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网游小说 > 三国领主时代 > 第556章 河北乱局

黑山军寇击郡县,冀州府发兵反制。

    几场小规模冲突下来,冀州军和黑山军终于在巨鹿境内爆发一场大战。黑山军兵力占优,但冀州府大将鞠义能征善战,早年在凉州的经历让他精通羌人战法,所部私兵都是精锐,打起仗来不含糊。一场恶战下来,黑山军丢下千余尸体撤退,冀州军取得首胜。

    这个鞠义,就是界桥之战统率先登、重创白马义从的冀州大将。

    现在鞠义是韩馥的部将,还没有造反,投袁绍帐下效力也是后面的事。

    胜利提振了冀州军士气,也激起黑山军更大怒火。因为苦哂部的覆灭,黑山各部普遍处于激愤之中,不会反思他们四处劫掠给冀州府带来的动荡,向来比较温和(软弱)的韩馥居然派兵与黑山军交战,并取得了一场胜利,让黑山军勃然大怒,认为韩馥出兵是落井下石,郁结的不满情绪迅速引爆。

    更多黑山军展开行动。

    不仅冀州的黑山军大多出手,并州黑山军也蠢蠢欲动,多部赶赴冀州。

    韩馥头大如斗。

    黑山军人多势众,号称有数十万带甲之士,即使没有那么多,扯出一、二十万的阵容,冀州府哪里吃得消。要知道冀州府内能打的战将不是太多,除了部将鞠义之外,数来数去也就军司马张郃比较靠谱,黑山军大举来犯,韩馥心中之焦躁不难想见。

    在黑山军带来的沉重压力下,韩馥不得不对渤海太守袁绍示好。

    韩馥不希望袁绍继续留在冀州境内,在物资补给方面一直在收紧绳索,逼袁绍遣散部分军队,但袁绍始终咬着牙没削减部队,渤海兵力比普通郡国常备军强盛许多;况且黑山军集体异动源于渤海,袁绍正与黑山军对峙,大家有共同的敌人,这种时候,韩馥自然会跟袁绍统一阵线。

    韩馥拉袁绍共同对抗黑山军,袁绍求之不得。

    冀州府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渤海,困扰渤海许久的物资不足告一段落。

    冀州诸侯与黑山军都没有做好全面开战准备,也缺乏全面开战的动力,对峙规模不小,实际动静不大。但是,大规模对峙容易引起双方擦枪走火,持续的时间越久,爆发全面冲突的风险越大。

    事态还在升级。

    并州黑山军向冀州进发,韩馥和袁绍也有呼朋引伴。

    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充州刺史刘岱,纷纷向冀州派出了部队,虽然这几家派出的军队不多,基本都是三五千人,却分明表达出支持冀州诸侯的态度,这几位境外诸侯都有参加过讨伐董卓战役,该举措背后透出的关东诸侯抱团信号,是张燕最担心的事情,黑山军难得地收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说白了,黑山军各部最初的目标是飞鱼领,并不希望与当地诸侯开战,但他们误判了袁绍的决心,袁绍维护自身尊严的意志比他们想象的更坚定。

    作为当初和平协议的缔结者之一,黑山苦哂部屡次阳奉阴违打飞鱼领,已经让袁绍非常难堪,这次黑山军大举进逼渤海借道,袁绍如果还不站出来阻止,任由黑山军越境动武,以后干脆带着面具出门算了。

    误判袁绍的态度,是黑山军犯下的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是他们进入渤海受阻后,肆无忌惮地胡乱发泄寇击郡县,最终迫使韩馥出兵干涉,形成黑山军和冀州诸侯全面对抗之势。

    黑山军势大,往常随意寇击郡县,也没见当地官府怎么样,这次冀州诸侯的反应之强烈,大大出乎了他们预料。表面看是袁绍和韩馥突然强硬,导致局势渐趋严重,其实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是黑山军乃农民起义出身,各部部首眼界识见偏低,看不到而已。

    诸侯态度转强硬,四个字足以概括:时移势易。

    以往黑山军寇击郡县,地方官府大多退避,一是地方官府军力比较弱,二是缺乏誓死抗击黑山军的动力。讨伐董卓过后,关东无主,地盘相当于是诸侯私产,有人跑到家里抢钱抢物,诸侯们不拼命才是怪事。诸侯们割据自重,纷纷厉兵秣马,客观上也增强了对抗黑山军的能力和底气。

