑?

任何人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双方沉默了一会儿,调查员打破了僵局:“好吧,你别把刚才的价钱放在心上,不过我们最多也就能赔400美元了。”

      

              谈判家严肃地回答说:“看一看毁坏的现场,你就会知道这点钱是多么可怜,绝对不可能!”

      

              “好吧,好吧,500美元总该行了吧?”

      

              “小伙子,别随便说出结果,我们再一起去看看现场吧。”

      

              在谈判家的一再坚持下,这一桩房屋理赔谈判,最终竟不可思议地以1500美元的赔偿费了结,这简直太出乎医生的意料了。

      

              聪明而富有经验的谈判家从理赔员说话时的口气里,发现了隐含在对方谈话中的重要信息,找到了突破口。

理赔调查员一开口就说:“如果我们只赔你300美元,你觉得怎样?”

注意,关键就在于这个极易被忽视的“只”字上,它表现出了理赔调查员自己也觉得这个数目太小,不好意思张口。

因此,他第一次所出的价格只是一种试探,绝不是最后的出价,在第一次出价后一定还有第二次,乃至第三次。

在作出了这种判断后,谈判家在和调查员谈判过程中牢牢地控制住了局面,不轻易松口,最后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果。

      

              (5)有耐心地听      

              为了正确地倾听说话者表达的内容,你必须认识自己对所讨论的主题的倾向。

你并不需要改变你自己的观点,但是你要能衡量并了解别人的观点。

听众经常只是听到开始几句话就马上得出同意、友好、敌对或无关紧要的结论。

相反,我们应该倾听信息,评价说话者的观点,然后在作出判断之前想想是否符合事实并小心分析,不要急于得出结论或放弃自己的想法,只需以开阔的胸怀去自由地倾听。

      

              ·细节里隐藏着真实的情况      

              日本作家大久光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比喻:“协调关系是糖,对立关系是盐。

单单是糖太过甜腻,适度地加点盐,人际关系才会变得更协调。”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就犹如空气一般,谁也脱离不开这张巨网,但是,光靠广泛的交际,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用心了解谁才是值得你用心交往的对象,然后加糖加盐,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

      

              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其实仅仅从谈吐、遣词用字方面,就可以窥视对方的内心状况,明了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因为,谈吐的方式会反映出一个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越是深入交谈,愈会暴露出他的本来面目。

因此,谈吐方式、遣词用字,无疑是探知一个人真正性格和心理状态的重要依据。

      

              当话题进行至核心部分时,说话的速度、口气,就是我们探知对方深层心理意识的关键。

当然,说话的声调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点。

      

              巧妙地分析对方谈话的口气、速度、声调,探究对方的内心正在想些什么,这是创造和谐的要点。

      

              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说话语言。

      

              有的人说话粗俗下流,有的人说话谦恭有礼、有条不紊,有的人说话内容丰富真实,当然也有的人一派胡言,或内容空洞、不知所云。

总之,人说话的时候,能反映出他究竟拥有什么内涵。

      

              高贵优雅、气度非凡的人说话温和流畅,表示他们常用文雅的应酬用语。

然而,这类人应分为两种,一种人是表里如一,一种人是口是心非。

      

              后者很多是外表高尚而内心丑恶的人,他们不愿被对方察觉自己极力掩饰着的目的,所以才使用文雅的口气说话。

      

              相反的,谈吐粗俗的人显得比较单纯。

      

              这种类型的人,无论对上司或部下,对同性或异性,都不改其谈吐方式,喜欢就喜欢到底,讨厌也讨厌到底。

      

              此外,在初次见面的情况下,这种人的好恶表现也相当明显,不是表现得很不耐烦,就是亲热若多年挚友。

      

              除此之外,说话说到伤心处,往往就哭哭啼啼、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人,说明他的依赖性非常强烈。

      

              这种人尽管平常表现得和蔼可亲,善于交际奉承,但实际上非常自私、任性,大多属于不受欢迎的角色。

      

              好掉泪的人有一个屡试不爽的看家本领,就是以半哭半泣声调,打动别人的恻隐之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模式是一辈子都改不了的。

      

              不听对方说话,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口沫横飞的人,则属于强硬类型,这种人只要在说话的时候,别人肯“嗯、嗯”地静静听他说,就可以得到好感。

这种人的最大弱点就是自尊太强,经常喜欢抢先别人一步。

      

              有的人不善言辞,说起话来支支吾吾,这一类型的人,有时是因为缺乏表现力,无法巧妙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有时则是个性阴柔、思考深沉、度量狭窄。

更有的是欠缺智慧,或者精神上有某种缺陷。

      

              说话的大智慧: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能听懂言外之意才能避免尴尬和误会。

      

              2、聪明人用舌头代替拳头,老实人说话易失控      

              说话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受心理的支配和制约。

该不该说,怎样说,何时起始,出现意外如何应对等等,能不能够自我控制,用舌头代替拳头,决定着说话的成败。

      

              聪明人的故事:      

              晚饭后一对夫妻闲聊。

      

              丈夫:“亲爱的,你又增加20斤了吧?”

