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在梁国中北,背靠潜山,面临济水,
传说上古先民曾遇仙人牧鹿于此,以为吉祥遂在此定居建城。
鹿城是梁都城,亦是第一大城。城占地数万亩,人口十数万。城分东西,贵人富户多居于东城,西城是平民聚居地,王宫在城中北,官府衙门多在城中央,城南无宵禁,是市井勾栏不夜城。
王宫东阳门以东第一坊—永宁坊,是太学所在。再东第三坊三贤坊为东学。
梁王五十寿诞,纳名士冉羽之谏“置明师,兴百家,以养天下之士。”始建东学。距今七年矣。
东学在坊南,占半坊之地。周围坊巷亦多贵人富户租借闲置私宅偏院与外地学生居住。至简为姬玉租赁的小院就是一位富商的产业。
姬玉昨日抵达鹿城,短暂修整,清晨沐浴更衣,辰时初出门,去东学拜会太傅公孙了的旧友冉羽。
小院座西朝东,出院南行出巷右转西行过两坊,大约一刻钟就到东学正南门。
东学学舍为几处毗邻商贾旧院拆并合而为一,青竹为墙,黄杨木门,简朴雅致,唯有门楣錾金匾额有些富贵浮华。
授课时间正门不开,姬玉与至明、至道三人到偏门问询。有门侍应门,至明上前递上木谒,门侍说声稍候,进去通报。片刻,门侍回来,请三人进去。
门侍在前引路,姬玉等三人后行。迎面一处明堂,五层石阶上去,宽阔的屋宇,门窗尽开,里面案几排列整齐,几乎每张案上都有一人端坐,或读或写,虽无人看管,却安静肃然。
姬玉不禁问道:“请问,这里是何处?”
门侍应道:“此乃录经堂。本学所有书卷皆不外借,只可在此处借阅抄录,只收些笔墨银子。”
“原来如此。”姬玉暗自纳罕,未想东学除教授课业,尚有此慷慨济世之举。
门侍引三人左转,行不远,至一处小院,门侍躬身辞去。姬玉示意至明与至道在门外等候,上前轻叩两下院门,推门进去。
院中一条小路至廊下,正堂门敞开。姬玉举步过去。在门口停下,自报家门,“学生姬玉请见冉先生。”
堂里案后端坐一位中年文士,青色冠巾,墨色长衣,腰系同色宽带。只见他清濯的面上一双锐目眉头微蹙,略尖的下颌微微扬起,说道:“进来!”
姬玉提襟进去,在案前五步站定,躬身作礼,垂眸说道:“学生姬玉受家师公孙了之命,前来拜谒冉先生。”
冉羽阖首,正色道:“公孙了与我少年相识,曾立志\''广经学,兴百家。\''然他为一人被困庙堂十数年。今日你有何话说?”
姬玉执手郑重回道:“\''春树桃李秋得其实,春树蒺藜秋得其刺。\''太傅所授,学生无一日敢忘。”
冉羽再问:“师云,亦行有九德。为何?”
姬玉回道:“\''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其人有德。”
冉羽神色稍缓,说道:“如此,凡入我东学皆为学子,无分贵贱,你可愿遵从?”
姬玉垂首道:“为学无分贵贱,玉愿遵从。”
冉羽点头,说道:“明日辰时你再来此,我引你入学。”
姬玉躬身致谢,又问道:“还有一事,请问先生,不知学中可有蒙班?”
冉羽道:“东学学子多已过总角。虽有一蒙班,却不对外招生,只是学内先生子弟私学而已。”
姬玉再躬身作礼,说道:“学生有一事相求,从人有一小儿,年三岁,聪慧好学,不知可否入蒙班得明师开智?”
“这……”冉羽微一迟疑,回道:“明日你且带他来,能过初试即可。”
“如此多谢先生!”姬玉躬身谢过,告辞退出。
当晚,姬玉回小院,唤来小耳说话。
“公子!”小耳躬身作礼,有些迫不及待,“我已经认会这许多字,你考我吧!”
姬玉接过小耳塞过来的书简,说道:“小耳,你且坐下,我有话与你说。”
“哦!”小耳乖巧退后跪坐下来,与姬玉隔案对望。
姬玉说道:“小耳,我明日要去东学上学,便再无时间教你,但东学亦有蒙班,可教授像你这般的小儿,你可愿去那里上学?”
小耳眉头渐渐皱起,委屈道:“公子不教我写字了吗?可是你答应过我……”
姬玉垂眸说道:“开蒙乃大事,我尚在求学,并无自信能为你开蒙。如能被蒙班招录是你之幸,你小姨若知道,亦会赞同。至于我答应你之事,若你学中有不解之事,亦可回来问我。”
小耳仍委屈地抿嘴,姬玉的话,她半懂不懂,边思考边问道:“蒙学……也会教小耳认字写字吗?”
姬玉点头,说道:“明日你随我同去东学,蒙学老师会问你些问题,你如实回答便可。若他答允你即能入学。”
小耳忽然有些高兴问道:“公子与小耳一起去上学吗?”
姬玉暗自叹气,说道:“正是,明日记得早起。”
置明师,兴百家,以养天下之士。取自董仲舒
注:亦行有九德……取自《尚书》
春树桃李秋得其实,春树蒺藜秋得其刺。取自《韩诗外传》
(https://www.eexsww.cc/73893/3091012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