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宋 > 第140章 海州小战的翅膀

戈尔滕万户不是个没担当之人,更何况部下被人斩首两千也无法掩盖。于是忽必烈大汗就先于赵嘉仁接到了海州小战的详细报告。

    随着汉制逐渐建立,所有奏章都要先送到中书省,再由中书省将大事递交给忽必烈。知道了此事的执政们脸色非常难看。蒙古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形象随着灭国数十杀人无算的战功确立起来,可几年来蒙古军在赵嘉仁手上已经败了两次啦。

    出乎执政们的意料之外,忽必烈大汗看完之后居然没有生气。他只是叹口气,就命道:“让戈尔滕收兵吧。”

    右丞相史天泽一愣,他连忙上前进言,“大汗,就这么收兵,岂不是让赵嘉仁得意忘形。万一他不依不饶的追击又该如何?”

    “追击?呵呵!”忽必烈笑出声来,“戈尔滕就是因为小看了宋军,这才在距离宋军比较近的地方交战。若是让战场离宋军再远二十里,只怕宋军就不敢前来应战。”

    史天泽也是打过仗的,听忽必烈这么一讲,他也觉得忽必烈所说的有理。什么精锐之师,戈尔滕就不想想,要是宋国真的有这般精锐之师,他们早就反攻山东了。从戈尔滕的描述中,那支宋军完全是依靠离城市近,依靠火器多,所以有胆子出来打仗罢了。

    见右丞相退回班列,大将乌兰哈达则问道:“大汗,伯颜大帅让我们全力建造回回炮,可现在看,那火炮真的不容小觑。”

    忽必烈微微点头,他见识过赵嘉仁的军船在长江上如何的凶悍。现在看,赵嘉仁的火炮在陆地上一样的凶悍。思忖一阵,忽必烈叹道:“我本以为伯颜所讲的围点打援甚好,不过几年下来只怕让赵嘉仁做大。由此看,竟然不得不速胜了。”

    此言一出,郝经等人忍不住两眼放光。速胜意味着减少战争消耗,意味着和平早日来临,而和平就能让文臣派掌握更大发言权,这对儒臣来讲是不胜之喜。郝经连忙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若是担心赵嘉仁,等攻破襄阳之后就不妨先顿兵江北,宋国若是派人前来求和,我等暂不答应,指定要宋国派赵嘉仁前来商议议和。那赵嘉仁若是忠于宋国,大概就会前来。那时候大汗扣住他即可。”

    忽必烈听了这话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没想到郝先生居然也能想出如此计谋。”

    郝经淡然一笑,从容答道:“若赵嘉仁在宋国执政,战事只怕就要拖延许久。战事每拖延一天,又得枉死多少人。与天下黎民万千百姓的性命一比,赵嘉仁不过是一条命而已。”

    听了如此正大光明的理论,忽必烈被逗得哈哈大笑。其他不少官员也有些不怀好意的笑起来。忽必烈笑完,他问郝经,“若赵嘉仁不肯当忠臣呢?”

    郝经镇定自若的答道:“他不肯当忠臣,就必然对临安朝廷心生怨怼。只要他对临安朝廷见死不救,大汗又有什么好怕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宋国覆灭,赵嘉仁又能做什么。”

    忽必烈这次没笑。郝经的话解释了一个儒家逻辑,这个逻辑一点都不可笑。

    又经过些讨论,蒙古朝廷根据最新的情况对整个战略进行调整。原本准备走海州的佯攻部队转为防御海州,四川那边承担主要的佯攻。同时对伯颜下令,要他加快进攻速度,尽早拿下襄阳。

    比蒙古朝廷晚了几天,赵嘉仁也拿到了海州之战的详细报告。赵嘉仁对海州之战的过程评价极高,近代军队与宋代军队的最大区别是纪律以及组织度,能以一敌十的个人勇武反倒不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干部们也都很高兴。在鄂州之战后,大家对在水战与炮战中击败蒙古军很有信心。对在陆地上与蒙古军作战则颇为担心。此次战斗斩首蒙古军两千,自己这边不过是十二死、三十八伤。死者绝大多数都是在给受伤的蒙古军最后一击之时,因为缺乏经验而被蒙古军反杀。宋捷递交的报告中表示,以后一定要对此多加注意,绝不会再给蒙古军丝毫机会。

    “火药用量是不是有点太多?”徐远志从一个很特别的角度提出了个问题。

    “嗯,以后要更多的实弹射击。”赵嘉仁表示认同徐远志的看法。

    徐远志听了这话,就觉得自己的想法被赵嘉仁误用了。他连忙解释道:“赵知州,此一战就用掉了三万两千斤火药。”

    三万两千斤火药需要三万贯铜钱,即便对赵嘉仁而言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不过赵嘉仁并不是只看结果的人,他答道:“以我们现在的层面来看,因为积累的数据不够多,这才根本没办法准确得出消灭一个敌人需要用掉多少火药。想有一个准确的判断,那就得多训练,多打仗。数据积累够了,才能做出相对靠谱的预估。”

