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铁卫 > 第二百七十八章 重谈条件

见情势缓和了下来,李元翼趁机劝道:“陈将军,这么多人都留在大殿内,乱哄哄的不好议事,不如让其他大臣先行退下,留下大王和我慢慢商量,如何?”

    李倧见李元翼愿意冒着危险留下来与自己共进退,感动不已,哽咽着说:“难为爱卿你了。危难时刻,真真是疾风知劲草,原来爱卿才是最忠心的人。”

    李元翼恳切地回答:“这种时候,臣怎么能不守候在大王身边呢?请大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帮助大王渡过这次危机。”

    陈雨咳嗽两声,打断了二人君臣相宜的戏码:“咳咳,这个,李首辅啊,你的提议我可以接受,就留下你们二人商议,让其他人先走吧。相信国君加首辅的组合,绝大部分事都可以做主了。哦,对了,崔判书作为经历整件事的当事人,也可以留下来。”

    李元翼深深鞠躬:“多谢陈将军。”

    双方达成一致后,其余大臣被允许离开大殿。端着火铳刺刀的士兵们闪开一条道,让出了大门,受惊的文武百官们忙不迭地往大门处涌去,一时间门口拥挤不堪。唯独被点名留下来的崔鸣吉哭丧着脸,留在大殿之中。

    看着头也不回离开的大臣们,李倧顿生悲凉之感。莫看平日这些人一口一个大王喊得亲热,出事了跑得比兔子都快,要不是李元翼留了下来,自己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等大臣们都离去后,陈雨命令大部分士兵也退到大殿之外,保持警戒,并派人与入城的几千农兵联系,扼守汉城各处城门、要害街道,防止朝鲜人可能的反扑。虽然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孱弱的朝鲜军队无法对几千火器化部队构成实质威胁,但是毕竟在人家的京城腹心之地,必要的防备还是要有的。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陈雨说:“大王,百官都退下了,也不用担心你在他们面前失去国君的尊严和威仪,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李倧小心翼翼地问:“既然陈将军逼退鞑子大军的功绩属实,那么就按照崔判书带回来的口头协议履行如何?”

    李元翼看了崔鸣吉一眼,崔鸣吉老老实实上前,恭敬地说:“大王,陈将军,之前的口头协议是:允许陈将军在铁山自行招纳辽东逃亡的汉民垦荒耕种,屯田练兵,并颁发田契,免除十年赋税徭役;另外,将本国与东瀛对马藩的贸易线路交给陈将军代管三年。”

    君臣三人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陈雨,希望他能点头同意。比起眼前的危机,这两个条件可以说得上微不足道了。尤其对于李倧而言,王位的稳固比什么都重要。

    可是陈雨却缓缓摇头,让三人心里一沉,冒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陈雨看着三人说:“那是之前的价码。现在你们不讲信用,自己作死,就不能怪我坐地起价。”

    李倧急切地问:“难道这样还不够吗?陈将军到底想要什么?”

    陈雨似笑非笑,伸出食指,悠悠地说:“第一:在铁山屯田练兵的基础上,将免除十年赋税徭役的期限变更为三十年,而且铁山境内的屯田由我派遣专人管理,地方官府不得干涉。”

    李倧一时没反应过来,眼神有些茫然,可是老练的李元翼却听明白了。十年也好,三十年也罢,免除赋税徭役都是小事,可是屯田由专人管理,地方官府不得干涉,这句话细细品味,再与招纳逃人、屯田练兵联系起来,居然是要把铁山变为化外之地、国中之国?

    铁山临近朝鲜西部海岸,远离汉城这样的政治核心区域,军事力量薄弱,所以历来是倭寇袭击劫掠的重点,过去几十年屡次遭倭寇荼毒,加上后来又被毛文龙经营过,引来清军攻击,种种因素相加,这里的人口相对稀少,可供耕种并且缴纳赋税的田亩也不多。

    现在陈雨大肆垦荒,鸠占鹊巢,据铁山郡守提供的消息,其屯田的数量已经与原住民的农田数量相差无几,加上其以后将会大量招纳辽东逃亡的汉人,用不了多久,汉人的数量会大大超过朝鲜当地人,屯田的范围也会遍布铁山每个角落,在这种情况下,“免除赋税徭役”、“设专人管理、地方官府不得干涉”,就意味着铁山彻底沦为陈雨的后花园,朝廷将对这块地域失去控制。

    李倧一时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利害之处,但也不敢轻易答应,毕竟陈雨这样厉害的角色,提出的条件一定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他用征询的目光看着李元翼,希望能从这位领相眼中得到答案。

    李元翼倒是想明白了,可是又有什么用?不答应的话,他赤手空拳能逼退对方几千大军吗?

    权衡再三之后,他闭上了眼睛,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

    李倧见首相示意可以答应,便立马对陈雨说:“好,这个条件,寡人答应了。”

    陈雨满意地笑了,他伸出了第二根手指:“第二,之前提议的由我代管釜山-对马藩海贸线路的条件要修改。我现在要的不仅仅是朝鲜从大明带回来的贡品,而是要以朝鲜使团的名义,在大明境内大量吃进生丝等紧俏货物,然后经由釜山浦倭馆销往对马藩,朝廷不得干涉。期限也要从三年,改为十年。”

    这下别说李倧了,李元翼和崔鸣吉也都不太清楚这样修改的目的何在,在他们看来,无非是原来的条件进行措辞上的调整而已,没有本质区别。

    只有陈雨自己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原来朝鲜使团去北京进贡,除了皇帝赏赐的东西,使团成员还私下去民间购置生丝等货物,然后带回国内,经过设在釜山的倭馆销往对马藩。这种自发的、非常规的贸易活动,只是朝贡制度的衍生物,规模相当有限,但是因为有外国使团的光环加持,收购起货物来比普通商人要有许多便利——大明王朝历来喜欢以天朝上国自居,不管哪任皇帝都希望看到万国来朝的盛况,所以对进贡的外国使团都是优容有加,对于朝鲜人私下购置货物的行为不仅不制止,还明里暗里地创造有利条件——陈雨想做的,就是借助朝贡的保护伞,把这种有利条件利益最大化,把自发的零星商业行为变成有组织、上规模的商业活动。

(https://www.eexsww.cc/damingtiewei/1402094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