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198 章 历史上的饥荒

和黄诗琪聊了会儿,刘晓希就去洗了些板栗,开个口子后下锅煮。

刘晓成和刘爸爸去镇上支摊卖猕猴桃,还不知道几点才回来。

至于刘妈妈则是去屋后的菜园里打理她种的小白菜,要给菜疏一下苗,免得它们长得太密会影响生长,至于被拔掉的那些多余的苗,也不浪费,可以煮汤。

刘晓希在菜园里待了会儿,估摸着锅里的板栗煮了有十五分钟了,就准备回去给捞出来。

“妈,家里还有蜂蜜吗?”

“没有。”

“哦。”

没有蜂蜜,刘晓希只好倒了些玉米油和白糖混合均匀后抹在板栗上,不过她没把控好量,糖油弄多了,只能倒掉了。

裹上糖油的板栗,还需要放进烤箱烤二十分钟,家庭版的糖炒栗子就好了。

光幕下

这又是油又是糖,看得不少百姓直呼心疼,尤其是那多余的糖油就这样倒了,大家心里是一抽一抽的。

“太浪费了,这么多油可以炒多少次菜了。”

“后世的炼油想必是比咱强多了,这有啥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大豆油、橄榄油这老多了,我看后世超市里的品类还不止哩。”

“其实啥也不放,就这样炒出来也很好吃了。”

......

一些小贩倒是想做点炒栗子卖,但显然这种做法投入成本大,不是很适合他们新手创业,古代不管是油还是糖都挺贵的,这要是炒栗子卖贵了,就没人买,若是卖便宜了,自己也亏,不划算。

殷实点的家庭当然是有条件做炒栗子吃的,不过为了省事多数还是上街去买。

汴京城里,一些卖炒栗子的铺子,已经围满了不少人,大人小孩都等着栗子出锅。

清民的时空,黑砂和糖一起炒的栗子已经很流行了,这种零嘴已经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至于前面的朝代嘛,物质条件更加欠缺的秦汉,达官贵人家里弄点糖油炒栗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边,刘晓希吃了几颗栗子就不吃了,这玩意儿吃多了不容易消化。

坐着发了会儿呆,没什么事干的她拿起手机继续玩。

{灾难:历史上的那些饥荒}

祖辈们抬起头来一看,好悬没把心提起来,表情都严肃了不少,手上的活都放下了。

连准备吃板栗的人都不知不觉放缓了动作。

在天灾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尤其是对此抵抗力欠缺的时代,有人眼中带着恐慌,有人面上还保持着冷静。

“别急别急,不一定咱现在会发生。”

“是啊,都别慌啊,这次提前知道了,肯定就不会了。”

......

{根据我国旱灾史记录,在过去的2100多年中,有1300多次的大旱灾发生。

旱灾的发生,多半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

除此之外,朝廷的救灾措施不足、战争、决策失误等也会加剧灾情,造成饥荒问题}

祖辈们都感到不可置信,这两千年发生的旱灾次数简直都超过了大家的想象,一时间不少人都感到无比绝望。

要知道作为农业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都是种地为生,看天吃饭,但显然老天爷不愿意留条活路,百姓们心都凉了。

明君们的脸色也难看极了,他们的时代不是后世,没有足够的粮食保障,同样也没有更好的应对之法。

先辈们的心情也不好,因为他们的时空,不仅有战争,国家动荡,一旦闹饥荒,那真是...

{这里介绍几起历史上著名的饥荒事件:

1、明末大饥荒。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小冰河期了,在我国历史上,光是元明清这三朝,各种自然灾害那是真不少。

元朝时期,水、旱、冰雹、蝗虫等灾害林林总总加起来能有450次。

明朝时期,根据记载,从明太祖的洪武年到崇祯十八年,自然灾害也达到了1101次。

时间来到清朝,从乾隆到宣统帝退位,光是这176年的时间内,就发生了1121次自然灾害。}

光幕下

老祖宗们都有些被吓到了,很多人脑子里还处在宕机阶段,这个小冰河期到底是什么,这元明清怎么又会发生这么多的灾害问题?

