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岑文本的话,魏王李泰也是点了点头。
“老师说的极是。”
“我等这一天也已经很久了。”
“哼,就看前些时日,太子代理朝政时的得意。”
“还真当他自己继位大统了一样。”
“就短短大半个月的功夫,瞧瞧他搞出来了多少乱七八糟的决策。”
“原本我还等着父皇归来,斥责他一番。”
“但不想父皇竟然是无动于衷。”
“人们都说父皇和母后宠爱我。”
“但实质上,还是宠太子更多。”
岑文本这时候笑笑。
“殿下,既然你都已经说了。”
“他既是太子,一国之储君,受到圣上和娘娘的支持也是应该的。”
“对于这件事情,臣觉得殿下应该继续潜心做本份事才是。”
“到时候,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结果。”
……
两天后,魏王李泰找了一个极好的空档。
向心情正好的李世民,献上了自己的著作《括地志》。
“……父皇,这括地志全书五百五十五卷,其中正文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
“其是以我大唐的各州为单位,分述各州府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史书记载……”
“这本书,也是儿臣的一份孝心。”
“专为我大唐之兴盛,父皇之千古功绩献礼。”
“以报父皇、母后对孩儿的养育、宠爱之恩。”
在魏王李泰之后,自然是有好几位参与了编纂的名儒,跟着一起称颂起来。
“陛下,魏王殿下编纂的这本《括地志》。”
“按我大唐十道排比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五百五十一县。”
“合计十八万字。”
“更是融合了《汉书·地理志》、顾野王《舆地志》两本书的编纂手法,创立新的地理书框架。”
“开了这方面的先河,颇为的难得,珍贵。”
“这本书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
“对于后世千秋,也是有着莫大的一笔功绩……”
看着面前的这一本本精心编纂出来的括地志。
李世民也是龙颜大悦。
“好,魏王你的这份孝心。”
“朕非常的满意。”
“而你魏王府所编纂的这括地志,无论为国还是为民,都是一套非常宝贵的书籍。”
“你们做的不错,也不负朕对你们开设书馆的期望。”
“也是给其他的皇子们,带了一个好头。”
“朕这一次必须要重赏与你才是。”
说着,李世民当即下旨,将这套括地志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
同时赐魏王李泰物万段,粟万石。
加封李泰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
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
另外,兼领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之职。
雍州即指京兆府,即大唐王都所辖之地。
这雍州牧,也是一个代表意义远大于职权的虚职。
名义上,长安城及周边,都算是李泰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一系列的封赏,端的是不轻。
魏王府众人,自然是喜气欢腾。
可相对于蒸蒸日上的魏王府,吴王李恪那边却是冷清到不能再冷清。
在宰相萧瑀离京之后。
最后那一拨聚集在他周围的官员们,也都漠然离去。
至今仍留在李恪周围的,也就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
远远无法同当年的蜀王之时,相提并论。
而这一切的始点,都要从李恪同当时还是小酒馆老板的李秋交恶时说起。
另一边,在太子东宫。
当听到了魏王李泰的一系列重赏之后,李承乾自然是心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不安。
随后,这股不安又转化为了极度的愤怒和怨恨。
“哼,他魏王无非就是带着群文人开设书馆,编了一本书。”
“怎就得到父皇如此封赏?”
“加上今天封赏的这些州府,他魏王的封地都已经有三十三州之多。”
“他一个连骑马都困难的人,拿什么去督管诸州军事?”
“又拿什么去领左武候大将军?”
“还有那雍州牧更为莫名其妙。”
“难道这天子脚下,整个长安城,都变成了那李泰的地盘了?!”
听着太子之愤怒,一旁的东宫近臣们也是纷纷叹息。
同时附和着太子,数落着魏王。
这时候,杜正伦微微摇了摇头,劝慰说道:
“殿下,关于魏王献上的括地志。”
“臣等几个人也都仔细瞧了瞧。”
“单单从这书来讲,确实是旁征博引,格局新颖,颇有见地。”
“而这魏王府受陛下之命广招天下人文,大开文学馆,也不过一年之久。”
“明摆着这套书是早就编纂好了的,只等着一个合适时机献给陛下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这括地志是什么时候编的?”
“其中魏王到底是出了多少力?”
“这笔功绩都是算在了魏王的头上。”
“陛下对魏王之大力封赏,也有给殿下您和诸多皇子的施压之意。”
“这也就是臣等早先多次相劝过殿下您的。”
“单单是忠孝,还是不够。”
“还需要做出属于殿下您所属的政绩才行。”
这杜正伦,身为如今的太子少师。
也是忠心耿耿的为太子李承乾着想。
可是多少文青、古板了一些。
他的这番‘谆谆教导’只能让李承乾更为的心烦。
丝毫也听不进去。
就在这时,一旁的汉王李元昌急忙笑着缓和气氛。
“呵,殿下,我倒是觉得,这魏王府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当初的蜀王李恪又如何?”
“不比现在的魏王风头盛?”
“可您看现在呢,大势已去。”
“这魏王李泰,早晚也是要一个结果。”
(https://www.eexsww.cc/124087/3576019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