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97章 提前开启工业革命!

当把内外两重需求重叠在一起之时,朱允熥脑子里顿时有种,混乱逐渐变得清明的感觉。

“所以……现在就很明确了。”

“先让大明皇朝内部支棱起来,初步达到可以出海的条件,之后在实行‘在内谋发展,在外兴贸易’的方针,双管齐下,这个雪球就能够滚动起来了。”

朱允熥点了点头,面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深吸了一口气伸了个懒腰。

随后便将目光集中在了写有【生产力三要素】的宣纸上。

正如蒋瓛默默记下的那样。

这上面只有三点纲领,朱允熥之前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细思考这件事的细节。

现在登基大典也已经结束了,老朱下葬的时间也定下来,玻璃有了一定的存货,番薯藤长势也喜人,朱允熥也算是有时间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件事情了。

他捏着手中的凝神沉思起来。

生产力三要素,由著名的马老师提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说起这个。

就得感谢大学强制性学习马老师学说的这个机制了。

朱允熥前世就是一个偏向于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当时即便对这种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但为了加权平均分,他还是认真地学习了这一门课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地敷衍个六十分。

不过后来,随着他认真学习下来。

才体会到。

马老师是真尼玛牛逼。

顿了顿,朱允熥收回了飘飞到二十一世纪去的思绪,提笔在之前写过纲领的宣纸上。

在【一、劳动者】这一行下面写下了【物质要素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几个字,这是马老师的定义。

其实,用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说就是:干活的和消费的。

也就是说。

要把人口提升起来。

这个时代不像二十一世纪,生娃还要考虑一大堆,这时候几乎所有人脑子里都有着“传宗接代”的思想钢印。

这孩子生出来养不养的大才是问题。

而对人口数量最大的限制,无非就是食物了。

好在朱允熥十年前就下了一手闲棋,让马三宝留意番薯、玉米、土豆这一类高产量的东西,而他也是比较幸运,真的找到了几根番薯藤!

只要能把番薯成功种出来,这一点就不用担心了。

条件成熟之后再去美洲,把土豆、玉米等其他高产量食物也带回来就齐活了,届时人口数量必定会出现爆炸式增长。

朱允熥下意识看向乾清宫后院,面上露出笑意。

然后便低下头。

写下了【番薯、土豆、玉米……】

“接下来就是这第二点。”

“生产资料: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的总和……”朱允熥一边回忆着,口中喃喃,同时也动笔在第二点下面的空白处写下了这些内容。

这一点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生产工具!

朱允熥几乎不带任何思考地,就在下面写下了【工业革命】这四个字,笔力遒劲,龙飞凤舞。

一如他此刻翻涌澎湃的心情。

工业革命的出现,几乎在这个世界的时间上划下了一个截断一般,直接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最先开启的英国,通过国内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再加上海外贸易、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也在十八世纪后半期成就了一个日不落帝国。

也为欧洲抢掠全球奠定了基础,历史上,五百多年后的中国,就是吃了发展落后的亏。

以往,【工业革命】这种字眼,只出现在课本里,只出现在自己的想象之中。

而现在。

这件事情。

要由他,朱允熥,一手开创、推动并发展起来!

而且这一次,不是从欧洲开启,而是从东方开启!!

占尽先机的。

也不会是欧洲,而是大明!!

【飞梭织布机!】

【珍妮纺纱机!】

【蒸汽机!】

朱允熥一双眸子里仿佛藏着利刃,右手手腕随着笔尖的狼毫微微抖动,一气呵成地在第二个空白处写下了这些字眼。

飞梭织布机可以大大提高织布的速度。

珍妮纺纱机,提升的则是纺纱的效率和速度。

这两样东西,拉开了工业革的序幕,也促成了蒸汽机的发明,至于蒸汽机的出现就更不必言说了。

一口气写下这些,朱允熥长舒了一口气。

纵然有常人所不能比拟的沉稳心性,此刻握笔的手也不由得微微有些颤抖。

他凝神沉默了片刻,便立刻收回自己的思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朱允熥知道。

想要真正用自己的手掀起这场革命,必须从每一个细节开始思考、考虑。

暗暗思索了片刻,他在【珍妮纺纱机】的后面,写下了字体稍小的【王祯农书】和【水转大纺车】两项内容。

其实。

大部分人都知道,英国的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可是却鲜少有人知道。

在中国古代,早在工业革命四百年前就有人发明了类似的纺纱机,而且其效率还远远超过了“珍妮纺纱机”的第三代更新改良版本——骡机!

这种纺织机被记载于1313年的《王祯农书》上,可以用水力驱动,他把这种水力纺纱机称为“水转大纺车”,而且在《王祯农书》上,详细地介绍了其结构、性能以及当时的使用情况,并且附上了这种机器的简要图样,证据确凿。

只可惜,这种机器并没有被大力发展使用,流传下来。

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中国古代,劳动力极其廉价,对于生产者和官府来说,人工比机器便宜,与其造新机器,不如多用几个人。

“来人!”朱允熥出声喊道。

立刻有候在外面伺候的小太监应声走了进来:“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去给朕找书!”

“前朝有个人叫王祯,给朕下去查,他写的书,有多少算多少,全部给朕找来!”朱允熥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纸上写下了【王祯】两个字。

(https://www.eexsww.cc/137559/2430503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