前朝的观众们也不知道此刻该是什么心情,光幕上没有提到他们的朝代有没有这小冰河,就算是不受影响,但元明清也有他们的后代啊。

被点名的朝代,所有人感觉天都塌了。

帝王们的脑子里满是疑问,小冰河期是多久发生一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迫切的想要答案。

不少百姓迷茫的看着上天,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有一个安生日子。

朱元璋对元朝的惨象还历历在目,他怎么也没想到大明竟然也会有如此多的灾害,再一回想起这说的是明末大饥荒,整个人脸色一白,大受打击的往后倒。

好在朱标一边思考的时候,眼尖看到了,赶紧给老头子扶住。

建文年间

朱允炆此时还算冷静,这段时间经历多了,他也算是成长了不少,脑子里也在思量着如何处理当下这些问题。

永乐年间

朱棣一个人安静的待在大殿内,什么都不想说,天灾没有办法阻止,那只能是靠朝廷出台措施了。

崇祯年间

好不容易决定听劝要好好改变的朱由检,差点没有一口老血喷出来,他在位期间怎么就是多事之秋不成,“明末大饥荒?”

崇祯年间的百姓们,绝望的潮水将他们差点淹没,一些冲动的人,已经冲出家门冲到粮铺去购粮了。

{…小冰河期,会导致气温下降,粮食也会大量减产,对农业经济、民族迁徙、王朝更迭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历史上,第一次小冰河期是发生在商末周初;

第二次小冰河期是出现在东汉末年、三国和西晋;

第三次小冰河期是出现在唐末五代和北宋初;

第四次小冰河期也就是明末清初,在1420年就有了明显的降温迹象,也就是云贵高原的降温不明显外,其他地区都出现低温期。

而在明朝灭亡后的1650-1700年,这是明末小冰河期中最冷的时段。

前三次小冰期,造成了华夏人口减少超过五分之四。

至于明末的小冰期,人口减少了一半,这还是有玉米、红薯等作物的传入救命的情况下…}

各时空的观众们都感到浑身的刺骨凉意。

平时的冬季,对于缺少御寒物资的穷苦家庭就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被冻死的现象也不少,更别说是这所谓的小冰河期。

这些数字可都是一条条人命组成的,尤其是明末,有土豆红薯救命都死了一半人,如何叫人不绝望。

正处在这些时空的老百姓们感觉一瞬间世界都昏暗了,但绝望过后,看着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又要咬牙开始做打算。

如今天气已经入秋,冬天也不远了,御寒保暖的衣物被褥、柴火等都需要提前备好,有牲口的人家,牛马的草料也需要囤起来。

姬发找来姜子牙和弟弟周公旦就开始商议,要如何做才好。

嬴政心情沉重,四次小冰河,都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变乱,这一刻才感觉到人类是如此渺小,在天灾面前,轻易就能夺取一半人的性命。

刘邦也没料到汉末都出现了这小冰期,可是即便知道了,他也没办法。

刘秀焦急的踱步,想来想去,也只能说是给后代留下预警,到时候提前做好防范。

汉末

刘协擦了擦泛红的眼眶,不仅是吏治导致的的动乱吗,如今他都自身难保,天灾他又有什么办法,原来自己是真的没用,辱没祖上了。

刘备和诸葛亮面容沉重,他们也大概了解过历史的,就是了解过,所以对这几次社会动乱都知道影响多大。

晋武帝年间

司马炎感觉很头痛,这西晋、东晋的,贾南风虽然死了,但诸王势力也要重点关注,还有这小冰期,到时候真是天灾人祸一起来就麻烦了。

贞观年间

李世民心情闷闷的,小冰期的影响如此之大,如能拥有后世那种实力,他也不会这么担忧了,现在还有时间,他要争取发展大唐国力,提高抵御天灾的实力,坚决避免五代十国的出现。

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李世民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斗志,战胜天灾的斗志。

开宝年间

赵匡胤也不知道自己算是什么心情,他现在就是宋初啊,好消息是小冰期快结束了,但若是这一世大宋国祚更久,那元朝的那些灾害不就会发生在大宋了吗?会不会又影响国祚?

洪武年间

朱元璋也在儿子们的开导下缓过来了,急忙就是召唤臣子们来召开紧急会议。

永乐年间

文武大臣们纷纷换上朝服,所有人都肃穆以待,因为这1420年可是永乐朝啊,没两年了,皇上会不在乎才怪。

朱棣冷静的面容有一瞬间龟裂,好在很快恢复了冷静,如今也算是得到先机了吧,那就要在天灾降临前做好准备。

像一些百姓听到云贵降温不明显,都不免想要往那里去,只是奈何他们现在户籍管理非常严格,可不是后世那般想走就能走。

崇祯年间

朱由检越看到后面,脸色就越惨白,前三次大动乱的历史他都知道,就是因为清楚才会害怕,大明当真是无力回天了吗?

