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的政权稳固了,国力也变强了。此时,他又按耐不住想去中原称霸。若干年来,楚国历代君王都有这种想法,但是每一次当他们插足中原时,都被中原诸侯打了回来。楚庄王曾经去问过鼎,同样是碰了一鼻子灰。北进中原,这不单是楚庄王的梦想,也是他的一个心结。
郑国的地理位置正好挡在楚国北进之路上。这些年来,郑国游走于晋、楚国之间,已经变成了墙头草。就在楚庄王和孙叔敖琢磨着如何对付郑国时,消息传来,郑国发生了一场政变。郑灵公被他的臣下害死了,公子坚即位,就是郑襄公。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场变故竟是因为一根手指的跳动引起的。
郑灵公有两个伯父,一个叫公子宋,一个叫做公子归生。其中公子宋和郑灵公的关系很好,而公子归生却很看不上郑灵公,因而他们的关系只维持在表面和谐。
有一天,公子宋和公子归生一起去上朝,还没进朝堂,公子宋就停了下来,他煽动着鼻翼,似乎闻到了什么,然后对
归生说:“今天有好吃的。”
公子归生问:“你怎么知道?”
公子宋调皮的说:“我的食指跳了。我这食指一跳,总有好吃的。”
归生说:“你神了。怎么可能?”
公子宋笑道:“你等着瞧。”
两人说笑着进了朝堂。一进去,就看到堂下拴了一只大鼋,也就是俗称的大甲鱼。两人一问,原来是有人在江中捉到这东西,拿来献给了郑灵公。郑灵公一高兴,便准备把这只大甲鱼烹了,与大臣们分享。
公子宋得意洋洋的竖起他的食指,对归生说:“怎么样,我这食指灵吧。”
归生佩服的说:“灵光,真是灵光。”
说完,两人大笑起来。郑灵公在堂上听到他们笑,就问他们什么事情这么开心。
归生说:“公子宋说他的食指很灵光,只要一跳,就能预先知道有好吃的。我起先不信,没想到一进朝堂就看到这大鼋。呵呵,还真给他说对了。”
郑灵公撇了一下嘴,说道:“我看未必。灵不灵,到时候才知道。”
到了大鼋烹好的时候,郑灵公在堂上宣布,每人一碗,从职位低的人往职位高的人来分。公子宋是首辅大臣,如果从职位的抵的往上分,他就变成了最后一位。
厨子舀出第一碗,恭恭敬敬献给郑灵公。这是第一碗,然后按照郑灵公的要求,开始从职位低的人往职位高的人分。一碗一碗的分下去,到了最后,只剩下职位最高的公子宋和公子归生了。
厨子拿着大瓢,在青铜鼎中舀了几下,只舀出一碗。他对郑灵公说:“主公,只剩最后一碗了。不够分了。”
郑灵公笑道:“你就按规矩分吧。该给谁就给谁。”
归生的职位比公子宋低,厨子就按规矩把这最后一碗分给了公子归生。
郑灵公像是忘记了公子宋的存在一样,一边喝着羹,一边赞美大鼋羹的味道,同时招呼大家都品尝品尝。朝臣们全都高高兴兴的端起碗品尝起来。
大家都在喝汤,唯独公子宋没有。他左看右看,只见满堂上下都端着碗吃的正香。他又难受,又尴尬,心里直上火。归生喝着汤,还故意拿眼睛瞟了他一眼,仿佛在嘲笑说:“你瞧瞧,又吹牛了吧,你那根手指未必灵呀。”
公子宋知道这是郑灵公故意整他,一时性起,便跑上王座,伸出食指,在郑灵公的碗里蘸了一下,放在嘴里吮吸起来,并调笑说:“谁说我这根食指不灵?我不是也吃到了?”说完,转身就跑了出去。
郑灵公大怒,指着公子宋的背影骂道:“这,这,什么东西,太没规矩了。看我怎么收拾他。”
大臣们赶紧和稀泥,都说公子宋素来喜欢开玩笑,这一次只是和主公开了个玩笑。请主公息怒,如此云云。
散朝后,归生乐呵呵的走出来。他倒不是因为公子宋丢了丑而幸灾乐祸,而是因为,他通过这件事情看到了某种希望。原来,归生跟郑灵公的一个兄弟公子去疾关系非常好。他常对公子去疾说:“如果有机会,我就废掉他,立你做国君。”公子去疾只当是玩笑,从来也不当真。然而,归生并不是玩笑,他真是这么想的。只是因为公子宋和郑灵公走的近,他不敢下手。如今发生了这件事,归生觉得,可以借此挑起郑灵公和公子宋的矛盾,进而将公子宋拉到自己这边来。
归生琢磨了两天,便去了公子宋家。他先挑动公子宋发牢骚,然后添油加醋,等到把公子宋的火煽起来了。归生说:“你这回是真的把他得罪了。你前脚走,他后脚就说迟早要收拾你。我替你担忧啊。”
公子宋瞪着眼睛说:“昏君。凭什么收拾我?他先无礼,我没有找他麻烦已经不错了,还要收拾我?”
