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了周天子的诏令,易衡开始规划新一步的国策,首先应当坚持远交近攻的策略,风国之前太过于吃亏,疯狂被各个诸侯国围攻,导致土地丢失极快,如今已经改善了与威国的关系,应当继续保持下去,同时联合齐国压制楚国方为上策。
现在廷议过后的临时朝议,基本上都是文琼、公孙施、尹烨、韩飞加上易衡5人进行小型会议。
远交近攻没有人反对,所有人都表示支持,只不过远交近攻的一些细节,几人有着不太一样的看法。
易衡认为与威国的关系不需要过度维持,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威国将会是下一个目标,毕竟风威两国接壤,总不能单独留下威国放任不管。
文琼认为威国可以暂时维持住,还需要威国牵制赵国和韩国,下一步的目标应当为韩国!
北方三国,赵韩威本是一国,因为几百年前的事件,导致一分为三,三国之间的关系算不上融洽,甚至可以说水火不容,其中韩国实力最弱,赵国实力最强,威国与风国关系较好,正是进攻韩国的最好时机。
尹烨的想法比较激进,认为除了齐国和燕国之外,周围的四国,包括威国在内,都是风国的潜在威胁,别看威国现在跟风国相处得很融洽,但是别忘记就在几年之前,威国主导了长丰郡事件,并且与渠国眉来眼去,联合赵国数次想要抢夺风国的云泽郡,只是被大王击溃而已,后来见风使舵,数次示好,修复了两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不需要过度地维持威国,因为赵威韩三国看似有间隙,毕竟是一国分出去的三国,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真要把韩国灭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威国,根本不会保持中立,任凭风国吞灭韩国,所以灭韩国没有问题,但是一定要快,并且灭亡韩国之后,就要着手准备灭赵威两国,千万不能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威国会站在风国的一方,帮助风国共同吞灭赵国。
韩飞比较认同尹烨的想法,公孙施不再言语北方三国的情况,而是话锋一转,提到了南边的楚国。
本来有着叶峰关以及配重投石车,楚国无法对风国进行威胁,但是巴国之地已经被占据,长江天埑已经连通了楚国的疆域,也就是之前的古越国。
越国早就被楚国消灭,巴国与楚国之间的关系不好不坏,加上巴国疆域较小,山地又很多,完全属于鸡肋,食之无味,楚国一直没有打巴国的主意,现在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楚国已经视风国为眼中钉,肉中刺,恐怕叶峰关无法攻破的情况下,将会从楼船的方向进攻,直接沿着长江进攻,攻占巴郡之后,在从巴郡进攻风国本土。
易衡眉头紧皱,这种可能性他也想过,风国步战、弓弩、骑兵都不差,就是楼船极差,攻打巴都极为费劲,这也不能怪易衡,风国就没有培养楼船的传统,江海并不是风国的主战场。
所以易衡特意上天工坊研究改造战船,船上搭配车弩,弥补风国楼船军士战斗力不足的缺点。
天工坊倒是很争气,数年时间就研发了一款专用于船只的车弩,架设在船只上,射程和威力都是极大,唯一的缺点就是换弹较慢,只能打先手,后手完全没有优势。
楼船军士的训练易衡也没有放松警惕,奈何风国没有这个环境,只能在巴郡进行训练,短时间内很难出成效。
为此巴郡目前要着重于防守,短时间内风国没有从水路进攻楚国的能力。
易衡目前让黄以默通过长江运输货物,开辟一条商道,一来方便运输,二来打探和收集楚国虚实。
还别说自从巴郡被占领之后,又给黄以默增加了海运的手段,目前商业税收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值得一提的乃是风恒的茶叶专营,事实证明,外行不能指挥内行,黄以默负责茶叶贸易的时候,每年的税收大概在100万两,风恒接手之后,直接变成亏损20万两,搞得风恒大发雷霆,质问手下的官吏干什么吃的!一年到头居然是亏损,居然连盈利都达不到。
愿赌服输,风恒交出了茶叶专营的权利,并且不再向易衡索要官办经营管理权以及铸币权。
现在风国的全年税收勉强达到1200万,财政勉强能做到结余,不再出现赤字亏空,但是欠下的债务有些太多,这让易衡依然感觉到忧愁,目前为止债务欠下5000多万,加上宝钞超发到7000万,风国财政依然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崩盘。