{明末,由于当时还是农业社会,加上生产力低下,劳动人民都是靠天吃饭。

而气候的变化,对他们的生活影响自然很大。

由于小冰河的出现,除了全年的平均气温下降外,夏天旱涝灾害也是接连出现,冬季又是极寒天气。

此外气温下降,还会导致农作物受到冻害,低温会加剧作物的受损程度,明末的粮食欠收是肯定的。

当全国的气温普遍在下降,百姓们没有收成,粮食吃完了只能沦为流民。

他们被逼到走投无路了,吃树皮、吃草根、吃观音土,甚至还会有人相食的情况出现,一些人还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光幕下

祖辈们都在安静的看着光幕,大家都很想知道,后世是如何来应对低温灾害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供他们参考?

小媳妇想了想说道:“如果能有后世那样的高产粮食,家里吃的多了,存粮多了,应对天灾的也就多一份保障。”

大娘有自己的说法,“没这么简单的,这小冰期可是持续很久啊,唉,粮食也总会吃完的。”

一纨绔子弟忍不住说道:“我记得那土豆、红薯、玉米什么的,不是在明朝传入了吗?大家以后就种这些,应该可以度过吧。”

读书人思索片刻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了,“唉,怕冷还能上山砍柴火,怎么也能撑过去,但没有粮食就没活路了。”

老者背着手,宽慰道:“往好处想,要是真的到粮荒的这步,只怕明朝那些老百姓们要起义了,有后世打样,推翻皇帝,百姓们自己当家。”

......

在前朝观众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明末的老百姓们也顾不上活计什么的了。

或是一家人、或是一个村、或是整个族内都聚在一起想办法,怎么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一多就能多想一个主意。

朱由检握紧了拳头,心中急躁难安,当即又下旨必须全国范围内推广红薯、玉米这些产量大的作物,之前虽然也让民间推广了,但这次是直接下达了死命令。

{此外,因为气温变冷,还会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

对于生活在东北女真来讲,其实更适应环境变化。

但对于明军而言,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作战可不容易。

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长期暴露在寒冷的气候下,会导致冻伤,当他们和生活在东北的女真军队交战时,战斗力也会在环境下被削弱…

总之啊,对于明朝的灭亡,也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除了自然灾害外,像是政治腐败、崇祯皇帝的决策失误、女真崛起、党争、人口剧增和土地兼并这些脱不了干系}

祖辈们戚戚然,他们自然明白严寒的气候会影响军队,心中对小冰期简直是有更深的认识了。

开国之君们也都精神紧绷,这明末的大饥荒给他们做了警惕,而且不少人已经发现,这王朝灭亡的原因,不少王朝也踩过雷。

朱元璋一边要记下大明灭亡的原因,一边在考虑安排人去美洲找种子了,虽然可以问问光幕能不能卖,毕竟这是最简单的,但光幕联系不上啊。

朱由检冷静下了,连忙安排一旁记笔记的王承恩,“王承恩,去把魏忠贤找来,他不是会搞钱吗,现在朕需要很多很多钱,让他去办,军中的御寒衣物必须要跟上才行。”

“奴才这就去。”王承恩停下笔来,虽然惊讶,但也明白现在真的要越来越多的人出力才好。

此时的明末军队中,将士们也很慌,打仗倒是不怕,但这天寒地冻的打仗,尤其是女真若是在寒冬腊月的打来,他们是也怕吃不消。

还未到冬天,明末的百姓心里都是冷冰冰的,但或许也是这段时间来对历史的了解,尤其是知道民国那个更不容易的时代,难过之后,大家还是打起精神来决心要扛过去。

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大坝前看着人群说道:“你们都听着,开春后,庄稼都给换成红薯、玉米,什么产量高就种什么,别不把我的话不当话,一旦发现就除族。”

旁边头发花白的老人附和道:“大哥说的对,还有这段时间秋收完,都去山里捡柴火,多多的捡回来,冬天冷了,可别来族里哭柴火不够用。”

人群中一位大婶子连忙开口,“家里的红薯玉米都别吃了,留下当种子,尽量吃其他的东西,我猜测,出去买肯定是买不到了。”

一中年汉子也开口,“我提议,年轻的小子们,忙完就去城里找点活干,能多存粮食就多存一点,棉花也是多搞点,别舍不得钱,这都关系到一家老小的命,可别不当回事。”

一跛脚的壮汉也点点头,“是啊,小子们去找活干,我们在家把房子加固,免得冬天风雪太大弄塌了。”

......

(https://www.eexsww.cc/140687/2277995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