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大全集 > 第12课 把真理变成习惯,就能保持最好状态

83.魔鬼和天使有一个共同点:专注

    如果要在魔鬼和天使中找共同点的话,他们都具有一种强大的能力,而产生这个强大的能力的源泉,就是专注。魔鬼也好,天使也罢,他们都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法力,做罪恶的事情或者是善良的事情。

    酷暑的阳光,不足以使火柴自燃;而用凸透镜聚光于一点,即使是冬日的阳光,也能使火柴和纸张燃烧,这就是“专注”的巨大威力,也是“朝三暮四”无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一个用心不专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当一个人把他所有的精力凝缩成一点时,他会成为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战无不胜。

    在远古的时代,人们只能靠天火来烧熟食物吃。后来,有人发明了钻木取火,文明从此诞生。在我们的历史中,凭借专注力获得伟大成就的大有人在。当专注成为一个习惯之后,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高效、快速。

    爱默生说:“成功,是对一个有价值目标的不断显现。朝着一个方向,永远尽最大努力地工作,成功就会接踵而至。如果不能专注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朝三暮四会让我浪费很多的时间。”

    多年前,有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隔板,贾金斯走过去管闲事,想帮那个人一把。贾金斯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后来人们发现,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

    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费时了。

    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他恋爱过好几次,可是每一次都毫无结果。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为使自己配得上她,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上了一个半月的课,但不久便自动逃遁了。两年后,当他认为问心无愧、可以启齿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了别人。

    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五个妹妹的姑娘。可是,当他到姑娘家时,却喜欢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功。

    贾金斯一直在困惑着,他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失败是朝三暮四导致的。每一天,我们都可能遇到对自己的人生和周围世界不满意的人,在这些人当中,有95%的人没有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他们像贾金斯一样,偏离自己最初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远了。

    用心不专是一个人生活中的大忌,一事无成是用心不专的恶果。歌德教导我们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在你的身边肯定有许多庸人,你仔细想过没有,他们为什么会学无专长、一生碌碌无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庸人的突出缺点就是难以专心致志。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竭尽心力,于是就像凿井,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凿开许多浅井,却不会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所以,他们最终喝不到甘甜的井水。

    有一个很有名望的主教正在花园中虔诚地祷告。此时,一名心慌意乱的侍女跑过,焦急地寻找她丢失的孩子。

    由于心焦情切,她并没有注意到跪在那里祈祷的主教,结果在他身上绊了一跤后,半句道歉的话也未说,就往前走了。

    主教经她一踩,心中颇为恼怒。就在他祈祷完时,侍女找到了小孩,高高兴兴地走回来。一看到主教满面怒容地站在那里,她吃了一惊,也大为惶恐。主教生气地说:“你可不可以解释一下刚才的行为?”

    侍女回答说:“对不起,主教,我刚才一心惦念着孩子的安危,所以没有注意到你在那里。当时,你不是正在祈祷吗?你所祈祷的对象,不是比我的孩子还要珍贵千万倍吗?你怎么还会注意到我呢?”

    主教低头不语。

    主教尚且不能完全专注于自己的本职——祷告,对我们常人来说,专注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关于专注的秘密:当你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你就会不知不觉专注于它。或者可以这样说,当你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专注起来。如果我们每次做事情都像是在决定自己的生死,那就没有人会儿戏了。

    84.马上行动,不把问题留到最后关头

    一个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发现一个奇观——同学们都在埋头写作业,不过,是暑假应该完成的作业。显然大家都拖延到了最后几天。拖延就是迷信“明天”和“等会儿”,在无止境的自我安慰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今天。

    “明天,明天,还有明天”,很多人总是在这样的自我安慰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今天,殊不知,时间不停息地奔赴终点,当你把今天应该完成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时,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你送进坟墓了。

    深夜,一个重危病人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了他的身边。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几次闪过。他对死神说:“再给我一分钟好吗?”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钟干什么?”他说:“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这一分钟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可以看到一朵绽开的花。”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不能答应。这一切早已留了足够时间让你去欣赏,你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去珍惜,你看一下这份账单:在60年的生命中,你有1/3的时间在睡觉;剩下的30多年里你经常拖延时间;曾经感叹时间太慢的次数达到了1万次,平均每天一次。上学时,你拖延完成家庭作业;成人后,你抽烟、喝酒、看电视,虚度光阴。”

