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xiaoshuo.com E小说),高速全文字在线阅读!
关于刘虞的话题,王羽已经和不同的人,谈过了不止一次。
其中包括了与之为敌,最有切身体会的公孙瓒;辛评等和刘虞打过交道的冀州降臣;老丈人蔡邕曾和刘虞同殿为臣,也算是有些了解,给王羽也提供了不少意见参考;最后就是贾诩刚刚所说。
印象从模糊而清晰,但王羽始终没想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
对方是个标准,不,应该说是个极为优秀的政客。强力将其压倒不难,本来历史上这人就死在公孙瓒手下,可因此而来的后果却很烦心。
边地的杂胡肯定会以此为由生事,草原上虎视眈眈的鲜卑、乌桓自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虽然辽东有公孙度牵制,但后者并非青州的附庸或下属,一次、两次是帮忙,多了,谁也不能保证。
何况辽东路途遥远,若是等事发后才联系公孙度,请对方出兵助战,时间上的延误也是没人能承受得起的。
按照王羽和将军幕府制订的中期规划,近年内,青州应该以休养生息为主,尽量减少战事,特别是大规模、绵延日久的战事,更是在极力避免的范畴。
厚积薄发,一次大规模战役,至少要彻底解决一家强敌,这就是王羽的既定方针。这种打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消弭战乱对中原的伤害,就算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也要避免拉锯战在己方领土内发生。
百战强兵在手,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也是最大的障碍就是后勤补给了。青州未来几年的生产、建设,既是为了恢复民生,但同样也是在为未来的大规模战役做准备。
如果在没完全准备好之前就动兵。河北大战末期的窘迫,就会再一次重复,所以,刘虞这个统一河北的最后障碍,一时半会儿还真就不好去硬扳。
除此之外,刘虞的名声虽然无形,却也是个很恐怖的大杀器。
如果没拿住他的把柄,就向他动手,自己的名声也会大大受损。名声受损。看起来没啥了不起的,但实际上的影响却很可观。
历史上的赵云为何会受到刘备的拉拢,而不是对公孙瓒从一而终?在河北之战初期,赵云在公孙瓒麾下一直很活跃,后来不知怎么就突然向公孙瓒辞行。回真定老家去了,直到公孙瓒覆灭,刘备去河北依附袁绍时,赵云才重新出仕。
王羽前世读书,只是观其大略,或者说看个热闹,并不会认真思考细节问题。但这一世。容不得他不多思考,以目前的情报而论,王羽猜测,赵云很可能是因为公孙瓒杀刘虞而不满。故而萌生去意。
想想看,刘虞身为宗亲,天生具备大义名分;为官多年,官声也很好。地方豪强交口称赞;另外他个人的名声也很好,简朴啦。仁义啦,诸多光环笼罩于一身。这是个很完美,也很有迷惑性的形象。
王羽在前世看多了政客的种种,当然很清楚,在政治人物身上,越是表现得光鲜亮丽,光彩照人,私底下八成就更加龌龊。反倒是那些公众形象比较普通,甚至有些负面的人物中,更容易出现能臣干吏。
原因很简单,只要做事,就会涉及到种种的利益问题,总会有人不满;只有不做事,才能谁都不得罪,让大家都满意。
能臣干吏都是要做事的,没人吹捧的话,形象肯定会比较差。反过来,什么都不做,就凭个身份照耀,混个好名声那是相当简单的。
王羽明白,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明白,特别是平均年龄低得吓人的青州众将。除了黄忠之外,青州上将之中,年龄最大的就是于禁,可也只有二十八岁,徐晃、太史慈都还不到二十五,赵云、徐庶更是只能算是少年。
王羽招揽众将所凭借的,除了自己的武功和人格魅力之外,大义之名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旦和刘虞冲突,从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事情就会变得很棘手了。
自己麾下的将领,总还有个解释的机会,不至于眼睁睁看着人走了,那些还没招揽到手怎么破?八成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人家当成乱臣贼子和坏蛋了,岂不是很冤?
