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二百三十一章 甄家秘事!

  清明假期将过,明日就要到部里应卯上班。

  现在天色还早,才过午时。

  冯一博收到邀请便直接起身直奔林府。

  林如海早安排了人在门口等他,人一到就被带到书房之中。

  “叔父。”

  一进门,见林如海正在整理什么。

  冯一博轻呼一声,同时见礼。

  听到他的声音,林如海却头也没抬。

  只说了声:“先坐!”

  冯一博也不着急,就在一旁等候。

  过了好一会儿,林如海似乎整理完毕,才放下手里的资料。

  他抬头看着冯一博,笑道:

  “叫你过来,是有一事相托。”

  冯一博闻言,连忙起身,道:

  “不敢,叔父直管吩咐就是。”

  林如海笑了笑,摆手道:

  “先不忙。来人啊!看茶!”

  两人分宾主落座,立刻有人奉上茶盏。

  林海又吩咐一声,道:

  “你们下去吧,不要让人往这边来。”

  下人应了一声,出去将门带上。

  冯一博有些好奇,但林如海没开口他也没有多问。

  待两人各自啜了几口茶,林如海又起身到门口。

  推门四处张望了一下。

  确认没有人后,他才坐回位置,道:

  “这几日我可能要去一趟扬州,黛玉和她姑姑想托付你来照顾。”

  这话一出,让冯一博顿生疑惑。

  林如海如今已经卸了巡盐御史的差事,只有兰台寺大夫。

  扬州也并非是他的老家,还去做什么?

  疑惑归疑惑,冯一博闻言立刻应道:

  “稍后我让人以我师娘的名义,把姑姑和妹妹接过去住着。”

  若是寻常走动,以他自己的名义就行。

  但现在是要住上一阵,即使早有婚约,也要注意些男女有妨。

  因此托内宅长辈的名义最好。

  冯一博先应了下来,随后才忍不住好奇道:

  “只是叔父还去扬州做什么?难道圣上又派了差事?”

  林如海见他想的周全,先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听他问起扬州之行,便笑着问道:

  “之前在扬州发生的事,你还记得吧?”

  刚刚林如海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现在再听他提及扬州的前事。

  冯一博愣了一下,随即联想到近日的那件大事。

  心中冒出一个让他有些担忧的猜测。

  “莫非叔父是想动甄家?”

  林如海闻言,抚须而笑,赞道:

  “你还真是一点就透。”

  当下,他也不再绕什么圈子,直接道:

  “不错,如今甄家彻底没了靠山,也是时候为国除害,也为黛玉母亲报仇雪恨。”

  冯一博刚刚联想到的,正是甄家老太妃薨逝。

  此时听林如海亲口承认,顿时眉头更紧。

  他闻言有些犹豫,道:

  “叔父,这事……”

  林如海见他神色,便笑着问道:

  “怎么?”

  冯一博有些纠结,随后轻轻一叹,道:

  “我只是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哦?”

  林如海先是一愣,随后笑道:

  “你怕是不知甄家都做了什么,若是知道了,就会明白我为什么选这个时候。”

  冯一博轻轻摇了摇头,道:

  “虽然不知具体,但无非事涉盐政,而盐铁之事自汉而有之,贪墨之事从未停过。”

  《盐铁论》就出自汉代。

  从那时候开始,盐铁一直是国家专营。

  也是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

  林如海闻言,更好奇了,问道:

  “你既然猜到一些,为何还觉得不是时候?”

  冯一博轻抿嘴唇,随后轻轻一叹。

  “因为,老太妃尸骨未寒,即使甄家犯了再大的错,这时候看在老太妃面上,圣上都难免会留两份情面。”

  见林如海皱眉,冯一博继续道:

  “若是原本要抄家灭族,现在最多抄家,甚至可能还会给予安置。”

  “若是原本要抄家,现在可能也只罚银,留下足够的体面。”

  “若是原本罚银,现在可能是……”

  说到此,他微微顿了顿,才苦笑着继续道:

  “可能是罚酒三杯,一笑而过。”

  见林如海听了眉头紧锁,冯一博又继续道:

  “总之,有了老太妃的情面,圣上为表仁孝,定然降等而惩。”

  林如海沉吟良久,才叹了口气,道:

  “一博,你所料的方向没错,可显然低估了他们贪墨的数额。”

  显然,林如海意识到自己有些急了。

  但他坚信,即使景顺帝会如冯一博所说,给老太妃留些体面。

  甄家也一样难逃制裁。

  “嗯?”

