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告诉咱,朱孙在哪里?”
老朱霍地一下,站起身来,冲到杨荣面前,盯着他道。
声音之大,宛若雷霆,将场中的众人都吓了一跳。
“他在东宫!”
杨荣倒没有再卖圈子,直接回答。
“走,咱现在就去找他。”
老朱头也不回,就往外面走去。
吉垣、蒋瓛,以及一众锦衣卫连忙跟上。
谁都看得出出来,陛下是真的急了。
自到申城之后,老朱开始潜心研究申城的运转模式,研究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如果是以前,老朱对此是根本不以为然。
反正整个大明都是朱家的,天下是朱家的天下,朝廷借点钱又怎么了?
大不了赖账不还。
江山都在手中,还怕债主讨债不成。
可时至今日,老朱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对经济啥也不懂,胡乱下令印宝钞的“老农民”。
如今的老朱,对国民经济已经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
也很清楚借这么多钱,一旦还不了,意味着什么。
国家信用破产,那是真要出大事的。
以前印宝钞,因为面额都比较大,民间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大多数时候,老百姓要么用铜钱,要么干脆以物易物,或者粮食,布匹充当一般等价物。
故而,虽然宝钞贬值,闹出了不少事,却也还在国家承受的范围内。
如今新版的大明宝钞,已真正深入大明百姓的日常生活。
其使用之广泛,较之从前,有天壤之别。
大明银行的钱,是千千万万大明百姓的存款。
朝廷欠的,是天下百姓的钱,还不了的话,就真的会出大事了。
也难怪老朱这般急。
杨荣连忙跟上。
他的嘴角边,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丝笑意。
成了!
终于成功地将皇帝陛下的注意力,从朱孙这个人身上,转移到了国家欠债身上。
后面即使皇帝陛下知道朱孙就是朱允熥,首先想的也是向他询问为什么会欠这么债,怎么解决欠债的问题,而不是追究他假冒朱孙,欺骗自己的事。
正所谓,一股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只要皇帝陛下不是一开始就拿假冒之事问罪,有了欠债的事作缓冲的机会,等欠债的事解决,后面这件事,也就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比如说现在,皇帝陛下便只顾着去东宫找人,都没有问为什么朱孙会在东宫。
不过,杨荣的高兴只维持了一会儿。
很快,老朱走出大明科学院,坐上马车,便回头道:“你随咱一起坐马车,顺便和咱说说,为什么朱孙不在大明科学院,却在东宫呢?”
……
杨荣只好硬着头皮上车。
吉垣本来要上车伺候,却被老朱赶走,并吩咐道:“去外面看着,不许人靠近马车。”
马车嗒嗒前行。
车内,杨荣很干脆利索地跪下。
老朱淡淡道:“朱孙?所谓的朱孙,就是咱那个逆孙吧?”
杨荣抬头,满脸惊愕:“陛下慧眼识破……”
“咱要是还看不破,那岂不是成大傻子了?”老朱怒哼。
“陛下英明,微臣钦佩!”杨荣保持着五体投地的姿势,不敢看老朱一眼。
“写给咱的那些信,都是你代笔的?”老朱冷冷问道。
“是!”杨荣的声音微微颤栗:“微臣犯了欺君之罪,罪该万死。”
“抬起头来!”老朱威严的声音响起:“看着咱。”
杨荣缓缓抬头。
老朱双眸盯着他道:“你既是代笔之人,又是那逆孙的亲信,想必是有些本事的。”
“咱现在给你时间,你和咱说清楚,大明朝廷欠债的事,以及日后准备如何归还这笔债务。”
杨荣怔了怔,忙磕头道:“此事太孙殿下会向陛下解释清楚的。”
老朱寒声道:“咱要你说!若是在马车抵达东宫之前,还不能说清楚。咱就斩了你的脑袋,再将你全家全部下狱。”
语落之时,杀气骤起。
暖和的车厢后,气温都仿佛在瞬间下降了几度。
杨荣心中一凛,他知道皇帝陛下这番话,绝非儿戏。
天子之怒,岂是小可?
