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战国风云 > 213 宣传推广,强行实施

易衡看着廷臣说道:“本相几时说过不让人民遵守传统美德以及孝道了?优良传统自然是要遵守,思想教育也不能停止。”
廷臣继续辩解道:“实践出真理,上千年的经验历历在目,祖制并没有错误,周礼更无荒谬之处,礼乐治民乃是良方。”
易衡冷笑数声,墨矩此时出列说道:“礼乐治民是不是良方暂且不论,如今礼崩乐坏,某些人盛为声乐,一直的迷信礼乐治民,为之过也,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廷臣大怒刚要训斥墨矩,墨矩继续厉声说道:“钻伦理学的牛角尖,行为滑稽,用辞不当,还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看似亲亲有术,实则包装着重亲的皮,因人废行,导致社稷败坏,世风日下,人心炎凉。”
韩飞眯着出列,继续补充道:“所谓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更是荒谬无比,属于区别对待,民众焉能敬畏法律,如何不起怨言,此时还要强调礼乐治民仍是良方,我看这是病入膏肓,已经烧坏了脑子。”
廷臣气得发抖,易衡又补充道:“如今渠国内忧外患,国步艰难,还要坚持祖制的话,恐有灭国之患,大王不可犹豫,应当早日求变,方能扭转乾坤,延续国祚。”
公子丹面部表情有些僵硬,看着殿内的廷臣,迟迟不敢开口做出决定,廷臣看到了希望,继续谏言祖宗之法不可轻废,丞相出发点是很好,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但是改革变动之大,难以预料后果,如果成功的话,倒也无妨,万一失败的话,恐怕社稷动荡,渠国将会灰飞烟灭。
易衡反驳道:“如今已经火烧眉毛了,还不自救的话,只能被活活烧死,与其这样慢性死亡,还不如勇敢的迈出去,渠国虽然沉疴宿疾,但并非不可救药,大王是想做亡国之君,还是想做盛世之主,全在大王的一念之间。”
廷臣马上反驳道:“丞相言过其词了!渠国虽然处境艰忧,但并非行将就木,一碰就倒。”
易衡愤怒的说道:“渠国人口已经跌落到谷底,全国户籍不足五十万!本相就不明白了,到底是谁给你们的信心,让你们坚信渠国稳如磐石,坚不可摧?”
公子丹有些慌了,因为他知道接下的决定,将会彻底改变渠国的局势,易衡变法的太彻底,要改变的地方太多,整个渠国真就改头换脸了,将会触发到各方的利益,这么大的改变,遇上的阻力必然是极大,稍有不慎别说易衡,连他都有可能丧命,渠国老牌贵族有多狠,他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大王,还在犹豫什么!还不下诏!”易衡有些急了,走到了公子丹的面前。
“丞相不可无礼!你这是在逼宫吗?”廷臣立马吼道。
易衡冷眼看着廷臣,说道:“你在说什么?”
廷臣丝毫不惧,说道:“丞相不要太过分!”
“行了!”公子丹总算发声,弱弱的说道:“允丞相实施新法,退朝。”
公子丹关键时刻明白过来,自己的小命还掌握在易衡的手里,渠都上上下下全都是易衡的人,想要他的命一句话的事情,想要他生不如死更简单,所以公子丹妥协了,变革实施新法的道路上,就让渠国的草原大部落与易衡对抗吧,他就作壁上观,谁也不帮,谁也不劝。
易衡现在是铁了心要进行改革,并且所谓的科举制,并不是考八股文,而是分为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科目,专以经义、论、策取士,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不及格四等,而不及格者“不合与第”,不予授官。
并且易衡严格批示,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明确提出了对寒门庶族子弟不论出身,随才录用的规定。
从科举的考核之中加入了明算,就证明易衡吸取了墨矩的建议,采纳了天志的一些思想,开始重视研究和掌握科学规律,并不是一味的明习经学。
察举制只是为了过渡世官制的无奈之举,同时为了加快吸收使用人才,察举制无疑比科举制要快捷,但是要求依然很严格,除了需要通过丞相府的测试考核之外,分配的官职皆冠以‘假’前缀,也就是临时的意思,一旦实习期不合格的话,将会被罢黜,只有表现较好之人,方才能转正,去掉‘假’的前缀。
两种选举制度并行,一是为了过渡世官制,二是为了加快从民间吸收人才,三是科举制想要开花结果肯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前期只能是铺垫,所以才不能废除察举制。
察举制的弊端易衡非常清楚,地方士族权势很大,会严重堵塞寒门子弟的道路,所以特意加上了丞相府考核以及实习作为限制,并且安插官吏驻扎地方基层,负责考量和探索人才,上报给中央。