    “我把你的时间明细账罗列如下:做事拖延的时间从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500个小时,折合1520天。做事有头无尾、马马虎虎,使得事情不断要重做,浪费了大约300多天。因为无所事事,你经常发呆;你经常埋怨、责怪别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责任;你利用工作时间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丢到一旁毫无顾忌;工作时间呼呼大睡,你还和无聊的人煲电话粥;你参加了无数次无所用心、懒散昏睡的会议,这使你睡眠远远超过了20年;你也组织了许多类似的无聊会议,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样睡眠超标;还有……”

    说到这里,这个危重病人就断了气。死神叹了口气说:“如果你活着的时候能节约一分钟的话,你就能听完我给你记下的账单了。哎,真可惜,世人怎么都是这样,还等不到我动手就后悔死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当拖延成为你的习惯时,死神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你可以给自己时间,但生命却不会给你时间,正如中国古代诗人李商隐所吟诵的“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遗佳期更后期”。

    人为什么会被“拖延”的恶魔所纠缠,很大的原因在于当认识到目标的艰巨时所采取的一种逃避心理,能以后再面对的就以后再面对,只要今天舒服就行,拖延就这样成了“逃避今天的法宝”。而逃避是弱者最明显的特征。

    有些事情你的确想做,绝非别人要求你做,尽管你想,但却总是在拖延。你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想着将来某个时间去做。这样你就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你安慰自己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你会跟自己说:“我知道我要做这件事,可是我也许会做不好或不愿意现在就做。应该准备好再做,于是,我当然可以心安理得了。”每当你需要完成某项艰苦的工作时,你都可以求助于这种所谓的“拖延法宝”,这个法宝成了你最容易、也是最好的逃避方式。

    拖延自己的时间,往往有1/3的原因是自我欺骗,另外2/3是逃避现实。之所以坚持自己这样的拖延行为,还因为你自己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

    通过拖延,你显然可以不去做那些令自己感到头疼的事,有些事情你害怕去做,有些事情你想做又害怕行动。

    欺骗自己的各种理由让你心安理得,因为你觉得自己还是个实干家,也许就是慢一点的实干家。只要能一拖再拖,你就可以永远保持现状,无须力求改进,也不必承担任何随之而来的风险。

    你厌倦生活,你抱怨说是其他人或一些琐事让你情绪消沉,这样你便轻松摆脱责任,并且推卸给客观环境。

    你通过拖延时间,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你会说:“我时间不够!”

    你找借口不做任何没把握的事情,以避免失败,这样你觉得自己还真不是个低能的人。

    就这样,拖延成了你用来逃避的通行证,你和社会上千万人一样像草木般活着,遇到任何困难都不当机立断,任其耽误下去。

    人的本质都是懦弱的,从这一点上说,拖延和犹豫是人类最合乎人情的弱点,但是正因为它合乎人情,没有明显的危害,所以无形中耽误了许多事情,因此而引起的烦恼,实在比明显的罪恶还要厉害。你拖延得了一时,却拖延不过一世,今天你利用拖延这张证件避免了危险和失败,但这样做又能达到怎样的目的呢?在你避免可能遭到失败的同时,也失去了取得成功的机会。

    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情况下,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安慰,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于“激战”的泥潭,自己被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其实拖延就是纵容惰性,也就是给了惰性机会,如果形成习惯,它会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养成一种办事拖拉的工作作风。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谨慎过头就是优柔寡断,更何况很多像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进行任何考虑的,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而不是想尽一切借口去拖延。绝不能让“我是不是可以等一等”的念头控制自己。

    爱默生曾说:“紧驱他的四轮车到别的星球上去的人,倒比在泥泞的道上追踪蜗牛行迹的人,更容易达到他的目标!”马上行动,从一开始就着手准备,而不是在最后的关头草草了事心中留着遗憾和不甘。

    85.不因对初步现象的满足就停止思考

    关于学汉字,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财主让自己的儿子跟着老师学写汉字,儿子最开始学的便是写“一二三”,刚学完这三个字,儿子就坚持让父亲把老师辞退了,因为他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写汉字的规律了。父亲一听很高兴,欣然应允了。

    于是,父亲请他给自己一个朋友写信,可是过了一天,儿子还没有写好信封。父亲问他为什么这么慢,儿子说:“谁叫他姓‘万’呢。”

    这个故事讽刺的就是那些自以为是、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要因为了解了皮毛就停止学习,这是一个成就大学问的人应有的心态。

    人作为万物灵长,幸运地拥有着理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闲置了这种能力,没有让其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这样的人辜负了宇宙的厚待,在命运的面前是应该感到惭愧的。

    其实,在人世间,聪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思考并更多地理解。而思考正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心中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21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人类科学之所以能够进步,就是因为我们相信还有更好的答案、更细致的答案在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对物质的构成认识,从分子到原子、到原子核与核外电子、到中子和质子,以及到现在的夸克,还没有停止,谁能说夸克下面就毫无更小的单位了呢?