    徐远志登时就有些懵了,他没想到赵嘉仁的思路是如此清奇。难倒赵嘉仁就不奇怪为什么杀死一个蒙古兵就需要用掉十五斤火药么。就在徐远志准备放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听赵嘉仁说道:“杀一个蒙古兵需要用掉十五斤火药是我们以前并没有遇到过的。”

    这下徐远志觉得赵嘉仁还算是一个能够说话的人,至少在这么一个问题上,赵嘉仁并非只有奇怪的思路。

    而赵嘉仁继续说道:“我们要把这场战斗放到一个体系下面去看,这场战斗是整个体系的第一批数据。所以我反对用因为觉得数据奇怪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战斗。这么做不科学,这么做对于英勇奋战的指战员们不尊重。”

    听了这话,徐远志最初感觉自己无法理解赵嘉仁的这番话。然而他看到袁弘杰拿着笔记本,刷刷点点的把他在意的话记录下来。而会议记录员更是运笔如风,记录的飞快。

    “生命是很贵重的。能上阵打仗的都是壮年,死一个人,一个家庭就失去了一个很宝贵的劳动力。父母怀胎十月把孩子生下来,把他养到壮年,花掉的钱又岂止十五贯。”赵嘉仁说这话的时候忍不住有些悲天悯人的感觉。

    这次轮到李鸿钧觉得不太能理解,他开口问道:“校长,这些人都是当兵的,他们可没有下到田里种地,怎么能算是壮劳力。”

    对这个问题,赵嘉仁做了解释,“蒙古此次战败,兵力上就出现了两千人的空缺。因为战败,若是再征召兵力就一定会努力征召更多。他们会怎么征召兵力,肯定是从民间征召壮年男子。现在损失两千人,意味着蒙古控制区在很短时间里面至少要少掉两千以上的壮劳力,这批人不干活,反倒要每日吃粮。从壮劳力的角度来看,蒙古控制区的劳动力在失血。”

    徐远志这次倒是听明白了,因为大宋也面对这个问题。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不得不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军费,财政就这么被一点点掏空。终于能看到蒙古也开始面对这样的困境,徐远志脸上浮现出了开心的笑容。

    如果远在临安的左丞相贾似道贾相公得知大宋民团能在平原野战中痛宰蒙古军,想来他也会露出笑容。不过蒙古人并没有宣传此事的打算,赵嘉仁也一样。这仅仅是赵嘉仁的个人成功,与贾似道并无关系。

    所以贾相公就不得不面对襄阳之战的困境。不久前他得知了一个消息,夏贵想趁着秋天涨水之时突入襄阳城的努力失败了。和之前的援助行动相同,这次的失败再次让宋军损兵折将。在巨大的挫折面前,贾似道缩在先皇宋理宗赐给他的西湖畔后乐园中闭门不见任何人。

    此时的贾似道已经不再是鄂州之战刚结束时被万千人仰望的贾似道,见贾似道根本不肯承担责任,临安朝廷里面马上就有一票人写弹劾奏章。除了贾似道之外,贾似道的党羽们也纷纷遭到了弹劾。包括提举棉务的赵嘉仁也在弹劾范围内。

    然而除去正在战争状态中的襄阳,临安乃至整个大宋的日子反倒安定下来。首先是被公田改革折腾的那些人大概也认命了,反正地也要不回来,再生气只是在折磨自己而已。其次就是遭到不少人弹劾的赵嘉仁每年向朝廷提供的铜钱与粮食让公田改革有了个保底,保底让贾相公能够心平气和,贾相公心平气和了,相当一部分公田官并不是那么勤快压榨的人。于是民间的也勉强这么混下去。

    不管弹劾的奏章上写的多么夸张,譬如有人写因为贾似道这样的奸臣存在,让天上的星象都为之变化。可现实中的大宋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愿望而变得更好,也没有因为这些人的愿望而变得更糟。

    当然,世界并非是永恒不变,而是不停变化的。譬如苏州的刺绣业就突然间火了起来,因为苏州的拉动,杭州的刺绣业同样出现景气的表现。这也稍稍增加了一点杭州的税收。

    还有就是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兼提举棉务赵嘉仁托关系请大宋官家赐予一些‘建盏’。当下的大宋官家在沉重的压力下用女人来疏解,对建盏这种把玩的东西并没有兴趣。鉴于赵嘉仁提出要求的时候还送上了一批贡品,官家就让下面处理此事。赵嘉仁并不客气,经过打点,他一家伙就弄走了五十几个建盏。这种贪婪让负责此事的內侍都摇头不已。

    大宋官家手里有大宋最好的建盏。面对镰仓幕府的九州提点,赵嘉仁的使者爽快的说道:“这个建盏名叫九十九茄子。”

    看着面前建盏内壁布满的精美金色茄子图案,九州提点下意识的点着头,他的目光完全被这个造型优雅图案纹理独一无二的建盏所吸引,根本挪不开来。

(https://www.eexsww.cc/gesong/1136759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