  冯一博闻言一愣。

  林如海一指之前整理的资料,面色凝重的道:

  “那边是我整理的账目,只是最后一小部分,就有近百万两。”

  冯一博一听,脱口道:

  “这么多?”

  他不是惊讶于百万两银子,而是惊讶于百万两只是一小部分。

  “早前我给圣上的秘折之中,已经有了大半的账目,这部分是你去扬州前没来得及整理完的。”

  林如海起身走到书案前,拿起账目递给冯一博。

  “如今甄家没了靠山,我才在近日整理出来,准备给与甄家致命一击!”

  冯一博接过翻看,见上面都是景顺十年前后的盐引。

  他看着看着,有些疑惑道:

  “这账目有什么问题吗?”

  林如海笑着摇头,道:

  “若只看这个账目自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但只要对照户部账册立刻就能发觉其中隐藏的玄机。”

  见冯一博有些不解,林如海便从头说起。

  “当年太祖南巡,甄家祖上,也就是甄应嘉的祖父甄秋,还只是两淮盐商的总商,后因接驾之事有功,才被擢为两淮盐运使司转运史。”

  原来,当年大魏太祖皇帝南巡,江南士绅不敢掉以轻心。

  官府也调动了所有资源做好接驾的准备。

  当时甄家是江南盐商之首,富可敌国。

  接驾涉及到花钱的地方太多,官府就把甄秋推到前台。

  让他来想办法解决一应问题。

  甄秋自然不能独自承担,而是利用官府的威势。

  将压力分给一众江南盐商。

  接待皇帝可不是什么简单差事,尺寸很难拿捏。

  尤其是创立一朝的开国皇帝,哪个不是杀人如麻的雄主?

  若是稍有不慎,就后果堪忧。

  而且大魏太祖南巡,除了游山玩水的心思外,显然还带着一些政治考量。

  好在,甄秋在这方面做得极好。

  他先是力排众议,没有听从太祖自己提出“力屏浮华”的要求。

  而是以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和江南各地的耆老、缙绅、生员等代表。

  沿途跪伏恭迎。

  还安排了八十岁以上老翁、老妇皆穿黄布或黄绢外褂。

  手执高香跪接。

  并在河道设龙舟灯舫,营造出一番“巷舞衙歌”的盛景。

  就是这次接驾的筹划,加上两淮盐业总商的身份。

  让甄秋入了太祖的眼。

  最后,太祖一共六次南巡。

  就有四次都由甄秋负责!

  而且每一次,他都能想出不同的花样!

  这让太祖十分尽兴。

  龙颜大悦之下,特擢甄秋为两淮盐运使司转运史一职。

  并且诰封甄秋为光禄大夫,奇珍异宝赏赐无数。

  两淮盐运使司,就是现在的两淮盐政衙门。

  当时的主官就是转运史。

  而林如海的巡盐御史,是景顺帝后加派的差事。

  并非固定官职。

  甄家三代主持两淮盐政,直到景顺八年。

  景顺帝才以体察民情为由,给了甄应嘉一个钦差江南体仁院的差事。

  显然也是对一些事有所察觉。

  “当年太祖南巡,花费无数,银子如流水一样泼洒出去。”

  林如海也是江南大族,对这事显然有所听闻。

  因为善于逢迎上意,甄秋入了太祖的眼。

  可世人都羡慕他的荣宠,却不知甄家也是有口难言!

  “所以甄家被点为盐政转运史,显然有补偿之意,应该是当时的共识。”

  因为盐商有钱,他们成了江南官员眼中的肥肉。

  任谁都想从他们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甄秋就是这样被迫出面迎驾,可用的却也是全体盐商的钱。

  现在接驾成功,荣宠都归于甄家。

  其他盐商自然不答应!

  要知道,接待太祖那四次南巡。

  以甄秋为首的扬州盐商,前后投入的银子高达数百万之巨!

