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反清 > 第九十六章:整军

  前营在襄阳的扩军行动本来预计是七天招满,但最后只花了三天的时间。

  若不是文吏不足,一边试用一边任免,这个过程可能还要更短一些,城外的校场几乎整日都是人满为患。

  就连军中的杂役,只供给饭食,不入编制册,衣衫褴褛的城中军民也都是挤破了头想要加入。

  城中军民的参军热情,出乎李自敬的意料之外。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如今乱世,流民无根无萍,面对任何人都是案板上的鱼肉,可随意揉捏。

  参军之后,好歹是身处群体之中,有了自保的能力。

  何况大顺军打着的是李自成的旗号,是乱世中揭竿而起的义军,军中主要将领全都出身低贱。

  李自敬不得不承认,扩军进行得如此顺利,是沾了李自成这个名字的红利。

  起初李自敬以为,李自成之所以能一呼百应,只是因为他得到了“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個口号的便利。

  但从潼关一路到西安,再到现在的襄阳所见所闻,李自敬却发现并不是如此。

  李自成,的确是极富有人格魅力的一名领袖。

  现在对他而言,李自敬的感情很复杂。

  一方面,李自敬对李自成并没有多深的兄弟情谊。

  另一方面,现在李自敬愈发认识到,在西安时李自成的所作所为,苦心甚高。

  李自成对部下的付出,很多时候不是摆在台面上的。

  他不喜欢做秀,而是喜欢默默的去付出。

  这种付出,一开始很难让人发现,但后知后觉的浮现起来以后,在人心中的效果立竿见影。

  以至于很多大顺将领为了跟随他建立大业,不惜抛妻弃子。

  这也是为什么,多尔衮所说,只要李自成一天不死,清朝一天不能真正入主天下的原因。

  李自敬清晰的记得一个月前,那令人血脉喷张的场面。

  在战场上,绝境之中,李自成的青色大纛迎风而起,那些大顺军的将士们,便如同打了鸡血。

  就算明知道前方是骁勇善战的辫子军队,依旧是敢嗷嗷叫,奋不顾身的冲上去。

  明末名臣马士奇评价李自成和张献忠,可谓一针见血,简明扼要,十分精辟。

  “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

  这是来自一个对流寇嗤之以鼻的明朝大臣的评价,现在李自敬回想起来,深以为然。

  乱世之中,揭竿而起的义军领袖多了,起初都是声势大振,但最后无一例外,早已经销声匿迹。

  同为义军,但他们的旗号就不足令人心归附。

  各种大王,各种大帅,现在只剩下了一个,便是这位“人之所附”的李自成。

  人之所附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李自成真真正正,是一名直属于普通百姓的农民军领袖。

  他的大顺军出现的地方,就是地主官绅的末日。

  正因如此,地主官绅们不遗余力,不惜倾家荡产,也要联络任何可能的势力,消灭这支最后的义军。

  大顺军所有的温柔,都给了一个人群,那便是乱世中最最底层的普通百姓。

  前营在襄阳扩军,李自敬心里明白,其实很多人甚至不是为了那些规定的福利而来。

  让他们聚拢到这杆黑色大旗下的,是坚定守在西安的李自成,是替天行道的大顺军。

  尤其潼关之战后,李自成大破多铎,带领大顺军重新在西北立足,成为北方可以和清朝抗衡的唯一汉人势力。

  成为大顺军的一员,对抗无恶不作的地主官绅,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骄傲的事情。

  李自敬坐在中军帐内,翻看着武经总要。

  就连他也不知道,在他的心中,对待李自成和大顺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着不为人知的变化。

  良久,李自敬放下武经总要。

  这本来自于宋代的兵书,用于现在,的确是有些地方不足以取。

  比如这次扩军,李自敬就曾日夜翻看武经总要,思虑再三以后,决定不按照宋代的方式招兵。

  武经总要上记载的宋代募兵条件,实在很是奇葩。

  宋军募兵,以身高为第一准则,身高越高,在军中被分往的地方越好。

  如果你长得高,甚至可以一当兵就干禁军,这就是宋军。

  李自敬那段时间想了很久,实在不明白这对现阶段的前营来说,有什么必要。

  思虑再三,李自敬选择用自己的方法招兵。

  当然李自敬现在还没有什么固定的章程,一切都是按照原明配合后世的想法操作。

  简单说,就是以青壮为主。

  也许正是标准放的比较宽,年轻就行,所以招兵工作进行的很是顺利,满足要求的人很多。

  李自敬目前还不知道这种招兵方式,有什么利弊之处,一切都要以后才会知道。

  但好在,是圆满完成了扩招任务。

  招足两万人以后,前营的编制就要变动。

  原本跟随李自成撤回西安的前营残兵,全军六千四百五十二人。

  其中老本九百零四人,精骑一百,如今算上吴兆胜部三千余人,总计有一万不到。

  这一万不到的老兵,都是在潼关之战幸存下来的,此前也都是转战各地,是前营起家的底子。

  扩招以前,他们大部分还都是普通士卒,只有箭衣,不配盔甲。

  但这次扩招后,李自敬决定将包括吴兆胜部下三千余人在内的原前营兵士,全部晋升为老本,也就是军中的骨干。

  原九百零四名老本兵,会择日考校骑射本领,符合要求的,晋升进入精骑营。

  不符合要求的,留在老本营继续作为老本。

  但他们的地位就是有些尴尬了,扩招以后,前营的老本数量骤升十倍,很多都曾是他们的下级。

  昔日的下级,如今和自己平起平坐,这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但军队之中强者为尊,战马有限,精骑营的选锋标准也最为严苛,不是单单有资历和战功就行的。

  大顺军选任老本,多是看重资历,其后才是战功,主要是保证随军的忠心,作为正规战兵存在。

  但大顺的精骑却完全不同,弓马娴熟,不逊于满洲骑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精骑往往要被安排到满洲骑兵的正面厮杀对冲,如果要求不严,便会在战场上成一面倒的局势。

  精骑溃败,会对其余军队的军心造成严重打击。

  此外,每一名精骑的体魄皆需壮于常人。

  能披得上动辄四五十斤起的全套铁甲,转战十余里不至于丧失战力,这是标配。

  种种要求,近乎严苛,千里挑一。

  精骑注定是大顺军中极其稀少的存在,一队百人的精骑,能轻而易举击溃一千人的乌合之众。

  他们的投入,甚至会决定一场战斗的走向。

  在原九百零四名老本兵中选锋精骑之日,李自敬会亲自到场,亲自监督,以表重视。

  除此以外,李自敬也决定在扩军后组建标营。

  郝摇旗带领的一百名精骑,本就是精锐中的精锐,李自敬组建标营以后,他们就是现成的嫡系。

  这一百人,都被原地晋升为标营亲军,随从李自敬左右。

  作为精骑都尉的郝摇旗,也在加入闯营十余年后,正式被晋升为左果毅将军。

  他将与吴兆胜这个右果毅将军,作为李自敬的左右副手,协助掌管营务。

  扩军以后,前营的驻地内也渐渐开始有了兴旺的迹象,人烟气重新出现在营中,一片新气象。

  就在李自敬紧锣密鼓的安排扩军后,各部的晋升,整合事宜时,一支明军悄然从郧阳城出发。

  这部明军偃旗息鼓,来到距襄阳仅有一百二十余里的均州城外扎营,向襄阳方向派出了众多乔装成流民的夜不收。

(https://www.eexsww.cc/99315/3679291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