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辽东雄狮 > 第九百三十回 沈阳大会

***、巴图尔珲台吉等人抵达集宁,随后和李国英一起前来沈阳的消息,通过沿途设立的驿站和火车站送到沈阳。

        杨承应放下信函,问满珠习礼:「蒙古各部首领抵达沈阳的已有多少位?」

        「回殿下,科尔沁部六位札萨克、郭尔罗斯部两札萨克,以及杜尔伯特部札萨克、扎赍特部札萨克,共计十位蒙古札萨克,已经抵达了沈阳。」

        满珠习礼作为理藩院尚书,这段日子忙得不可开交。

        说罢,他掏出自己的小本本,看了一眼道:「东北四总管,外加两位辖地将军,已于昨日抵达沈阳。东北六十七位土著首领,如今应该叫佐领,都已抵达吉林。」

        「此外,李朝世子、倭国使者、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格兰使者也已抵达旅顺口。具体情况,还要外务部上报。」

        外务部尚书宁完我,介绍了自己招待外国使者的一系列情况,特别注意不让他们靠近军事重地。

        杨承应一边听着,一边在心里打着算盘。

        等宁完我说完之后,他才道:「此次大会事关重大,既不能让他们感觉受到怠慢,也不要把‘猫上树的本领泄露出去。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每个使团都要派人专门盯着。」

        技术完全封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延缓技术泄露,对己方无疑是最有利的选择。

        当然,有些技术就算是你想学,没有成批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产业工人,是无法完成的。

        所以杨承应不太担心。

        他比较担心的事,还是安全问题。

        「这次到沈阳的人又多又杂,对于使团要层层保护,确保他们安稳的离开沈阳。」

        杨承应的话是对沈阳提督胡有升说的。

        胡有升抱拳道:「请殿下放心,臣已经把士兵分作六拨,十二个时辰严防死守。」

        杨承应点点头,看向沈世魁:「博览会准备的如何?」

        「回殿下,已经都准备妥当。还和上次一样,一个产品博览会和一个军事用品博览会。」

        户部尚书沈世魁抱拳回答。

        「租金统计好,然后运到受灾区域,保证到每个百姓手中。」杨承应再三叮嘱。

        苍蝇腿再小,它也是肉啊。

        产品博览会等于是用王府的信誉,在给商人们打广告,收点租金理所应当。

        只不过租金不是收钱,而是灾民急需的粮食。

        再把粮食运往受灾的地区,算是额外给灾民的土地补贴。可以极大的提高他们的种地热情,来年大规模播种。

        「现在的问题是关内连年动乱,移民到关外越来越远。粮食消耗也越来越大,必须得从长计议。」

        沈世魁绕来绕去,心思昭然若揭。

        杨承应懂他话里的意思,只道:「此事没到可以讨论的时候,先不着急。」

        这是他第N次避而不谈那个话题。

        什么话题呢?

        入关!

        在沈世魁等人看来,明廷在中原的统治岌岌可危,江南也在闹声势浩大的奴变。

        王府统治区域,北到贝加尔湖,南至长城边上,西到库页岛,东至西域。

        四院——政事院,枢密院、大理院和都察院,运转了这么多年。

        要论忠心,已经没有比他们更忠诚的——能在统帅长期不在,各司其职治理好整片统治区域。

        还有什么可顾忌的?怕推翻大明之后,遭到各方围攻。

        辽东军精锐数十万还会怕这个!

        祖大寿的神情非常严肃,提到入关的话题,他不能不说话:

        「

        殿下,臣听闻明军掘开黄河堤坝,水淹开封。臣闻宋朝末年就曾挖开黄河阻挡金兵,致使黄河改道,水患一直到元末都没解决。如果大王早日入关,怎么会发生这种贻害千年的事!」

        性格粗豪的他,跟随了杨承应十几年,头一次完全不理解杨承应到底想干什么!

        明明拥有扭转乾坤的武力,却既不入关,也不扶持大明。

        似乎不止是祖大寿,连范文程、宁完我这些谋士,张存仁、鲍承先等良臣,都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

        看到这么多张不理解的脸,杨承应知道可以说几句了。

        他缓缓说道:「你们不理解这很正常,因为我一直没说。我们入关很容易,乾清宫换了个人坐龙椅也很容易。但是,我要的不是简单的入关,而是摧枯拉朽一般击溃一股势力,一股隐藏在明廷最深处的势力。」

        范文程和宁完我面面相觑,他俩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大明官僚。

        这群官僚像蛀虫一样,将大明的根基一点点挖空。

        别的不提,只在江南一带。百姓承担了很重的赋税,而由于江南读书人多,不用缴纳赋税的人也很多,这就导致赋税进一步落在那些没有功名的人身上。

        对付这帮人,还真得用些手段。

        杨承应道:「我们不是打倒某一个人,一个朝廷,而是要把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推翻,建立一个全新的天下。想要得到新天下,铁和血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殿下的意思,难道以后都不用科举?」冯铨听出了苗头。

        「我只是不考圣贤书,没说不考官员和各衙门属员。」

        杨承应说道,「终结科举是一件事,铲除那些祸害乡里的大乡绅是第二件事,废除奴隶是第三件事。」

        三件大事,在众人听来,如同三座大山。

        每一座都不好搬走,难怪殿下隐忍不发,是因为这个原因。

        东北由于常年和科举无缘,又地处蒙古、女真的交界处,再加上气候原因,无法形成大地主、大官僚。

        已形成的大地主、大官僚,如爱新觉罗家,已被杨承应驯服,彻底的失去了反抗的可能。

        接下来,杨承应要把蒙古贵族和东北部族逐渐改造,成为新兴的阶层。

        「所以,得提前让那些大乡绅、大官僚们吃点苦头,然后我再出手把他们‘拯救,最后……」杨承应拍了拍桌子旁的大箱子。

        箱子里面装的都是这些年账目往来,特别是比较远的地区,一些官绅的索贿记录。

        「当年曹操一把大火烧了和袁绍通信那些人的信件,我是不是比曹操更恶毒啊。」杨承应自嘲的笑着问道。

        范文程起身笑道:「殿下,此一时彼一时,曹操初定河北,统治还没有稳固,怎敢再惹那些人。殿下则不同,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亏欠殿下的,索要合情合理。」

        「就是这么个道理!」杨承应听罢哈哈大笑。

(https://www.eexsww.cc/97668/3696422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