  加上向朝廷捐输的银子,那就更多了。

  再大的财力,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于是,一众盐商便只能堵着,唯一看似得利的甄秋。

  必须让他给个说法!

  “当年太祖皇帝改革盐政,一改历朝历代之法,始用盐引之法,初时每年发放四十万引,就可收一百二十万两。”

  太祖改革实施的预提盐引制,又点甄秋为转运史。

  这让花钱如流水的盐商们,从中看到了可弥补亏损的可能。

  不仅是他们,太祖帝钦定的两淮盐运使甄秋,也从中发现了可操作的空间。

  双方一拍即合,也算各取所需!

  但可惜,人的贪婪是没有限度的。

  “可自太祖巡江南后,每年提引二十万至四十万不等,一直持续到我去之前。”

  听到这里,冯一博一愣。

  从太祖最后一次南巡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过去。

  甄家还没收手?

  “若以每引三两计算,二十几年来缺额至少也有千万两,再怎么补偿也说不过去了。”

  每年增发二十万到四十万盐引。

  如果说开始是弥补亏空,还说得过去。

  毕竟是太祖默许。

  可历经三代,二十余年。

  那是一千万到两千万两银子的进项!

  显然甄家把这事当营生了!

  冯一博还从中发现很大的蹊跷,或者说就是明摆着的。

  那就是甄应嘉先被调走,紧着接林如海又被点为巡盐御史。

  很难说景顺帝不是故意为之!

  “因我当年无意间发现蹊跷,便查验户部档案,发现并无造报派项用数文册可稽,显有朦混不清,私行侵蚀情弊。”

  “我再返回查询这笔账目的蹊跷,才知此项银两竟历来并未奏明私行动用?当时只觉甚可骇异!”

  说到此处,林如海脸上露出一丝感慨之色,道:

  “也是那时候,我才明白圣上派我巡盐的用意,可是我秘折上奏,圣上却只让我继续搜集证据,不要轻举妄动。”

  不出冯一博所料,林如海也发现了这事。

  没办法,景顺帝的安排太过明显。

  冯一博觉得景顺帝和甄家彼此都心知肚明。

  只是一个是提前止损,捎带敲打一下。

  一个却只能垂死挣扎,疯狂捞钱。

  为了弥补亏空,甚至不惜勾结倭寇!

  “后来我想到今上和忠顺亲王都是甄老太妃所出,显然有所顾忌,于是按兵不动,以待时机成熟。”

  这显然就是当初他没对冯一博说的原因,涉及的宫闱秘事。

  这样的蛀虫,却因为顾及老太妃的面子,一直留到现在。

  这样的内情若是抖出来,皇家的面子也不好看。

  冯一博听到这里,却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那太上皇在位的时候不知道此事?”

  林如海显然也想过这个问题,当下便回道:

  “想来,当时还有太祖余泽,大魏国势又稳定上升,再加上太上皇仅有的两个皇子又都是老太妃所生,因此便也没深究。”

  说到此处,他幽幽一叹,道:

  “而如今国库空虚,内忧外患不断,圣上自然不能容忍他们继续。”

  显然,现在大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不仅天灾不断,九边不宁。

  还有满朝勋贵土地兼并等等问题。

  甄家的事,就是这类问题的一个缩影。

  冯一博轻轻叹了口气,道:

  “这甄家也是疯了,怪不得疯狂敛财,还敢勾结倭寇,想是知道圣上有意动他们,想办法要尽力弥补些亏空,以免被赶尽杀绝。”

  林如海点头,认同道:

  “应当就是如此。”

  沉默片刻,冯一博才又问道:

  “所以叔父知道今上早有此意,再加上数额巨大,才觉得很有把握?”

  林如海点点头,坦诚道:

  “如今,老太妃也已下葬,想必送殡的队伍也将返回,我准备只等圣上一回来,就当朝提交最后一份证据,争取能拿到这个差事,到时候打甄家一个措手不及,免得再生什么变故。”

  说到这里,林如海脸上露出憧憬之色,道:

  “如此,也能早日告老,等你和黛玉完婚,就可以颐养天年。”

  “叔父,您说的也有道理,但……”

  冯一博抿了抿嘴,才道:

  “我还是建议您再等等。”

(https://www.eexsww.cc/73569/77138378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