    没有不断地更新,就没有文明进步。而这些更新的工作,就是一代代人相互接力而完成的。如果我们都停留在现在的认识水平上,那科学进步就成了空谈。

    其实,不仅科研是需要不断更新思想的,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知识和道理是可以继续商榷的。中国人喜欢吃小葱拌豆腐,但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小葱拌豆腐就不算是很好的搭档。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这也是一种进步和探索。

    当我们还是很小的孩子时,对一切都有好奇心。但当我们现在看到比自己小的孩子显得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又会笑他们无知。这样做,无异于阻止他们探索。同样,我们也不能停止思考别人提供给我们的知识的准确性。在这样一个兼容并包的时代里,大胆怀疑和思考是一种特权、一种真理,也是一种责任。

    在遇到任何事物的时候,思考它的本质,而不是轻易接受别人提供给我们的结论,也许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发现者。

    86.最佳行动时机就是现在

    有一个秘密,让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让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让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它也将让你完全改变自己的处境,越来越走向光明有利的环境中。这个秘密就是:任何担忧都可以用行动来消除。

    如果你感到不安、恐惧,过多的思考只能增加你的这种不安感。行动起来,你会发现原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又有人问:何时行动是最好的呢?回答就是现在!现在就行动,任何准备都是无害最后的大动作的。

    其实,人不仅要在现在此刻行动,也只能选择在现在此刻行动。

    一个人不可能丧失过去和未来,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那里夺走呢?唯一能从人的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最长的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

    这是一个哲学式的分析,我们可以还原到生活中来理解。

    生活中常有这种事情:来到跟前的往往轻易放过,远在天边的却又苦苦追求;占有它时感到平淡无味,失去它时方觉可贵。可悲的是,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我们却依然觊觎看那些“得不到”的,跌入这种“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的陷阱中,遗失了我们身边的宝贝。

    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活在“今天”——不是活在“从前”,就是活在“以后”。人生有许多宝贵的时刻都溜走了,因为我们的心都被过去和未来占满了。“活在今天”这个观念并不是非常深奥,却很少有人做到。

    活在今天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此时才是你真正拥有的。除了此时此刻,你别无选择。活在今天,就是要承认你尝不到过去或未来的时刻。就是今天!信不信由你,你一生只有今天这一天,而且只有此刻这一刻。

    掌握此刻对于享受创意的人生是很重要的,创意品质的优劣要看你能不能完全投入活动之中,只有如此,你才会从所做的事当中得到充分的快意与满足。不管你正在下棋还是和朋友说话,或是观看落日,掌握此刻真是美好。将创意投注于现在,会产生一种明快亲切的感觉,并且感到与世界之间的真正和谐。

    有一天晚上,伟大的所罗门王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一位智者告诉了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时候保持平常心,不会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能够百折不挠,始终保持快乐平和的状态。

    但是,所罗门王醒来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句至理名言。于是,所罗门王找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讲了那个梦,要求他们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来,并拿出一枚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至理名言,就把它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枚戒指天天戴在手指上。”

    一个星期过后,几位老臣兴奋地前来送还钻戒,戒面已刻上了一句可以让他胜不骄、败不馁而且永远保持快乐的至理名言:“只活在今天!”

    如果你活在过去,沉醉于往日的成败,你只能是在浪费现在;如果你耽于幻想明天,自我陶醉,那你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那个高度。过去可以反省,未来可以憧憬,但可以行动的时刻,只有现在。

    假如你现在正在看这样一本书,那你的人生就会因为这本书中的观点或多或少发生变化。也许你意识到自己过去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但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告诉你要自责,而是让你带着自责之心马上改正自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行动。

    昨天是一张已经过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还未填写数字的空白支票,等着我们去填写。只有今天的支票是最有效的,我们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

    我们也许可以不必在乎周围的一切,但是必须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好的、不好的;令人欢喜的,令人忧愁的。少些许遗憾,多几份坦然,即使有朝一日你将失去,那么你也会无怨无悔地说:我曾珍惜了我所拥有的。

    抓住了此刻,就是给以自己一个良好的重新开始的机会。而之后的每一个此刻你都能抓住;放弃了现在,就像倒下了一个多米诺骨牌,之后的无数个“现在”也会被卷进来耗损掉。这是一笔不得不算的时间账。

    87.真正懂学习的人是那些会休息的人

    在一张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上面有醒目的大字“最优秀的人从不休息”,标题下是6个杰出的经纪人的照片。显然这是在告诉人们,这些经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停止工作。但从这些照片来看,每个经纪人的职业笑容背后,都有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紧张。