    黑山各部还按以前那一套行事,当然会激起关东诸侯强烈反弹。

    黑山军里也不是没有明白人,那就是大首领张燕。

    张燕先前愿接受袁绍斡旋,正是因为预见到形势有变,不愿轻易冲突,以免迫使关东诸侯联手扼制黑山。苦哂部覆灭后,各部群情激愤要去报仇,张燕既没有阻止也没有支持,强行阻止会让部众失望,明确支持复仇又有悖他当初和袁绍的约定,很可能被诟病“无信”,干脆不吭声,持默许态度。

    等到事态升级,张燕想不发声也不行了。

    真打起来,必然是两败俱伤。

    到这个地步,双方都有些骑虎难下。

    谁都不希望爆发大冲突,都有外交解决危机的意愿。

    军队剑拔弩张的时候,冀州和黑山军使者往来频繁。

    张燕担心最后演变成黑山军与关东诸侯全面冲突,有心化干戈为玉帛,有和解诚意;韩馥好不容易雄起了一回,在战场上占了些便宜,打出气势,感觉良好,但韩馥不是有大野心的人,他的目标是守住自家地盘,当初鼓起勇气制止黑山军搞破坏有点热血,气氛稍有缓和,韩馥又变得患得患失,而且在冀州打仗他最亏,因此韩馥也有和解诚意。

    两边都想和平解决问题,按理说,事态应该很快平息才对。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大家在谈判桌上聊得很开心,认为很快就能各自收兵的时候,对峙的渤海军和黑山军突然爆发交战,双方至少有一百多人死伤,黑山军较吃亏。死伤人数不多,但刚刚缓和的气氛骤然紧张,直接影响以双边谈判进程。

    冲突发生后,渤海军和当事黑山部,都声称是对方挑衅导致爆发战斗。

    这种情况下,谁都不会承认是本方挑起事端,事后互相推诿不足为奇。张燕和韩馥对此没有太过计较,出现这种突发事件,开嘴炮谴责对方一番,作出必要的姿态也就够了,大家继续往下聊如何收兵的事情。

    好不容易回到谈判桌上,黑山军和渤海军再次爆发严重冲突。

    这一次吃亏的还是黑山军,死伤三百余人。

    张燕大怒,派特使紧急赶往渤海郡周边,严令涉事黑山部首不得挑事。那几位部首声泪俱下,坚称两次都是渤海军惹事,从很多细节看,渤海军的行动蓄谋已久,有意为之,黑山军是被迫应战。

    张燕先是不信,以为部首们在推诿。

    等到第三次冲突爆发,他才琢磨出一些味道。

    渤海军的确是在故意挑事,想阻止谈判很快出结果,因为黑山军施压,韩馥恢复了对袁绍的资助,袁绍不希望饭票很快过期,所以频频挑起事端;每次冲突规模都不是很大,既不足以挑起全面战争,又能制造前方紧张对峙的危险局面,阻碍大家达成协议,这正是袁绍的高明之处。

    说到底,继续对峙最符合袁绍的利益。

    张燕不动声色,派人提醒韩馥。

    韩馥其实心中早已生疑,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张燕的提醒,验证了他的怀疑,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为避免落入袁绍算计,深陷泥淖不能自拔,韩馥和张燕私下达成协议:黑山军立刻从对峙区域撤离,作为回报,冀州府为黑山提供一批返程粮草,给黑山军一个台阶,能够相对体面地撤退。

    黑山军一声不吭从渤海边境撤离,袁绍扼腕长叹,却无可奈何。

    黑山军退走后,冀州府警报解除,韩馥势必继续找渤海汰守府麻烦。

    袁绍当然不甘心重新陷入被动,主动出击。

    渤海军秘密离境,伏击撤退的黑山军,这次出手不比前几次小打小闹,渤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据说还有某个领地部队助阵。黑山军某部猝不及防,陷入重重包围,虽然附近的黑山军闻讯后立刻赶来救援,迫使渤海军退走,但中伏的黑山军伤亡过半,损失极其惨重。