归生假装做好人说:“毕竟他是国君嘛。你只好忍一忍。明天咱们去给他赔个礼吧。”
公子宋说:“哼,有什么礼好赔的。不去。”
到了第二日,公子宋的火气消了一半。归生生拉硬拽的将他拉去向郑灵公赔礼道歉。公子归生先说了一通铺垫的话,说完之后,就叫公子宋赔礼。但公子宋站在一边,昂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归生一看这架势,心中窃喜,赶忙起身告辞。本来公子宋不是不想道歉,而是想等郑灵公的姿态再低一点,然后再道歉。但归生一告辞,他就什么也不说了,跟着归生走了出来。郑灵公气的够呛。他指着两人的背影说:“这是来赔礼的?倒好像是来示威的嘛。”
两人出了朝堂。公子宋有点担忧的说:“看他那架势,我这回真的把他得罪了。哎,麻烦惹大了,弄不好,脑袋不保啊。”
归生火上浇油的说:“伴君如伴虎,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定呐。”
公子宋忽然说:“不如先下手。废了他。”
归生老谋深算,又挺谨慎,他怕公子宋说的是气话,也担心公子宋与郑灵公今天吵了,明天好了,反而把自己套进去。于是一退为进的说:“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啊。要掉脑袋的。”
公子宋一愣,也笑起来,说道:“呵呵,别当真,我说句气话而已。”
归生心里冒起一阵寒气。他搞不清楚,公子宋说的是真是假。于是躬身作了个揖,告辞了。
其实,公子宋说的就是气话。可是话一旦说出去,他就开始后怕了,因为他担心自己说的话万一传到郑灵公的耳朵里,那就不是气话了,而是要带来麻烦的。他想来想去,不是想到如何去弥补,而是想到了一个极端的主意,他决定,一不二不休,把归生拉过来,一起干。
公子宋拿定主意后,便开始在一些大臣面前散步谣言,他添油加醋的说,公子归生和公子去疾如何走的近,又说他们经常在背后议论朝政,大放厥词,甚至说他们大有不臣之心等等。
几天后,归生气急败坏的来找公子宋,质问他说:“你怎么能说那些话呢?那是谋反的罪啊,要杀头的。”
公子宋说:“我说的大逆不道的话够多了。你都知道。反正迟早要传到主公的耳朵里。你要是不向着我,我就死定了。如果我死,那我就拉你做个垫背的。”
公子归生说:“你到底想怎么样?”
公子宋说:“这还不明白吗?他是个昏君。分羹这件事已经说明了问题。你也是国家肱骨,你说说,该怎么办?”
公子归生狡猾的说:“我没主意,我想听听你的主意。”
公子宋说:“我的意思就是废了他,立公子去疾。”
归生差点笑出来,他知道公子宋完全入套了。但他却装模作样的说:“我没意见。你看着办。我不说就是了。”
公子宋完全明白归生的心思,他是既想吃羊肉,又不想惹上一身骚。公子宋最看不上这种人,索性就自己干了,而且他本来也有这个能耐和实力,朝中的军政大权都在他手里。足够对付郑灵公。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偶感风寒,公子宋利用这个机会,叫人给郑灵公下了点毒药,就把他送走了。然后他对外宣称,郑灵公暴病而亡。
只有公子归生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他不说。朝中大多数人不明真相。当然,也没人敢说。事情就这么抹平了。
办完国丧,公子宋和归生便请公子去疾出来做国君。公子去疾死活不干。他说:“先君有十几个儿子,论年龄,公子坚最长。拿德行来说,我也不是最好的。这个事情我干不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公子宋和归生无奈,只好立了公子坚即位,就是郑襄公。
公子宋干了这件事情后,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的,尤其是,他和归生都害怕晋国来干预,于是他们便派人去和晋国签订了盟约。
楚庄王听了这些情况后,对孙叔敖说:“我正愁找不到理由打他们。这回好了,咱们去责问郑国,名正言顺。”
孙叔敖点头赞同,又提了个建议:“咱们欲图称霸,就要学学当年的齐桓公和晋文公,要搞点声势出来。如果仅仅是楚国一国去打他们,倒有点像是以大欺小,诸侯们会说闲话。所以最好是联合几个诸侯一起行动比较好。”
楚庄王问:“联合谁呢?”
孙叔敖说:“本来蔡国最合适,可蔡国已经被晋国打趴下了,蔡侯和旬林父定了城下之盟。蔡国是指望不上了。许国实在太小,请他们来帮忙,显得可笑。其他诸侯国都不听咱们的。只有一个陈国了。”
楚庄王说:“就约上陈国去吧。有总比没有好。”
于是楚国派人去约会了陈国。陈灵公答应出兵,并且叫使臣转达楚庄王,叫楚国先出兵,自己带兵到郑国都城荥阳城下与楚国军队会合。楚庄王就先行出发了。
楚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了郑国都城荥阳城下。郑襄公慌了,他虽然派了使臣去向晋国求救,但也知道,此时是远水不解近渴。他跟公子宋和归生商量了一下,一致同意,向楚国投降。
到了签订盟约的时候,楚庄王眼巴巴的望着陈灵公来,但陈侯始终没来。楚庄王无奈,只好自己和郑襄公定了盟约。郑国表示屈服,送了大批礼物给楚国。楚庄王下令班师回朝。
在撤兵回来的路上,楚庄王派出的使臣来报,说是陈灵公不是不守约,而是被一个叫做夏征舒的臣子给杀了。
孙叔敖说:“以前齐桓公和晋文公就经常插手这种事情。既然咱们想做霸主,也得管管这种事情。以此在诸侯面前立威。”
楚庄王说:“对,咱们就去管一管。”
于是楚国军队改道向陈国而来。一路上,陈国的使臣把陈灵公被杀的事情详细的讲了一遍。
(https://www.eexsww.cc/74869/3003630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