他深吸了一口气,明白自己是非说不可了。
当下迅速在脑海内清理了一下思绪,方开口道:“其实很简单,这就好比借钱做生意,只要生意能赚钱,那前面借的债,便不是问题。”
老朱看着他,没有接言。
杨荣便接着往下说:“五万万两白银,自然是一笔巨款。”
“可因为是向大明银行借贷,利息极低,每年需要偿还的利息,年利仅为四分,总计约摸为一年两千万余万两。”
“如今税务司一年所收之商税,关税,便达三千余万两,再加上原来的粮食等税务,还有两千余万两,两者相加,计有五千余万两。”
“朝廷的收入,完全能承担得起这笔利息开支。”
老朱冷冷道:“只还利息,本金呢?”
杨荣道:“这正是国家借贷的妙处,本金是不用还的。”
“不用还?”老朱愣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
杨荣轻轻点头,道:“五万万银子的债务,并不是一笔,而是多笔。”
“名义上,自然是要一笔笔的还。”
“实际上,无非是还旧债,借新债。”
“如果债务的总规模永远保持不变,就等于永远都不用还本金,只需还利息就够了。”
他顿了顿,又道:“实际上,债务规模还会不断扩大,从五万万两增加到六万万两,七万万两,乃至十万万两,二十万万两……本金不仅不用还,还能通过新的借贷,不断补充增加。”
老朱不由得陷入了思索。
他对经济学已经有了许多了解,但“债务驱动经济发展”这个概念,理解得还不深。
从头到尾,朱允熥和老朱的通信,都是由杨荣代笔。
为了回信,老朱写过来的信件,他也都看了。
故而,杨荣对老朱在经济方面的知识架构,可谓是了如指掌。
“投资会产生收益,从而使得国家的收入不断上涨。”
杨荣接着解释:“就好比制造局投资一千万两银子冶炼钢铁,因为制造局的技术水平高,冶炼出来的钢铁,即使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仍然有很高的利润。”
“这笔一千万两银子的投资,即使扣除利息,也很快就会收回成本。”
“根本无须担心还不起债。”
此言一出,老朱的眸内,顿时精芒一闪。
如果说在以前,老朱对此还有些怀疑,但现在,连续在制造局的生产工厂参观了几天,他对制造局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已然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杨荣说得不错,制造局将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效率高得不可思议。
毫无疑问,会非常非常赚钱。
借钱给制造局,确实不用担心还不了。
“就算大明制造局的钱能还,但大明制造局可用不了这么多钱。”
老朱火气仍然很大:“咱以为大明朝廷不缺钱了,有花不完的银子,没想到,竟然全部都是借的。你说,制造局的钱能赚回来,那其他的钱呢?”
“其他的钱其实也会产生收益,只是他们是长期投资,收益较低,但于国家而言,却至关重要。”
杨荣道:“大修道路,能使我大明的军队调动速度大大加快,因为运输方便,也能聚集更多的军队。”
“如此一来,若对外有战事,便可调集全国之军,集整个大明之力。”
“若是发生爆乱,或造反之事,亦可迅速派兵镇压平乱。”
“若是没有这些道路,却是万万也做不到的。”
杨荣很清楚老朱心中最关心的是什么,没有从经济利益角度入手,而是将军事利益摆在了第一位。
对于这一点,老朱倒是没有反驳。
杨荣这才补充道:“不仅如此,有了这些道路,商旅往来更方便,货物运输更多,贸易更繁荣,朝廷能收的商税,自然也更多,这也算是收回投资了。”
老朱再度冷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杨荣又道:“至于修建水库和粮仓,堤坝,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
老朱冷笑道:“好事是好事,但为什么不能量力而为,一定要借贷呢,借新债,还旧债,你们倒是打的好算盘,以后国家的税收,便都用来还利息了?”
“不会!”杨荣连连摇头:“太孙殿下有完整的规划。”
“按预算,大明制造局明年销售的钢铁,玻璃,纸张,以及各项其他器物,总计收入就可达五千万两。”
“而且,后面每年还会不断增长。”
“税务司能收的商税,预计每年也会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增长。”
“根据测算,明年大明朝廷的总收入,便将高达一万万两白银。”
“后年则能在此基础上,再增长五千万两,大后年还能继续增长七千万两。”
“以此类推,一年更比一年高。”
“不出十年,大明朝廷一年的赋税收入,都能超过五万万两。”
“今天看着五万万两很高,到那时候,就不会觉得多了。”
老朱似是有些不太相信:“大明能有如此之多的赋税收入?”
