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关军 > 第1190章 抗洪救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

  大康七年五月,葬江地区乌云蔽日,阴雨绵绵,一连数月,天降大雨。

  定襄、南安、堾丽、青岚、老君、龙川,中吴、临江、龙源、高桥、玉宁十府,水势大涨。



  莽江决堤,老君湖满,百万良田被淹,万千房屋倒塌,数千万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云生听到消息,化身为风。只见莽江洪水滔滔,四处泛滥,良田已成大海,不少房屋只露出屋顶。

  在许多高地之上,百姓簇拥而挤,躲避洪水。

  云生来到大王山,只见山中挤满了百姓。

  水部尚书水曲平带领水部人员及明院水利系教授学员,正手持地图,研究分析应对之策。

  水曲平见云生到来,慌忙率众相迎。

  云生询问情况,水曲平摇头叹道:

  “这真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啊!目前水势仍在上涨,有许多河流漫过堤坝,许多河道堤坝已经决堤。

  目前解决之策只有保守府县,放弃农田乡村,转移人员至高地,同时派遣大军调运粮草,设点熬粥,帮助百姓度过洪灾。”

  云生点头,遂化身为风,视察各地。回到京城,召集各王公侯开会。



  除留下逐北王峻峰、扫北王名风扬、挥北王松时彰三人镇守三关之外,其余所有的十万王以上人员和朝中十万王以上人员以及名珠、名风起夫妇、肃泰夫妇、闯破城夫妇、断曜夫妇等十万王以上人员划分片域,各负其责。

  200万勤务大军停止修建大道,分赴各府县,筑堤垒坝。

  京城堾丽粮仓、洪水粮仓、青岚粮仓、中吴粮仓、云成粮仓五大粮仓开仓放粮,令大军运输至各地,设点熬粥。

  云生又令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西上莽江,抢救被困人员。

  名秀和镇南王听后,带领名门和清凉阁十万王以上人员找到云生,要求加入到抗洪救灾之中。

  随后,飞剑宗、玄阳殿、雷火堂、风雨楼、武极堂等门派也纷纷派出十万王以上人员前来相助。

  甚至就连九宫门、剑阁、江南兵家也派出百万皇和十万王也前来相助。

  云生又细细划分区域,一时之间,洪莽大地,近100名百万皇以及十万王飞越纵横,指挥调度。

  地面上,200余万大军抬土垒包,筑堤修坝。

  江面、河流、湖泊之上,数万艘船只来回游戈,抢救被困百姓。



  至九月初,天空放晴,洪水退去,洪莽大地,一片狼藉。良田堆满淤泥,房屋断壁残垣。

  百姓们砍来树木,搭建草棚,暂时为屋。

  云生将明院学员分成八组,由各院教授带领队伍,分赴定襄、南安、堾丽、青岚、老君、龙川,中吴、临江、龙源、高桥、玉宁十府,实地考察,设计乡村建设之图。

  云生令户部下文,全国凡大康二年开始参军的所有勤务将士,莽江九府(除临江府外)所有年满十八岁周岁以上、四十岁周岁以下男子全部到各府县报到。

  云海关2万骑兵到三河粮仓,龙虎关2万骑兵到雍安粮仓,北大营1万骑兵到云成粮仓,南大营1万人马到番粤粮仓拉运粮食。

  一时之间,莽江几千万军民一起动手,共建家园。

  好在莽江气候温暖,十一月之时大地尚未冻结。

  至年关之前,数百万家园已经重建。

  每个乡村焕然一新,主街道宽阔平整,各家各院整齐排列。

  各院坐北朝南,北边三间主堂供人员居住,东边为厨房,西边为库房。



  主屋之后还建有茅房、猪圈、鸡舍、菜地等,生活用具一应齐全。

  这就是明院建筑系教授学员共同设计的“新农村”。

  莽江百姓见到新屋,个个眉开眼笑。一场洪水,反而因祸得福。

  朝堂之上,水部尚书水曲平奏道:“陛下,莽江洪水,淹没数百万良田,致使数千万子民流离失所,此既为天灾,也实为人祸。

  莽江大堤近百年没有得到修筑加固,水库也多年没有清理淤泥,更没有得到修缮。

  河渠窄小,淤泥厚重,因而忽发洪水,无处可泄,故只好任意肆虐。”

  云生道:“爱卿言之有理。如今正值枯水时节,千万大军尚未撤回。

  你带水部人员和明院水利系教授学员,分赴各地,设计修缮筑堤方案。

  房屋建成之后,立即修筑大堤,新建水库,挖掘渠道。此次修缮一定要高设标准,以保证百年无患。”

  房屋刚刚建好,兴修水利之令又到,几千万军民又同时投身到水利建筑之中。



  只见莽江两岸,人影窜动,运石筑堤,清理淤泥,修缮加固;万里河道拓宽,高筑堤坝。

  五年来共征召的近1000万勤务之兵四处奔波,直到此时,洪莽百姓才真正地认识到当年全国征兵的好处。

  若是没有这1000万勤务之兵,只怕一场洪水,数千万百姓只好搭建草棚,熬受寒冬之苦了。

  若是没有这1000万勤务之兵,无人开拓渠道,只怕来年也无法浇灌田地了。

  若是没有这1000万勤务之兵拓宽河道,加固堤坝,清理水库,只怕再来一次大水,百姓们又得遭殃了。

  有道是大难兴邦,但同时大难也可以聚集民心。

  洪莽千万军民一起团结奋斗,共筑洪莽美好家园。

  至此,洪莽百姓也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富强,带给普通老百姓实打实的好处。

  不过,一场洪水,也几乎掏空了整个大康王朝的粮仓和财政。

  而莽江流域千万居民虽然搬进了新家,但购置家具、设置农具、购买稻种尚需大量的金银。



  云生一时也是捉肘见襟。

  外使东途顺主动捐赠100万两纹银。

  东途顺这些年来走南闯北,结识了维哈克王国的高层,生意兴隆,自然是赚了不少的钱。

  云生心生感动,遂道:“多谢爱卿慷慨。”

  遂又叹道:“只是百万纹银,对于大康百姓而言,却如杯水车薪。”

  东途顺道:“陛下,自南北大道开通以来,南北商贸发展迅速。

  更兼陛下在多地开设贸易区,并与金鹰王国和维哈克王国通商之后,许多商贾走南闯北,利用地域之差,贩卖丝绸、茶叶、布匹、粮食、牛羊以及各地特产,赚得钵满盆满。

  这些商贾们个个腰缠万贯,家产丰盈。此时国库空虚,陛下正好可借商贾之手,填充国库。”

  云生喜道:“爱卿可有什么好的方法?”

  东途顺道:“大抵商人发达之后,往往有三种爱好。



  一是喜欢依附风雅,或与有学之士交往,或是购买诗书字画,充当门面,不落俗气。

  二是趋附名势,或是与达官贵人交往,或是修寺建庙,以显声名,受人尊仰。

  三是攀附权利,或是买官,或是捐官,挤身官场,光宗耀祖!

  老臣便是商人,三者皆都喜好。”

  云生微微一笑,心道:“这东途顺真是爽直!”

  云生道:“可惜我朝廉洁为上,不可买官卖官。”

  东途顺笑道:“不一定买官捐官,如此会坏了官场风气。不过捐个贡生,到三院学习,倒也不错。”

  云生细思片刻,说道:“这到是可以。”

  二人商议多时,渐渐有了一个雏形。

  【作者题外话】:三个月是修建不好百万间家院的,为了节省笔墨,加快进度,所以加快了修建的速度,请各位书友多多理解。

(https://www.eexsww.cc/98565/8329767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