      

              妻子:“实际上是25斤。”

      

              丈夫:“那是否想点办法呢?”

      

              妻子:“先胖一阵再说。”

      

              老实人的故事:      

              “我说,你看人家王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

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

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

你要是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

妻子没好气地回敬丈夫。

      

              ·别让情绪控制你的语言      

              医生说,每一次生气,人体所付出的代价,相当于辛苦工作八个小时。

这是生气对自己造成的损害,然而,生气之时的恶言恶语还有可能对别人造成更大的损害。

语言可以伤人于无形,你一时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话语,有可能成为别人终生的阴影。

      

              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暴躁的人是令人讨厌的。

      

              罗素·克洛可算是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了。

他主演的《美丽心灵》风靡全球,奖项多得让导演、演员手腕发酸,罗素·克洛更被认为极有可能再次捧走奥斯卡小金人。

但不少人也发表看法说“罗素·克洛不会得奖,不是因为竞争的激烈,而是他自己暴躁的性格”。

      

              的确,离开了摄像机,罗素·克洛就成了暴躁的狮子,他爱发脾气,酗酒,虽然观众喜欢有性格的演员,可是像罗素这么大的脾气也没几个人能招架得住。

      

              罗素·克洛和尼科尔·基德曼一样,同是在澳大利亚长大,四年前还默默无闻的他如今已成了好莱坞最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之一。

从《TheInsider》、《角斗士》到《美丽心灵》,罗素·克洛已经是第三次角逐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了,但人们都说他因为自己的臭脾气而犯了一次自杀性的致命错误。

      

              那次,他获得英国电影学会奖的最佳男主角,罗素为了一表兴奋之情,在领奖时赋诗一首,结果被BBC在播出时删掉了,这下把罗素激怒了,虽然他后来为自己的鲁莽道了歉,却没得到大家的原谅,他们认为罗素纵然把纳什演得出神入化,可他本人却是脾气大得让别人接受不了。

      

              在生活中,有的人温和稳重;有的人快捷活泼;有的人迟缓安静;也有的人激动急躁。

罗素·克洛属于后者。

我们无法确知一个能控制自己性情、胜任各种角色的好演员因何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名气再大、演技再好,一副坏脾气足以拉住你继续前进的脚步。

      

              性格暴躁且容易发怒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没有人喜欢你在工作了一天回家后,直到吃过晚饭上床睡觉这一大段时间内,都闷声静气,不说一句话;也没有人喜欢你不断发牢骚。

人们更不喜欢你把这类话挂在口头上:“唔,嗷!”

“不要打扰我”,“你看我多忙啊!”

“我们不要再讲这件事好吗?”

“讨厌透了,我不愿再听了!”

      

              这种人是自私的。

如果你想让自己生活得和谐,那你就要换一副笑脸。

      

              ·将喜怒哀乐藏起来      

              喜怒哀乐是人的最基本情绪,人们也在当中暴露自己弱点的行为。

如果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还会招来无端的横祸,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切记要时时克制自己,把喜怒哀乐隐藏起来。

      

              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

而在人性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暗处,不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了生存,人们会采取各种方法和行动来结纳力量、分享利益、打击对手。

而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锻炼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领,他们会根据对方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对方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可是谋取利益的另一面,有时却是对对方的伤害,就算不是伤害,对方也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控制。

      

              比如一听到别人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会以奉承他们来接近,向他们要求,甚至向他们进行软性的索取;一听到某类言语或碰到某种类型的人就愤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指使这种类型的人来激怒对方,让他们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迷乱智慧,失去风度;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对方遭到什么委屈,就哀感满胸,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他们内心的脆弱面,便会以种种手段来博取对方的同情,或是故意打击对方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目的;一个易因某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乐”之事,来迷惑对方,以遂行其意图……      

              说起来,连喜怒哀乐都不能随意表达,这种人生没太大意思。

因此,人没有必要做一个喜怒哀乐见不着痕迹的人,但把喜怒哀乐放在暗处还是有好处的: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出去,我们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事物,思索它对我们的意义,并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能力,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

      

              一个人不应该将他心境里的宁静寄托在外面的事物上,应当尽可能地把主轴握在自己手中,轻易不容许自己感到喜悦与悲伤的极端感情。

      

              ·化干戈为玉帛      

              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年)曾经和一个叫本顿的人进行决斗。

本顿一枪击中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

      

              20年后,到1832年医生取出子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了杰克逊的热情支持者。

杰克逊建议将子弹归还本顿,但本顿谢绝接受,说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遗失物或被抛弃物的追索时间为20年,现在产权已经发生了转移,子弹的所有权当属杰克逊了。

而杰克逊说自从上次决斗到现在还只有19年,产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本顿回答说:“鉴于你对子弹的特别照管,并且一直随身携带,因此,我可以放弃这一年。”

      

              我们从安德鲁?

