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影侯 > 第0523章 普天之下皆王土

  徐四爷徐增寿,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忐忑了。

  这一段时间,他尽量让别人看不出来,他有什么异常,其实他的内心非常的紧张,生怕哪一天,锦衣卫就找上门来了。

  圣上的圣旨,可能随时都会出现。

  但是他害怕,会害怕,却不能让自己露出太多的马脚。

  所以在这个时刻,他还是和平常一样,该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

  纨绔子弟有纨绔子弟的玩法。

  这一点一直都没有改变,徐四爷,徐增寿,在京师里是出了名的。

  就算是朝廷大军有了什么变化,依然没有影响到,徐四爷在京师里的玩的,只不过这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是他一个人在做。

  今天他又一个人在那里沉思,他心里想了很多。

  他把他以后的,诸多打算,都在心里,过了一遍,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事情做好。

  只是不管怎样,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燕王朱棣失败就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这一切都不在他的控制之下,所以这段时间他心里很是忧虑。

  都督府,他已经不常去了,至少之前他还去溜溜弯,但是现在,他宁愿躲在家里或者是酒楼都不愿意再去那个地方。

  朝廷要编练新军一点,他插不上手,也不敢插手。

  虽然他有些嫉妒他的,大哥,魏国公,徐辉祖。

  他甚至有一些恨,方中愈,如果不是他,这些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他甚至,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朝廷对于魏国公徐辉祖放心,是因为方中愈的存在。

  其他人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但是他不一样。

  与国同戚,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但他也不是一句大话。

  魏国公,徐辉祖,受不受朝廷的猜忌?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大明勋贵的第一人,就算是耿炳文,都没有他这样的,威望。

  耿炳文的爵位,可是一直都还在呢,太祖高皇帝,到最后都没有拿下他的爵位,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但是魏国公徐辉祖所承担的意义不一样。

  他不仅仅是大明勋贵第一人,他还是燕王的小舅子,燕王妃的弟弟,光屏这一点。朝廷就不可能完全放心他。

  他虽然是纨绔,但是在京师里还是有不少朋友的,所以,他之前也收到了消息,朝廷是有想法对魏国公徐辉祖作限制的,但是那件事到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连建文皇帝,朱允文,都对这件事情再也没有提到过,这就有些让人纳闷了。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有人为魏国公,徐辉祖打了包票。

  把朝中的人物,一一,想了个遍,最后落脚点,就是方中愈。

  所以,徐四爷徐增寿,并不笨,他能猜到很多事情的发生也能明白那些事情,不是他能插上手的,但是心里痒痒,是一个问题。

  要不是当初燕王朱棣派过来的人都死掉了,恐怕现在他早就成功了。

  当初锦衣卫和卫所兵对京师里的那些密探间谍进行清缴的时候,他还是保了不少人出去的,虽然,那些人可能不太重要,但,他表明了这个态度,也就是,铁力支持燕王朱棣的,谁知道最后却是一场空?

  之前常心,他也是一直跟他联系的,但是现在这一段时间,他已经尽量低调了。

  他也猜到了,可能,常心跟他并不是一条心,如果说之前还有可能有那样的想法,但是现在太难了。

  朝廷的动作比他们想象的要快,就在燕王朱棣失败的那一刹那,京师里的又一番清剿开始了。

  之前那些人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现在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之前一群太平教的妖人们,徐增寿,也曾想过找他们合作,但是后来发现别人根本就不屑一顾。

  领头的人已经离开京师很久了。

  所以他也就熄灭的心思,既然别人不在乎,那他也就不掺和了。

  现在,徐增寿,已经没有了,挑拨,甚至是反叛的意思了,但是他还得保住自己的命。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保命成了他最大的期盼。

  如果出了什么问题的话,可能他连命就丢了。

  这种等死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并不想去找他的,大哥。

  魏国公,徐辉祖,这个时候帮他说什么话都不起作用,反而有可能将徐家陷入危险的境况之中。

  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已经代表了,就不是自己一个人了,还有身后的家族,还有那些攀附在他们家中吸取,确实的人。

  任何一个勋贵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何况是他们,大明第一勋贵之家。

  所以,懂这个道理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抱这个希望了,现在只希望老老实实的将这些事情处理完。

  他也不敢去找建文皇帝,朱允文,坦白,这个时候,顶上去,不就是找死吗?

  他不相信朝廷,没有其他的人,对燕王朱棣抱有过希望,甚至暗地里做过一些事情。

  这些人的存在,肯定是的,但是,他虽然没有去调查过,但多少还是能猜到一些,不过这些现在都不重要了,他只要能保住自己,其他人他不想管,那些人,会有的人去查。

  锦衣卫的人,如果说连这点东西都不能发现,那他也就白称作锦衣卫了,更何况,有这么一个强势的,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存在。

  方中愈,做的这些事情,他看不透,也不想看,或许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已经冷了吧?

  要想做一个真正的纨绔子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首先要保住自己的命,他的大哥能保住徐家,他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命,还难说呢?

