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崛起大明 > 第474章 谋晋商

李国祯父子的争执,朱慈烺现在尚不知道,不过就像李守锜预料的那样,朱慈烺已经起了杀心。赵直不能白死,李国祯必须一命偿一命,哪怕他是小襄城伯也是一样!

但现在当务之急是安慰赵敬之。

中年丧子,这样的打击说是晴天霹雳一点都不为过。

朱慈烺亲笔写了一封信,向赵敬之表达自己的歉意,写着写着,忍不住就叹息,心情也愈发沉重起来。

赵直之死,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思虑不周,他想到了京师的粮商会用各种手段挤兑京惠商行,但却没有想到,最后的突破口却是在京营自身,现在赵直不在了,京师总行无人坐镇,平抑米价的行动,还能延续吗?更可怕的是,赵敬之在江南买粮运粮的事情,还能不能继续?一旦赵敬之撂摊子,短时间之内他根本无法找人代替,而河南的流民是不等的,一旦没有粮食,填不上他们的肚子,那百万流民随时都可能再起,剿匪成功的成果,瞬间就有可能会毁于一旦……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李国祯!

“令郎之仇就是本宫之仇,本宫必报之~~”

朱慈烺最后写道。

给赵敬之写完信,朱慈烺又派人通知河南巡抚高名衡,令他早做预防。同时给军情司发下严令,令他们注意京惠商行在各地的动向。

……

从怀庆府到潞州卫,三百多里的路程,朱慈烺走的极度郁闷,始终担心京惠商行出此大事之后,赵敬之会支撑不住,连带着河南的赈灾也会受到大影响。吴甡看出了太子心情很不好,小心的问,朱慈烺却摇头,虽然吴甡是他的亲信,也是一个值得托付的老臣,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适合告诉吴甡。

直到收到赵敬之的回信,朱慈烺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情也才稍微安稳了一些,随后忍不住红了眼眶:赵敬之,识大体啊。

赵敬之的回信很平静,信中他说他会回京师亲自坐镇,江南买米和运米之事,交给次子赵桓和几个亲信掌柜,保证不会耽误了太子殿下的大计。对于长子赵直之死,只字不提。

而就在接到赵敬之书信的同时,一封从京师发来的请罪书也送到了朱慈烺的面前。

是李国祯。

朱慈烺压着火气打开了看,看完之后,冷冷一笑。

李国祯百般狡辩,但却改变不了妄意杀人的事实。

……

八月二十九日,朱慈烺抵达潞州卫。

山西巡抚蔡懋德,总兵周遇吉于三日前就已经到达,此时正在城门前迎接。

这两人都是大明忠臣,朱慈烺一直敬仰,今日总算是见了。

蔡懋德标准的文士模样,面容清瘦,三缕长髯,只是眼睛有点不好,照现代说,是近视,而且还比较严重,说话看人总是眯缝着眼睛,背也有点驼,无甚官样,若非身穿绯红的官袍,说他是乡间的教书先生,会有人更相信。

而这一路行来,山西境内虽然土地贫瘠,旱情不减,但民情却还算是稳定。路上经常看到有大批的饥民在官员的带领下修缮河道,挖掘水井,施行的想必也是以工代赈的办法。大一点的市镇,都会有固定的粥棚,饥民们排队领粥,秩序井然。由此可知,身为山西巡抚的蔡懋德做了不少的事情。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山西虽然大旱,但却没有发生贼乱,一来山西人多经商,不仰赖土地,二来蔡懋德处理旱情和贼乱,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又或者说,对境内旱情和贼情的处置,蔡懋德萧规曹随,一直都遵循吴甡当年留下来的好办法。

一路而来,望着三晋大地,前巡抚吴甡颇多感慨。看到民生艰难处,有时还会黯然落泪。

周遇吉是猛将,在朱慈烺想象中,应该是身材高大,虎虎生威,不想实际上周遇吉却是一个身材一般且偏瘦,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中年汉子,但目光炯炯,面色坚毅,额头眼角的疤痕清楚的表明了他沙场悍将的身份。

“快起~~”

当两人拜见时,不等田守信喊礼,朱慈烺就亲手去搀扶。

蔡懋德和周遇吉都是惶恐。

太子不但是国本,而且刚刚统军取得了开封大捷,一战击溃了李自成,生擒罗汝才,这是督抚都没有取得过的功绩啊。太子明明可以走彰德,保定,但却绕道山西,显现出对山西的重视,作为山西的文武之首,两人都有点小忐忑,担心出什么叉子,现在被太子一扶,两人心中更觉得没底。

两人的紧张,朱慈烺感觉到了,他温言而笑,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聊山西的风土人情,又有吴甡在旁边搭讪,蔡周二人才渐渐放松下来。

  和忠臣见面,朱慈烺心情大好,一时忘记了李国祯的烦恼,在众人的陪伴下登上潞州城头,遥望城里城外。

潞州古称上党,所谓居山之高,与天为党,是为上党。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为了争夺此地,秦国和赵国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死于此处。唐宋之时,这里都曾爆发激烈的战斗。

历史已经远去,但峥嵘犹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东渡黄河,出兵山西,进击京师之时,派刘芳亮为侧翼,进攻潞州,明军溃败,分封在潞州的沈王逃散,刘芳亮顺利和李自成的主力汇合。