所以,王羽暂时不打算对幽州动武。
如此一来,这次高唐会盟就很重要了,这是唯一能和刘虞面对面过招的机会。错过这次,说不定就要步公孙瓒的后尘,一直忍受刘虞接连不断的小动作了。
王羽可不是能忍气吞声的人,在这次会盟中,他必须要激怒刘虞,为将来翻脸留下伏笔。借以警告对方,搞小动作也不能太过分,否则会出大事的。
当然,想达到这个目的不会很容易,特别是尺度的把握,王羽知道,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自己恐怕都要为此而犯愁了。
王羽自觉烦恼多多,可实际上,这天下间比他烦恼得人多着呢,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烦恼,正是因他而起。
最为集中的,正是魏郡。
作为冀州治所所在,南依大河,境内水网纵横的魏郡,可说是天下一等一繁华的所在。然而,随着袁绍兵败身死,消息传至,魏郡的繁华景象转瞬间就消散了。
曾经视河北为乱世桃源,移居来此避难的司隶、兖州的世家都傻眼了,特别是从河内迁移来的那些人。他们与泰山王家的恩怨,还要上溯到老王匡身上,因为前仇旧怨,在袁绍兴兵与青州开战的过程中,他们没少在明里暗里兴风作浪,推波助澜。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冀州降臣不少,没人敢确定,以前做的那些事能否逃过王羽的眼睛。能确认的就是,新仇旧怨,加在一起算账的话,谁也承受不起。
于是,战后的魏郡。呈现出的是一片末日般的景象。
聚集在邺城的外地世家纷纷举家南逃,由于人太多太集中,引发了广泛的恐慌。连很多与王羽没什么仇怨的本地世家,也加入了逃亡的行列。
外地世家本就是迁移而来,队伍规模相对还小些,这些本地人一经加入,逃亡队伍顿时成倍数的增长,像是滚雪球一样,偌大的官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连根针都插不进去。
袁谭得到前线的消息后,先是大哭,继而暴跳而起,叫嚣着要集结残兵,与王羽死战。为父报仇。结果还没等他展开行动,军心就被恐怖的逃亡大潮给搞得崩溃了,三停兵马中逃散了两停,剩下的只有袁家本身的私兵及一些家在邺城,无处可逃的杂兵了。
虽然袁谭表现得还很坚强,依然叫着要与邺城共存亡,但他身边却连一个支持者都没有。一度‘袁公子’‘袁公子’叫着的那些名士们。到了危难关头,跑的比谁都快,袁谭还不敢拦着,否则单是这些豪强的私兵就能把邺城给抢占下来。
也就是司马家的仲达公子还念了几分旧日情分。临行前,到府中拜会了袁谭,安慰他说:至少在高唐会盟之前,邺城是安全的。就算在会盟之后,袁家也未必没有保全的可能。只要公子忍辱负重,将来说不定还有报仇的机会。
袁谭倒是没怎么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一个尚未行冠礼的少年,能说出什么针砭时弊的大道理来?不过有一句话倒是没错,这时候只能以忍辱负重为上,卧薪尝胆,等待报仇的时机。
只是到底要怎么做,袁谭就没什么概念了。
幸好,老爹袁绍养士以百计,门下数千,总算是还有那么几个靠得住的。就在彷徨无计之时,郭图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郭图当时的形象,别提有多狼狈了,哪怕是与他非常熟悉的袁谭,一时也没认出来。
儒雅的文士长袍不见了,代之的是一袭脏兮兮的棉袄,上面打着好几处补丁,让那件棉袄看起来像是拼接起来的一样。下颌上,郭图一直引以为傲的长须也是不翼而飞,唯一能证明那东西曾经存在过的,就是他下巴上那些乱糟糟的胡子渣。
这些还都是小事,最让袁谭惊讶的就是,郭图手中拄着一根树枝,看他举步维艰的模样,不像是纯粹因为疲累而用,而是因为他的右腿已经瘸了!
“公则,你怎地,怎地闹得如此狼狈?”
“唉,公子,一言难尽啊……”在袁谭眼中看到了久违的关切,郭图心中一暖,只觉这一路的艰辛的逃亡算是值了。
他是在随袁绍逃亡的时候从奔马上坠落,落在雪地上,直接滚下了一个斜坡。当时袁绍身边的随从还有不少,幽州骑兵倒也没顾得上追杀他,最后一起逃亡的三人中,反而只有他逃出了生天。
作为袁绍的头号心腹嫡系,郭图根本没做其他打算,悄悄爬出雪坑后,就往鄃城追了上去,最终却只听到了袁绍被骂死,辛毗坠城而亡的噩耗。
换成普通人,这个打击足以让他心灰意冷了,就算仍旧念着故主袁绍的恩德,不愿降青州,顶多也就是隐姓埋名的躲起来,了却残生了。但郭图可不是普通人,他直奔邺城而来,准备辅佐袁谭卧薪尝胆,以求东山再起。
“公则的赤胆忠心,父亲若泉下有知,也当感激涕零啊。”袁谭热泪盈眶,患难见真情,这话真是半点都不会错的:“公则,为今之计,吾该当如何自处?”
“魏郡暂时是安全的,但此地无险可守,王羽麾下精骑甚众,若要取城,只在反掌之间。主公入主冀州的时间毕竟太短,人心未附,就算勉强守住邺城,也无重振旗鼓的机会,公子……主公断不可久留,走则生,留则亡!”
如愿接手了老爹的权柄,但摊子实在烂无可烂,没人商议时,袁谭还能仗着悍勇故作坚强,此刻有了郭图,他就只有六神无主的份儿了:“那……要去哪里?去兖州投曹操可好?或者去河内投张杨?”
“万万不可!”郭图断然否决:“张杨已经被杀破了胆,曹操也未必敢在此时与王羽争锋,只有并州,才是唯一的生路!”
“并州?”袁谭深表怀疑,那地方穷山恶水,更有不少地方被匈奴人占了当草场,鲜卑人更是时不时的就来打打秋风,去那种地方也许能暂时栖身,可再图恢复,却是千难万难,何况,高干只是自己的妹夫,而不是亲兄弟!
“元才将军是重情之人,不会见死不救,更不会落井下石,主公尽可放心。至于再图恢复……”郭图冷冷一笑,道:“主公不须烦恼,如某所料不差,短则两三年,长则三五年,只要刘虞不意外身死,河北早晚还有一场大战,到时,就是主公卷土重来的机会!”(未完待续)
(https://www.eexsww.cc/sanguodiyijiangbing/243448/)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