黄以默已经很努力在提高商业税收,开通丝绸之路,与外域开始贸易,现在又开通了海运路线,提高了贸易的运输量,尽可能的提高税收。
范衢和风恒也很努力,尽可能地开源节流,同时扩大耕种面积,增加税收,依然挡不住天工坊花钱如流水的速度,以及修建各项工程的费用。
朝议理清了思路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实施起来,除了训练楼船军士之外,还得加强渠四郡的军事训练,实际上风国一直都在打仗,根本没有停歇,军士的素养极高,加上充足的后勤保证,以及精良的装备,风军的战斗力依然傲视群雄。
风国目前走的乃是精兵强将路线,不追求太多的军士数量,而是强调军士之间的配合,保证装备精良的同时,更是强调令行禁止,以及加强了底层、中层指挥官的调度应变能力。
易衡一直抓军团之间的配合,人数上万的战役,配合非常的重要,所以很早之时,风国的军团就开始细分单位,层层传递的同时,又给了底层、中层的指挥官一定的权利,而不像其他诸侯国那么刻板。
人越多久越容易乱,并且诸侯国很多军士完全跟民壮一样,属于凑数壮大声势的作用,看似队伍庞大,实则不堪一击,易衡已经面对过数次这样的队伍,深感人数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历史上以少胜多并非个例,军士的素养至关重要,其中折损几成而溃,早就成了公认考核的标准,普通军士为杀伤三成而溃,精锐为五成,死士为七成,流民和民壮则是2成甚至1成。
风国军士基本能做到精锐的程度,并且易衡不断地在精简军士数量,淘汰下来的军士编入到民壮的队列之中,负责运输辎重,看似风国军士数量锐减,但是所谓的辎重队伍就是预备役,一旦前线伤员较多,立即可以补充上去。
削减军士数量也是没有办法的行为,首先风国走得是精兵强将路线,养一名军士非常耗费钱财,反之民壮的待遇就要差上不少,所以易衡尽可能地削减军士数量,在风国成为一名军士非常困难,并不是说你想参军就一定能参军。
这跟其他诸侯国有些不太一样,其他诸侯国的人民不太愿意参军,而风国则是挤破脑袋都想参军,这样一对比高下立判。
风国一系列的举动无法隐瞒,特别是声势浩大的战备准备,根本无法逃过各个诸侯国的细作。
但是各个诸侯国有些吃不准风国的动向,易衡与周天子沟通的内容倒是清楚明了,风国真会帮助周天子拿回丢失的10座城池吗?还是说虚晃一枪,其实攻打的乃是其他诸侯国。
燕国最为敏感,毕竟最近的燕国已经成为全天下的焦点,强行攻占周室的城池,索要王爵,加上一系列的扩张,燕国被各大诸侯国紧盯着,自然担心风国会出兵找燕国的麻烦。
楚国同样很紧张和敏感,风楚两国这几年打得不可开交,双方伤亡都是很惨重,可谓是血海深仇,易衡挥兵攻打楚国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所以楚国也开始调兵遣将,囤积重兵驻守边关。
反倒是韩国和赵国没有作战的思想,韩国认为与风国没有什么过节,风国要打也该攻打赵国,这几年赵国跟风国的仇恨可谓是颇深,风国没理由放着仇敌不攻,攻打局外人韩国。
赵国同样认为韩国的实力最弱,易衡最有可能的攻击目标就是韩国,毕竟天子的诏令为夺回燕国手里的城池,很不幸风燕两国的中间刚好就是韩国,易衡要想夺回城池,必须要路过韩国。
赵国已经看穿了易衡的把戏,假借天子之名,想要强行过境,韩国允许就趁机打下,不允许过境,那么就强攻,总之韩国必然倒大霉,这一点毋庸置疑。
足足用了大半年的时间,风国才备齐了辎重和粮草,现在就差易衡一声令下,就能出兵数十万进攻韩国。
易衡还在考虑派出多少军士,以及谁做统帅,并且易衡还得思考攻打韩国之后,威国和赵国的反应,如果两国一旦出兵援助的话,应当如何应对,并且楚国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楚国要是强攻风国叶峰关的话,应当如何处理,或者更极端的情况,楚国顺着长江攻打巴郡。
最终易衡决定不要派出太多的军士,20万人足以,统帅还是由褚良带队,叶峰关多增派5万人防守,赵虎则是坚守渠郡,一旦威赵两国支援韩国的话,赵虎就得率领军士顶上去,减轻褚良的压力。
易衡刚准备叫来将领,布置战略目标,此时威国发来了国书,请求易衡的支援。
看见国书的内容后,易衡有些意外,没想到赵国如此卑鄙,居然做出了这样的举动,不过威国也有些不地道,非得求援风国,难不成威国已经孱弱到如此程度,连这点小麻烦都解决不了。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eexsww.cc/136522/2553670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