廷臣的反驳并非毫无道理,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所以要想研读经学,参加科举考试,会极大的增加家庭的负担,一旦人太多的话,势必要影响国家的生产力,所以廷臣不赞同实习科举制进行人才选拔。
但是世官制的弊端更大,察举制也好不了哪里去,唯有科举制,分门别类的考核选拔,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人才的效果,对于国家而言,显然从长久来看,利大于弊。
想要完全推行科举制,少不了兴建地方的学府和书院,以及出资补贴,让大量各家经典的学说要义书籍,发放到学员的手中。
这需要一大笔资金,同样需要承担一部分的劳动力损失,这是无法避免的一点,幸好易衡已经下定了决心,提前规划好了计划,能够承担劳动力降低的状况。
易衡大张旗鼓的推广察举制和科举制,并且也在推动韩飞的重典方案,以及‘法不阿贵’的思想,大力宣传和推广法律的同时,对于权贵们毫不留情的责罚。
韩飞积极的在推动法理的改革,墨矩也没有闲着,同样在推广自家的兼爱思想,两者并不冲突,但是却严重的危害到了权贵的利益。
渠国草原各部此时有了异心,认为易衡的新法变革过于猛烈,并且一旦成功的话,他们这些人就全完蛋了!一定不能让易衡成功实施新法,要让易衡下台。
易衡现在乃是丞相兼大上造,把握着军政大权,渠国各部胜在草原游牧民全民皆兵,随时都能拉起数十万的游骑队伍,所以想要强硬的反击并非不行,问题在于草原内部已经出现了矛盾,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随大部落反击,推翻易衡的政权。
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小部落还是太多,占比实在是太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草原各部不敢贸然起兵,害怕落入无法挽留的结局,只能先从对抗新法上入手,明确把目标放在了韩飞的身上,没办法谁让韩飞起了个坏头,促使易衡改革变法,并且还提出了‘十恶不赦’的法不阿贵政策,顿时让他们高高在上的贵族身份遭受到了威胁。
最高兴的还是渠国的普通老百姓们,正如韩飞所言,底层百姓并不畏惧太过严苛的刑罚,只要不放错的话,刑罚严格一点并不是大事,底层百姓最惧怕的是不公平刑罚,以及苛捐杂税,这一点上易衡做得很好,大力宣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强调法的公平性。
而且渠国的各项惠民政策实在是太多了,屯田制度,给百姓田地,各地设立义仓,防止灾荒之年,出现饿死百姓的情况。
并且黄以默敏锐的察觉出义仓的缺陷和不足,提出设立了常平仓,防止粮草被奸商压价贱卖,损害农户的利益。常平仓的设立在于,丰年适当抬高价格籴米,防止谷贱伤农;在荒年适量降低价格粜米,平抑物价,拯济百姓,也就是“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在粜米时价格不能低于本钱,有可能会有所盈利。
这样的话,就能保证农户的利益同时也能保证粮食的储备,应对灾荒战乱。
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系列的举动,底层百姓都看得见,自然不会反对易衡的新法和新政,唯有举双手支持和拥护。
重典的强调,主要也是为了稳固新移民,抹除不安定的因素,同时也要消除法理不合理之处,做到相对的公平公正。
军功获得的爵位并非一无是处,易衡同样做出了调整的举措,加强了爵位的好处,虽然违背了韩飞的初衷,但是易衡必须要微调,一刀切副作用太大,势必会引起恶劣的连锁反应,如今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韩飞也能理解易衡的做法,并且韩飞认可历史进化的观点,认为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不从当今的实际出发,而一味地美古代先王,去法古代,非愚则诬!
韩飞针对草原各部对于新法的为难和阻挠,认为应当强公室,杜私门!加强朝廷的权力,遏制贵族王室的势力,要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打击那些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的擅权重臣!首先就对少府开刀,准备敲山震虎。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eexsww.cc/136522/2553681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