    报纸上没有讲的是,这些人很可能因得心脏病或是中风而英年早逝,或者是因为过度繁忙而患上消化系统疾病。最优秀的人从不休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最优秀的人最知道怎样休息。他们非常爱自己,因此能够照顾好自己。最优秀的人不是竭力从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而是从肯定自我价值这一点出发去做事。既然他们肯定自己,也就自然不会拿自己的健康去换所谓的成就。

    其实,真正最优秀的人在工作时都很从容,他们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同家人和朋友相处,他们会意识到如果他们从自己的创造性而不是从竞争出发,物质的成功和收获就会以奇迹般的方式滚滚而来,而这是靠迫不及待的奋斗所不能达到的。

    工作上是如此,学习上亦为同理。

    有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8小时中拿出1小时进行运动、娱乐或休息,表面上只学习了7小时,但由于精力充沛,其效率远大于不间歇地学习8小时。人脑一般要有8个小时的睡眠,才能较好地使脑力和体力得到恢复。

    哈佛心理学专家认为,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为9~10小时,初中生为9小时,高中生为8小时。为了更好地学习,所以我们每天至少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有充足的精力高效率地学习。

    一个人的精力如同一根弹簧,你如果在它的弹性限度内拉开它,手一松,就会弹回去,恢复原来的状态。但假如你无限度地拉,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当你再松手的时候,它就不会再恢复原状了。如果你休息不足,每天“超负荷学习”,就好似超过“弹性限度”,时间长了,必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由于大脑连续工作时间过长,会疲劳不堪,从而感到学习很累,轻松更无从谈起,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处在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进行状态,即学习时大脑皮层兴奋,随着学习的进行,兴奋逐渐减弱,并出现抑制,这就需要使大脑得到休息。

    比尔·盖茨在自己年幼的日记中说:“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积累起来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无上的诺言。”盖茨的诺言,就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另一篇日记里他又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他是一个非常有危机意识和行动能力的人,有人说如果让他停下来捡一张掉落的纸币,无疑会令他损失更多的金钱。

    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从不停歇的人。对盖茨来说,读书是一种莫大的乐趣。在他年幼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作文,要求四五页的篇幅。结果,盖茨利用百科全书和其他医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一口气写了30多页。读书让他富有知识,也更加乐于接受新的知识。直到现在,盖茨还保持着每年都要就一个新的问题展开阅读的习惯。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必须更正观念:不是抓住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如果你最近感觉有疲惫感,一觉醒来,清晨起床后仍感到很疲倦,或出现原因不明的极度疲劳;少语、抑郁甚至不愿意与人说话、心慌意乱、烦闷不安、爱生气等;胃口不香、头痛、失眠等;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如果基本符合上述问题中的两项以上,并查不出其他原因,说明你的学习已经超负荷,该注意调节了。如果你在学习时感觉到很累,就小睡片刻,这样精神就会很好,因为这时睡觉会马上进入梦乡,所以睡眠质量很高,可以马上补足精神,精神补足后,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也变得相对轻松起来。中午时分,如果能小睡一下,下午和晚上都会更有精神。

    学习中的休息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因为超过10分钟就会较难收心。比如整个晚上的学习时间是一个整体,以10分钟的休息时间来做切割是最好的。

    对待学习超负荷的最好方法是立即休息或半休息,放慢学习进度。采取何种休息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到公园或风景宜人的地方散散步;彻底放松睡上一觉;写日记。不拘文笔流畅、词句完美与否,把苦恼写出来;拜访知心朋友,海阔天空地聊一聊;参加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转移注意力,培养集邮、收藏、种花草、唱歌等兴趣爱好。

    当学习出现疲劳时就应该立刻休息,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对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事实上,只有做到既懂得学习又懂得休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起来。

    88.价值不需要用牢骚来证明

    尘埃是肉眼能见的事物当中很小的一种。与这茫茫宇宙相比,它们太过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它们却也能够创造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尘埃汇聚,既可以筑成千年古堡,也可以成为万年堤坝。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处都有它们的影迹。

    尘埃的价值,呈现在它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它们在沉默中证明着纵使再渺小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拥有无穷的潜能,只是需要去开掘而已。所以,不要去忌妒别人的命有多好,也不要抱怨自己的价值没有被人发现。如果你本身是一颗珍珠,纵使被禁锢在坚硬的贝壳之中,也迟早会被人发现。但假如你只是一粒沙子,即使在阳光照射下的海滩上,也会永远被游客踩在脚底。

    约翰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规模很小的财会公司,他每天像所有新入职的年轻人一样从事着简单的工作。他常常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得不到重用而终日愁眉苦脸,不停地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抱怨。

    一天,约翰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愤懑前去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

    上帝沉默不语,不动声色地从地上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了乱石堆里。上帝对约翰说:“请你利用你的才能和智慧,将我刚才扔掉的石子找回来吧!”

