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崛起大明 > 第298章 早朝争议

“放开我……”

郑鸿逵喝醉了,两名家丁要背他回去,他却怎么也不肯。

望着醉成一滩烂泥的四弟,郑芝龙怒火中烧,心想今晚的一切不都是因为这个蠢货而起吗?马鞭一抽,喝道:“背他干什么?让他自己走,走不了就死在地沟里!”

两个家丁背也不是,不背也不是,呆愣的站在原地。

年轻的郑森知道父亲的心境,于是小声劝道:“父亲,钱财乃身外之物,何必太在意?何况银子大部分都是用在了登州水师。如今内外战事不断,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我郑家身处东南,无论是关外的建虏还是中原的流贼,都离我们太远了,有力也使不上。如今朝廷调孩儿到登州,太子又大量购买硫磺,怕是在为下一场大战做准备,若是真的有战事,不管是渡海攻击建虏,或是越山东剿除流寇,我郑家都大有可为啊!”

“闭嘴!你知道什么?”

郑芝龙怒瞪儿子一眼,拨马前行。

郑森涨红着脸,被父亲呛的说不出话来。

  对父亲的私心,他心知肚明,而对如何前行,他和父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御酒的威力真不是吹的,直到回了后堂,朱慈烺的脑袋都还是晕晕地,不过

心情非常好,因为今晚的目的都达到了,既让郑芝龙出了血,也布下了市舶税这个后招,更以郑芝龙的名义,为天下商人向朝廷助捐起了一个好头。

大明朝廷实在是太缺银子了,但商人们却不缺,但商人们宁愿将银子藏在地窖中,也不愿意拿出来共体时艰,这一点和清朝中后期,清廷财政困难,商人们踊跃拿银,供朝廷使用,产生了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完全不同。

究其原因,除了商人自私自利,大明重农抑商,商人地位得不到保证之外,朝廷的信誉也是很大的关键。

把银子借给朝廷,谁知道朝廷还不还?

朱慈烺要改变这一现象。

而以“市舶税”为抵押,向福建海商借银,就是他商鞅变法、城门立柱的第一步。

不管郑芝龙找到几个白手套,朝廷都要给那几人“颁匾额”“发证书”,并且实实在在地还钱,如此方能取信于民,以后再遇到财政危机,商人们也才敢把银子借给朝廷。

而现在唯一要担心的是,如果朝臣们知道了市舶税被抵押出去的事情,会如何反应?

弹劾朱慈烺已经不在意了,而昨天进宫之时,他也将抵押市舶税的利弊详细讲给了崇祯帝听,崇祯帝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但表情却是默许了,比起一年只能收四万两银子的市舶税,抵押出去一次可以有八十万两,等于是一次将二十年的税银都收了上来,对缓解朝廷财务危机有巨大帮助,何乐而不为?

这比崇祯十二年,崇祯帝低声下气的向勋贵们募捐可体面多了。

朱慈烺担心的是,如果朝臣对这件事非议过大,会影响到郑芝龙的后续决定,虽然郑芝龙没胆量造反,但拖拖拉拉,见机行事是绝对有可能的,因此绝不能让朝臣们的非议影响到郑芝龙。

而明天的早朝就是关键。

  次日早朝。

群臣发现,太子又上朝了,不过却依然是一言不发,不管朝堂上吵的多热闹,他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句话也不说,今日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两淮盐政,另一个是中原剿匪。相比于后者,前者讨论的热烈度更高,从左懋第查盐不力、两淮盐运使冯导研、监盐太监杨显名的罪责、盐政的弊端,一直到两人的继任人选,朝臣们都吵的不可开交。

朱慈烺凝神静气,看似不在意,但朝臣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印在他心里,东林,非东林,而东林又分南东林、北东林,有像吴甡这样的孤鸟,也有像吏部尚书郑三俊偏向首辅周延儒的骑墙派。什么人什么派,表面上分不出来,但仔细揣摩他们所说的话,却能琢磨出一二来。

也有例外的人,比如内阁四臣,表面上他们都属于帝党,但细究下来并不完全如此,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小九九。当然了,不管东林还是非东林,每个人都是在为朝廷,为帝王在服务,不管他们吵的多厉害,归根结底,还是要帝王来做最后的决断。

但有时候却很难决断,比如今天的吵闹。

其实关于盐政的弊端,太子提出的盐政四法已经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但因为最重要的第一条,废除食盐专卖被内阁给否决了,因此盐政改革就成了一个半吊子。即使如此,也还没有在全国推广开来,照内阁的意思,先在山东实验,有一定的经验教训之后,再在全国尤其是盐业重镇两淮推广。

直到今天,山东的实验都还没有正式开始,山东巡抚和盐运司的官员还在扯皮中。

朱慈烺心中焦急,但却也没有办法。

今天讨论的不是山东,而是两淮。

对如何处罚冯导研和杨显名,谁接任两淮盐运使,各方人马都很有意见,也都很有想法。

终于,御座上的崇祯听够了,也听烦了,又或者他急于向群臣宣扬他今早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早朝之前,太子就将好消息告诉了他,并将昨晚经过简单向他讲了一遍,崇祯听了大喜,本来他是怀疑的,他不觉得太子能让郑芝龙拿出八十万两银子的巨款,但事实却让他惊喜,八十万两银子,几乎相当于是北方数省一年的赋税总额啊,郑芝龙和福建海商说借就借了,忠臣啊。

但惊喜之后,崇祯帝却又愤怒了---郑芝龙居然有这么多银子,就算他做过海寇,但那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难道这些年他一分银子也没有花吗?又或者他背地里仍然在经营海寇的勾当,要不就是贪墨了军饷?不然怎么可能一下拿出这么多银子来?所谓海商出借,不过是遮人耳目的小伎俩罢了,还瞒不过他这个察察天子的眼睛!

可恶。

除了银子,郑芝龙又有没有其他恶迹,是他这个天子所不知道的呢?

(https://www.eexsww.cc/123205/3565556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