  没有确实的证据,他也不能去举报他人,这一切都得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

  没有人会去怪他,他也不会去怪任何人,这条路是他自己走的,就该坚持把这条路走过去。

  往日里徐增寿,徐四爷都是和朋友一起来的,现在他一个人已经在上面呆了很久很久了。

  看着身边空荡荡的座位,他忽然有一些孤独。

  以前跟自己喝酒玩乐,称兄道弟的那些人,现在都去哪里了呢?

  也许人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思考的更多,想到的更多,为自己以后的打算也更多。

  只是不管他怎么打算?都没有用了。

  至少目前没有用他看不到希望。

  有人难受的时候就会有人开心心。

  卢掌柜和郑掌柜,这段时间都很忙,特别是在战争胜利之后。

  京师里的情况,越发的变好了,越来越多的人,出来玩。

  三俊楼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毕竟之前他的名气在那里,再加上中愈这段时间做的事情也特别让老百姓们感到信服,所以这段时间来三俊楼消费的客人也不少。

  当初中愈采取了激励,只给那些,研发出来,各种各样美食的厨师们都发了丰厚的奖金。

  所以这段时间他们一直都在努力的研发新菜,有些,都是中愈当初的想法,现在他们慢慢的将那些想法变成现实。

  但事实上还是有很多东西做不出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那样东西,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做这些事情。

  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这群为了填饱肚子的人,他们可以把身边能用到的食材,变着方法做出来,中愈的得想法给他们添加了不一样的色彩。

  因为大明报,和逊志报的关系。

  京师里的印刷协会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他们统一定价,统一采购,甚至在纸张的改进中,也发挥了重大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人用他们的纸张。

  大明报和逊志报报上面的消息也愈发的成为了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盘点。

  各大酒楼中那些说书人依然在说着以往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人在报纸上刊发,自己写的故事,当然,还是少量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中愈那样的记忆力,将之前的好,故事都说出来,他们也只能摸索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里面。

  也正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参与进来,当然是那些考了很多次考试也没有中举的那些人。

  也许是认命了,也许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那些人现在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似乎,也没有再像之前那样追逐功名。

  也许是因为大明报,和逊志报宣扬的那样,人人都可以做不一样的工作,士农工商,再也没有那样的明显对立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想方设法用不同的事情来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京师里生活的人,现在都知道,廖氏兄弟们的货栈,越做越大了,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是码头上,还有跑船的,各种各样的人,只需要他们,贡献出自己的劳力就行。

  有些的岗位需要会读书会,识字的人至少要比较灵活,所以,现在,那些私塾的生意现在是越来越好,只不过他们教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他们也发现了,读书真的是个好东西,至少在某些时候,读书是比其他工作多,几文银子的。

  大明报和逊志报没有刻意的去引导,但是多少透露的那样的意思,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读书识字是个更重要的事情,虽然很多劳苦人家支撑不起,小孩子的学费,但是朝廷,慢慢推广的建文,数字,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读书的可能性,他们甚至认为那是朝廷的仁政。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那些知识融会贯通,朝廷似乎开了一个好头。

  只不过要想这些东西都变为更好的东西,还需要时间。

  “老爷,看这个样子,小方大人,快要回京师了。您看是不是抽个时间去看看呢?”

  之前的那位老人一直都关注着中愈,这么久以来,凡是关于中愈的消息,他都有所关注,只不过在,中愈离开京师之后,他能得到的消息也就越来越少了,很多东西都是通过别人传出来的,根本就不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不过现在方中愈要回京的消息,他倒是第一时间知道了,这并不是什么秘密的消息?

  很多人都知道,小方大人离开京师已经很久了,迟早都要回来的,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时间。

  还好,他还有一些名声,也有一些故友在京师。

  “再等等吧,再等等。”

  那些二代子弟们多少会知道这些消息,毕竟方中愈,可是他们的头领。

  这群人年轻人之间,最敬重的是有能力的人,和强大的人,方中愈现在,都占了这些。

  之前没有跟方中愈的战场上走过一遭,现在他们都有些后悔。

  去前线杀敌,可能不到他们,但是如果能跟着方中愈去一趟塞外,也能赚个盆钵满钵。

  他们也都听说了,中愈带着兵马横扫了,塞外的一个小部落,那个部落里的人都被斩杀了。

  对于他们来说,塞外之人都是可杀的,对一个国家,那样的情况是他们允许存在的,也许有人会认为,对于人,他们不应该这样,那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但是对于国家,这些都是可以允许的。

  国家的层面对于他们来说还不是太明显,但是大明帝国信服的是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纵然这只是一句口号,纵然这句话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是只要有理想的人都会记住这句话。

  躺在前辈的功劳,薄上享福,然后等死,不是他们愿意做的。

  前人带给他们的,终究是前人的,他们如果不为自己拼搏一把,是获得不了更多的东西的,现在就是这样,种情况,廖氏兄弟最早跟着,中愈,所以现在他们赚的满钵。

  没有人说大明的勋贵,不能做生意。

  虽然朝廷宣扬的是士农工商。

  但是他们已经是最高的学位了,那些东西都不在考量之中,难道朝廷就不享有富贵的人存在吗?

  这一切似乎都在默许之中,大家都在维持着那个规则,没有人去打破。

  

(https://www.eexsww.cc/99570/37521739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