    约翰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他不满地说:“您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这一次,上帝皱了皱眉头,他走到约翰身边,摘下了约翰手上的戒指,再一次扔进了乱石堆。约翰既吃惊又生气,他没等上帝说话便迅速地跑到石堆旁,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金光闪闪的戒指。

    约翰怒气冲冲地走到上帝面前,还未开口上帝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是那颗石子还是这枚戒指呢?”

    看着面带微笑的上帝,约翰恍然大悟: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当我们抱怨现实对自己不公时,先问一下自己到底是石头还是金子。有的人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一旦受到挫折时,就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从而有可能就会转成另外一种极端:对自己评价太低。这真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事。不适当的估计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都是非常态的,而且这种预计的结果,常常会导致人们对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不良的心态。只有恰当的自我认识才能造就美好的人生。

    价值从来不需要用牢骚来证明,一个人唯有先征服自己,才有能力征服他人,让别人信任自己。有位作家曾经说过:“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所以,当你想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时,请先让自己相信,你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而不是一个“抱怨鬼”。

    一旦你发现并肯定了自己的价值,那么就请冷静、坚定、自信地守护着你的理想,只要你相信它,它就能实现。不要忘记时刻给自己呐喊加油,很快你就会发现原本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已经变得触手可得。

    89.目标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人生中最大的目标可以说是理想。对一个积极的人来说,必然有远大的理想。理想是对未来的追求,是远方的诱惑,它给人战无不胜的力量,所以有人说,理想目标是人生的太阳。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方向,从而成为在原地周旋的庸人。

    人生的目标有大小之分,有人说目标向上看是信仰,向下看是意识;向远看是志向,向近看是计划;向外看是抱负,向内看是责任。这就是说,任何伟大的目标,没有植入你的内心或没有成为切实可行的计划及责任之前,都是一种空想,只能画饼充饥,毫无现实意义。只有靠切实的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人,就会拥有执著的心态和行动。他不会为了一时的安逸而不思进取,放弃自己的远大目标。他们的手中,都会有一架望远镜,眺望人生的最前方。

    拥有目标的人总比消极待事者更具爆发力,更能创造出好的成绩。目标是人们经过深入思考后获得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且愿意按照这一深信不疑的观念去行动,它具有坚定性和稳定性,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因此,目标能使人迸发出生命的潜力,能忍受身心的折磨和痛苦,使人爆发出巨大的勇气和能量。

    有两位同是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这个年纪已是“古来稀”了,于是开始料理后事,不久就告别人世了。而另一位却不在乎自己的年龄,她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她制订了一个学习登山的计划,冒险攀登高山,先后登上了几座世界名山。她在95岁高龄时,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登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就是全美鼎鼎有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不同的目标产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情绪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所以建立正确的、明确的目标会使你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每个人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什么样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还是暗淡无光的,全看你制定了什么样的目标。可见,目标对个性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有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个运动员在竞争激烈时的表现,比平时训练要好得多,这是体育比赛已证实的。高尔夫选手、网球运动员、足球运动员、拳击选手都具有一种趋势,他们在普通比赛时虚度光阴,这就是为什么体育世界中有许多“轻微的病”。如果是真正的竞争,你就得设定伟大的目标,它刺激你,使你尽最大的努力。当你处于最佳状态、尽最大努力时,晚上躺在床上你会对自己说:“今天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了。”结果很满足地睡去。只要你找到伟大的目标,就不会到头来仅得到少数无价值的事物,远大的目标会激发你全身的活力,让你充满兴奋。见到生命充满了伟大与刺激,就会更有干劲。

    你对生命有什么样的看法,大体决定了你会从生命中得到什么。取一块铁条,将它用来作为门的制动器,它就值1美元;用来制作马掌,大约就值50美元;精炼成优良的钢,并且用来制造钟表的主发条,它就值20000美元。

    看待铁条的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同理,你对未来的不同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不管你是一个美容师、家庭主妇、运动员,还是学生、推销员或商人,你都得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所以布克·华盛顿说:“人以达到目标所克服的障碍之大小,来衡量其成就的大小。”

    远大的目标,它就像一个望远镜一般,让你看向更远处的美丽风景,而不是只局限于眼前的狭小天地。

(https://www.eexsww.cc/shijieshangzuishenqidetangkedaquanji/8721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