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六十一章 礼议

  六月初六,是朝会的日子。
  也是李守中正式接任礼部尚书的日子。
  太极殿中,诸公列班。
  大魏的朝会,在京的六品以上官员是必须参加。
  其余在职官员若有事奏,也可有参加。
  所以人数不是固定,而是由礼部负责提前做好登记。
  此时殿中正有宫人持诏宣读:
  “予闻李公守中,诗礼传家,恪尽职守,为人端方,克己复礼……”
  大段的夸赞之后,才是真正有用的。
  “今擢其入礼部,领尚书衔。”
  李守中听完拜倒,口中道:
  “臣李守中,感佩圣上隆恩,自当竭心尽力,为国尽忠!”
  “但……”
  他刚谢了恩,还没说完话。
  就有人出列打断。
  是兰台寺的一位御史持本上奏。
  “启禀圣上,臣弹劾原南京吏部尚书李守中,不合礼法,难堪礼部尚书之大任。”
  李守中和冯一博商议的第一步,就是请罪。
  没想到。
  还没等他开始,就有人率先发难。
  这个御史,李守中不知道是谁的人。
  但满朝文武不少人都知道。
  他是户部尚书刘舜君的门下。
  李守中调任礼部尚书,挡了他的入阁之路。
  看来这是要给李守中来个下马威了。
  景顺帝面无表情,可心中升起不满。
  御史风闻奏事,自然不能治罪。
  但他不早不晚,非等宣布完李守中就任的时候。
  这是想让他这个皇帝难堪吗?
  最过分的是,他刚让李守中就任礼部尚书。
  你就弹劾他不守礼法。
  这就等于是在指着他的鼻子,说他识人不明!
  好在御史也明白现在的状况,高呼道:
  “臣风闻,李守中明知圣上赐婚冯渊,还以其恩师名义,在江南为冯渊定了婚约,此举欲陷圣上于不义,其心可诛也!”
  这次也是不成功便成仁。
  他此刻也不管别人的眼神,再次将手里奏本高举。
  还好,他没傻到把火引到景顺帝身上。
  景顺帝闻言不置可否。
  听闻此奏也算是为了维护他,稍稍压下一点怒意。
  李守中闻言顺势一拜,也将手中奏疏举过头顶。
  “启禀圣上,臣正准备因此事请罪,请圣上明察。”
  两份奏疏一起被送到景顺帝的面前。
  没等他看,又有一人持本上奏。
  “启奏陛下,臣弹劾翰林院编修冯渊欺君之罪!”
  弹劾冯渊的人是位科道言官。
  倒是没几个人知道他是谁的人。
  这人的官职也不大,平日连朝都不用上。
  三份奏疏送到御案之上,景顺帝依次看了。
  好家伙!
  三人说的明明是一件事,却各执一词。
  第一份大意是说:
  李守中明知皇帝赐婚,还给冯渊定亲,是把皇帝陷入不义。
  这个御史确实是风闻奏事,竟没搞清先后顺序。
  第二份是李守中的。
  他表示不知皇帝赐婚。
  但草率为冯渊订婚,无意间让皇帝为难了。
  因此请罪。
  第三份则说:
  李守中为冯渊订婚早于皇帝赐婚,所以冯渊是在欺瞒皇帝。
  这人倒是做了充足调查,竟连时间都知之甚详。
  景顺帝其实心中有些不满,但依旧不漏声色。
  本来今天是件高兴的事,结果这些臣子又搞党同伐异这一套。
  “冯渊可在?”
  他的声音不大,但有宫人立刻重复了一遍。
  “臣在!”
  冯渊今日难得上朝,本是为了请罪。
  此时听到叫他,立刻出列。
  景顺帝面无表情道:“此事因你而起,可有什么要说?”
  “启奏圣上,臣恩师李公怜臣孤苦失怙,在金陵为臣操持婚姻!”
  冯渊闻言回应,口中道:
  “此与圣上怜臣之心一般无二,臣都铭感五内!”
  稍微拍了一下马屁,才道:
  “其实此事看下婚书的日期,一眼可知其中误会,并非恩师有意违旨抗礼!”
  说到这里,他又躬身施礼:
  “但既然此事由臣而起,还请圣上责罚于臣!”
  这就是他和李守中商量的第一步。
  以退为进。
  两人争着请罪,把事情归在自身。
  避免将火引到景顺帝身上。
  景顺帝只要明白,哪怕稍有不满,也不会处罚太重。
  何况冯渊话里话外都是感恩。
  若是朝臣们到此为止,景顺帝可能顺水推舟。
  来个罚酒三杯什么的。
  但李守中即将上任礼部尚书,自然有不少人不满。
  “启奏圣上,此事不管是不是误会,都不是简单处置可以解决的。”
  之前弹劾李守中的御史立刻上前,道:
  “其涉及‘礼法’,还需以“礼”相议!”
  你不是礼部尚书吗?
  那我就和你说礼。
  说着,他斜睨李守中和冯渊,道:
  “正所谓: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不得不说,这位御史有两下子。
  几句话就将事件升级了。
  本来只是小惩大诫,退掉一门的事。
  现在成了“礼法”的事。
  “启奏圣上,正是如此,此事如何处置,都于礼不合!”
  订了两份亲,确实不合。
  那科道言官上前,道:
  “正所谓: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
  这就是读书人。
  别的不行,扣帽子都有两手。
  这是告诉景顺帝:
  你要是放任臣子无礼,就没人服你了。
  “因此不论对错,只论‘礼’字,这事决不能轻易放过!”
  科道言官刚说完,就又有人出列接口:
  “此为正理!儒以《诗》、《礼》发冢,若礼都弃之不用,也不必读书了!”
  这位更狠。
  直接表示,不遵从“礼法”,是断绝儒家的根。
  这就看出李守中在朝中还没有党羽。
  因为师徒二人现在被围攻了。
  这时又有人当先附和:
  “正是!读书先明礼,《论语》有云: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这就是接着上面那人说的。
  意思大差不差,相互补充。
  “若无礼法约束,如何能成人也?”
  随后最开始那御史又接龙道:
  “《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
  一时间,弹劾之人足有五、六位。
  但没有一个大佬出头。
  都是一些七品上下的杂官。
  他们轮番上阵,一个个引经据典。
  倒也都算持礼而辨。
  但说来说去,就一个中心思想:
  李守中失礼了,不配为礼部尚书。

(https://www.eexsww.cc/73569/71397830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