杨荣斩钉截铁:“这还是很保守的估算,并没有加入海外的收入。”
“实际上,按太孙殿下的计划,大明若大举出海,开拓海外市场,朝廷的收入恐怕还能翻几倍。”
“太孙殿下说,兴办银行,就是为了将整个大明社会的金钱,都调集起来,为国家建设发挥作用。”
“如今朝廷每年的赋税收入有限,若是不通过银行募集资金,一开始的投资发展,便会面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银行资本只会不断膨胀,不会减少。”
“大明社会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大明百姓便将人人皆丰衣足食。”
“朝廷的债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赋税的增加,自然而然的在实质上减少。”
“若朝廷一年赋税收入不过两千万两,却欠了五万万两的债,那确实不少。”
“但若朝廷一年收入便有五万万两,欠这么一点债,又算得了什么呢?”
“陛下无须为此忧虑,太孙殿下已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
“要在五年之内,让大明朝廷的赋税和其他各项总收入达到五万万两。”
……
杨荣侃侃而谈,详细阐述五年计划的具体内容。
这个计划只是一个方案,并没有对外公布。
但杨荣作为朱允熥身边的“秘书”,全程负责起草,对此知之甚详。
此际说起来,亦是滔滔不绝,流利无比。
更重要是,他此前已经与老朱往来通信甚多,清楚老朱的掌握知识点和不了解的困惑。
只是此前书信往来,笔墨所限,有些事情说得不够清楚。
再加上该怎么回信,都是朱允熥口述。
朱允熥只挑重要的话说。
此时当面谈及,自然又不一样。
杨荣将如何利用银行资本,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经济发展后,金融业会如何发展,银行资本是怎么进一步扩充的等等,国家如何利用债务驱动发展经济,老百姓生活将怎么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如何会暴涨,详详细细向老朱讲述了一遍。
这些东西,老朱早就有所了解,所欠缺的,只是系统的疏理。
杨荣亦是从朱允熥那里学到。
开始的时候,他自己都不太相信。
后来他认真分析,同时与观察到现象去比对,才发现朱允熥所言,竟是至理。
老朱的脸色,也从严肃,慢慢舒缓,渐渐频频点头,满脸笑意。
他本来就研究了许久,已然有了很深入的理解,此际只是稍微点通一下,便明白了过来。
老朱最担心的,是朝廷收这么多税,难道不是竭泽而渔吗?
知晓老百姓只会越来越富。
这亦与他在申城的研究,所见所闻,都能对得上,心中疑虑才渐渐放下。
半晌,杨荣讲述完毕。
“好!”老朱赞叹道:“果然有麒麟之才,咱那孙子有你这样的辅佐之臣,治国当无碍了。”
杨荣忙道:“这些皆是太孙殿下所讲,微臣不过是常在太孙殿下身旁伺候,聆听教诲,才知一二,陛下赞誉,愧不敢当。”
“这些知识,看似简单,实则艰深无比。”老朱道:“你能听懂听明白,还有自己的理解,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深深望了杨荣一眼,又道:“咱那孙子,还真是有识人之明啊。”
“姚广孝,杨士奇,还有你,都不错。”
“你们这些人,都有治国之才。”
“咱的大明江山,可以放心交给他了。”
杨荣不由得心中一动。
私下里,他也就此事与姚广孝,杨士奇两人探讨过。
皇帝陛下一直不理事,看起来似乎有意将皇位传给朱允熥,而自己做太上皇。
这当然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
毕竟,储君之位虽稳,但终究不是天子,便有可能生出变故。
可这种事,却不是他们这些臣子所能干预的。
此时皇帝陛下的感慨,似乎意有所指。
正想着,便听到老朱的声音响起。
“杨荣,你是咱孙儿提拔的亲信,咱要你做一件事。”
他的脸上,露出一抹不同寻常的神色,语气亦凝重无比。
杨荣吃了一惊。
只觉得眼前的老皇帝,似是变得不一样了。
但到底是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他连忙应声:“陛下但请吩咐,微臣万死不辞!”
老朱望着他,缓缓道:“大明江山,不可一日无主!今日之后,咱要你扶咱那孙子,登基称帝!”
……
(https://www.eexsww.cc/143562/2144464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