    消息传出后,黑山军各部暴怒,后撤的军队纷纷向渤海郡附近集结。

    张燕明知是袁绍想搅局,乱中渔利,不应该被袁绍牵着鼻子走,但发生这样的事情,张燕若强制各部后撤,很可能激起兵变。张燕虽忧心忡忡,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派人暗中联络那些与他比较亲近的部首,谨慎行事。

    黑山军去而复返,最生气的人莫过于韩馥。

    他知道袁绍故意捣蛋,想利用黑山军碰瓷,但韩馥有苦说不出。

    他拉袁绍共同抵抗黑山军,后来与张燕私下达成退兵协议,虽说是因为发现袁绍故意搞事情,不得已为之,但这份协议毕竟是私下达成,既没有告诉袁绍,也没有通知派兵入冀州助战的关东诸侯。韩馥心知道义有亏,本希望炮制黑山军主动撤军假象,袁绍突然来一下狠的,彻底激怒黑山军,韩馥恨得牙痒痒,嘴里也不敢有太多抱怨。

    不仅不能抱怨,他还必须继续供应袁绍和其它诸侯军粮草。

    从外地诸侯军队参战开始,韩馥便完全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

    王匡、鲍信和刘岱,是韩馥与袁绍共邀,如果韩馥这时候暴露私下与黑山军和解,在王匡等人那里是没法交待的。除非韩馥不惜自绝于关东诸侯阵营,否则就只能旗帜鲜明地和大家一起,抱团对抗黑山军。

    黑山军要报复渤海郡,王匡等人的部队,立刻进入渤海境协防。

    韩馥泪流满面。

    客军都动了,韩馥作为冀州地区最高长官,怎么可以坐视渤海郡受攻?心塞的韩馥,忍痛向渤海郡派出部队。

    黑山军与诸侯联军交战,恶战数场,各有死伤。

    交战月余,黑山军无法深入渤海郡,粮草渐渐不济,又担心更多关东诸侯部队参战,怏怏退回太行山区。

    至此,关东诸侯与黑山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总算告一段落。

    一个玩家领地与黑山军某部的冲突,持续发酵,最后升级为多个诸侯势力之间的战争(张燕为平难中郎将,管理河北山区,因此黑山军也可视为诸侯势力),出乎很多人预料。整个过程中,几个主要参战势力各有打算,彼此之间的分分合合,将关东时局之微妙复杂,体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告一段落,带来的影响却不会很快消散。

    其一、黑山军处境变坏。

    再难象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四处打秋风,几乎不用担心地方官府坚决抵抗。关东无主,诸侯都在想方设法强化军力,没有人会继续容忍黑山军的侵略。事实上,由于关东诸侯大多都有扩充地盘的欲望,曾经长期被黑山军控制的地盘,也有被周边诸侯蚕食的风险。

    其二、袁绍与韩馥关系严重恶化。

    本次战争爆发前,虽说韩馥一直在减少对袁绍的支援,希望将袁绍赶出冀州,可两人至少保持了表面上的和睦。这次袁绍为求自保,连使手段强行拖韩馥下水,撕去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同时也让韩馥深切感受到袁绍的威胁,韩馥已经不可能继续容忍袁绍在渤海的存在,敌对关系显现。

    其三、袁绍与黑山军彻底决裂。

    即使袁绍攻打黑山军的初衷是为求自保,但战争就是战争,流淌的鲜血不会重新回到体内,失去生机的躯体也不可能重新站起来。尤其是派部队伏击退走的黑山军,杀伤大量黑山将士,说明袁绍已经彻底放弃与张燕保持友善,彻底与黑山军成为敌人。

    战争结束之后,袁绍以关东盟主身份,历数黑山军历年来在河北地区的斑斑劣迹,痛斥张燕名为中郎将,实为贼寇的事实。随后,袁绍站在大义的高度,号召关东诸侯群起而攻之,并表示自己从此与黑山军势不两立。

    不难看出,袁绍已经铁了心利用黑山军大做文章。

    其四,直接影响到河南局势。

    冀州的战争,让公孙瓒南下青州的计划受阻。

    袁绍不给公孙瓒南下机会,自己又不愿放弃渤海,遂以关东盟主身份,任命了一位青州刺史。

(https://www.eexsww.cc/sanguolingzhushidai/1077435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