杰克逊和本顿的交谈中,发现两人其实都没有把20年前的决斗放在心上,这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们决斗之后的20年中,为什么一个还是另一个的热情支持者。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难免有旧怨出现,这些旧怨可能会造成不愉快的人际关系,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上面的例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宽恕就是给别人机会,当然,也是给自己机会。

“化干戈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非常重要。

生活在社会中,必然有矛盾和烦恼,如夫妻、邻里、同事间不和谐,均会使人出现负面情绪,甚至产生仇恨。

老实人在被别人曲解和伤害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报复。

然而,报复虽然发泄怒气,减少心中的负荷而痛快一时,但会激化矛盾。

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进入困境,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宽容,做到宽容大度,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要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能逃避,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将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分别列出。

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全力以赴去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先寻求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凡事尽力而为必能得到对方的谅解与支持。

      

              ·给人忠告的三个要素      

              很多人因为忠言逆耳,面对别人出现的错误宁愿三缄其口,也不愿吐一个能够劝告别人的字,虽然他(她)因此从未得罪过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但他(她)却无疑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朋友。

      

              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忠告于对方,也就无法得到对方的关爱。

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1)谨慎行事      

              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

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

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教训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绪。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忠告的第二个要素。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

如果你这时不适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没看见我已拼出死命了吗?”

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

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行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处,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

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

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3)切勿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

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例如:      

              “我说二强呀,你看隔壁家的小正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小正同年生,可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

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小正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

儿子生气地回答。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显然适得其反。

      

              ·理智面对语言暴力      

              遇到别人有意无意抢白、奚落、挖苦、讥讽你,你该怎么办?

有随机应变能力的聪明人,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烟消云散。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视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

      

              若判明来者不善,是怀有恶意,故意挑衅,你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理、有利、有节,有礼貌而巧妙地回敬对手,针锋相对,“原物”顶回。

      

              有些时候我们会无缘无故遭到别人的羞辱。

公然直接羞辱人的言语不论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还是无聊的,都有一个共同点--说话的人很冲动。

这时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羞辱感染而像他一样失去理智。

应付这种情况的基本对策是保持冷静安详,也不要因别人的冒犯而张口结舌,这样你才能稳操胜券。

      

              以下举出一些最为基本的应付羞辱的问答法:      

              问:“你有毛病吗?”

      

              答:“有,就是罪恶感,因为以前有一个问我这样话的人让我揍了!”

      

              问:“你父母怎样教养你的?”

      

              答:“我只记得一点,那就是不可以问这样没有礼貌的问题。”

      

              问:“你自以为是什么人?”

      

              答:“依你看我要是某某人才够资格和你说话,是吗?”

      

              如果对方说“是”,这时,你可以反击一下问他:“那你自以为是什么人?”

      

              问:“你开玩笑!”

      

              答:“对!我正在开玩笑!”

      

              问:“难道没有人告诉过你……”      

              答:“好像没有,你大概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吧!”

      

              人与人相处,可能产生的摩擦何止千种,更复杂琐碎的情况要自己类推并实践。

      

              在羞辱面前,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自寻烦恼,“为什么这个人对我如此无理?”

这些人有的是生就一张“攻击”他人的嘴巴,其实并无恶意。

所以你没有必要去设想这种人一定有别有用心的动机。

这种人很可能没有意识到你的感情会受到伤害。

当你坦率地指出他的失礼时,那些并无恶意而是缺乏社交经验的冒犯者就会向你表示歉意。

      

              第二,要视具体对象和情形区别对待。

假如是领导当着你同事的面训斥你,而且可能一向如此,这时,就应该冷静地对他说:“我们个别谈谈这个问题,好吗?”

      

              第三,如果羞辱来自配偶或是好友,你千万不要报以刻薄的挖苦或讽刺,而应向对方讲明,你觉得感情受到了伤害,明确地告诉对方今后不要这样做了,否则,你就难以再信赖他(她)了。

      

              如果有人故意出你的丑,让你难堪,你可以以牙还牙,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有时你必须打破僵局,使这种窘迫场面马上结束,可以这样说:“你显然是想存心让我下不了台,能告诉我你这样做的目的吗?”

或者说:“你似乎有些心烦意乱,我是否有什么地方惹你不高兴了?

你能告诉我吗?”

      

              另外,无论你怎么做,都必须注意避免发火动怒。

如果你不是沉着从事,而是失去理智,那就会给挑衅者提供机会,让其占据优势,结果使自己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事实上,我们永远也无法避免受到伤害,伤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何必忧之恨之?

除此之外,要想别人不伤害你,还要时刻想到不要伤害别人。

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轻松,活得愉快。

      

              说话的大智慧:      

              俗话说:“良言一语暖三冬。”

化干戈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

(https://www.eexsww.cc/shuohuabuyaotailaoshi/3221064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