潞州的城墙是嘉靖七年(1528年)刚修的。城池呈方形,城墙高约三丈五尺,厚二丈,完全由砖石砌就,城东西长五里,南北长七里,整个周长有二十四里,虽然比不上太原和大同,但却足以傲视一般的府城了。

因为李自成已经在开封溃败,朱慈烺已经不担心他会在崇祯十七年,率领大军向京师进发了,作为京师的侧翼,潞州不会再遭到李自成的攻击,因此朱慈烺登上的虽然是潞州城头,但谈最多的却不是潞州,而是辽东、宣府、大同、三镇的防御。

朱慈烺想要更多的了解周遇吉---虽然历史已经证明周遇吉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忠臣,但历史记载有时候也会有偏颇,还是自己亲自了解一下更放心。

周遇吉辽东出身,对边镇形势极为熟稔,凡太子的问题,他几乎都不需要怎么想,随口就能答出,说到伤心处,这个钢铁的汉子忍不住红了眼眶。。

朱慈烺暗暗感佩,又看周遇吉麾下的亲兵,都是魁梧能战之士,知道周遇吉练兵有一套,历史上能在宁武关杀得李自成心惊胆战,绝非是偶然。而那个重任交给周遇吉正是合适。

李自成兵败,河南危局缓解,而紧靠河南的山西,自然也就不用那么紧张了,朱慈烺想着,周遇吉之才用在山西可惜,有一个更重要的地方,更需要周遇吉这样的猛将驻守。

那就是宣府。

宣府,曾经是明九边军镇之首,随着建虏的崛起,渐渐让位于辽东,不过宣府的位置依然十分重要,因为位在京师西北,为京师屏翰,辽东失守,还有山海关,但如果宣府失守,敌人可就直接开到京师城下了。甲申之变就是如此,大同和宣府总兵不战而降,为李自成打开了进京的道路,原本被周遇吉杀的已经失去进京信心的李自成,重新精神大振,但使大同总兵姜镶,宣府总兵王通能有周遇吉一半的忠心,甲申之变就不会发生。

松锦之战后,九边精锐丧于松山,九边总兵也发生了大变,杨国柱,王廷臣等人战死之后,接替他们的都是庸碌无能、且没有忠心之辈。

现任宣府总兵王通就是如此。

朱慈烺急于撤换王通并不是因为他会在崇祯十七年投降李自成,乃是因为在他下一步的战略中,宣府有可能一改此前没有被建虏攻击的情况,转而变成建虏报复和攻击的重点。

因此,他必须早做预防。

……

第二天早上,朱慈烺启程离开潞州,蔡懋德周遇吉等山西文武惊讶的发现,东宫典玺田守信居然没有跟随太子离开,而是带六十个锦衣卫留了下来。

“蔡抚台,周总兵,田公公留在山西,是有一件公干,希望到时你们两位能配合他。”临行前,朱慈烺很严肃的叮嘱蔡懋德。

蔡懋德一头雾水,不明白太子所指何事?但不敢问,而田守信带锦衣卫留在山西,并不违背任何律法,他也没有办法干预,这一点明朝和清朝不同,清朝太监私自出京,留驻地方是死罪。

“是,臣明白。”蔡懋德相信,太子殿下绝不会妄为。

朱慈烺不和田守信多说,只微微点头。

田守信面色凛然,深深一躬,意思是殿下放心,奴婢必完成任务!

离开潞州后,朱慈烺带着三千营和武襄左卫急速行军。走黎城,到涉县,过武安,直达广平府,两天后到了真定府。

夜晚,朱慈烺接到了萧汉俊传来的最近情报。小福王的任务完成之后,萧汉俊就去了宣府,去执行另外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此时看着萧汉俊传回的情报,朱慈烺欣慰微笑,虽然有点赶,但萧汉俊还是按期完成了任务。

“镇远~~”朱慈烺道。

“在!”中军官佟定方从外面走入,抱拳听令。

“京营走到哪里了?”

“前军刘肇基已经到了保定府。后军吴襄还在顺德府。”

“给刘肇基传令,令他执行我交给他的野训密令。”

“是。”佟定方领命退出,急急去传令。

接着,朱慈烺摊开笔墨,开始写一份紧急奏疏。

“哒哒哒……”

保定通往京师的官道上,打着飞龙旗的京营前锋大军正在急速行军,已经是下午申时,落日渐渐西沉,照往常,大军已经应该找寻扎营的地点了,等明日进京,但京营大军却没有停下的意思。军旗如海,长枪如海,士卒们已经有所疲惫,但阵型依然保持齐整,铁甲锵然之声随着急促的脚步声,踏起烟尘无数。

两边的商队和百姓都是驻足观看,同时窃窃私语,开封大捷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天下,都知道太子亲征击溃了李自成,活捉了罗汝才,是官军近年来少有的大胜,连杨嗣昌都没有做到的事,居然让太子爷完成了。

而眼前这支队伍,就是太子亲自抚军的京营,盔明甲亮,队伍严整,果然是比那些地方上的乌合之众强多了。

“太子,英明啊~~”

“是啊,愿天下早点太平吧。”

前锋过后,中间的将旗下,一名顶盔掼甲的大将正在阅读刚刚传来的军令,却是刘肇基。看完之后,他翻身下马,向后方抱拳,肃然道:“臣谨听令。”转身命令中军:“立刻召马副将、杨千总来见我。”

“是!”

很快,马进忠和杨轩就赶到了。

当着他两人的面,刘肇基将太子临行前交给自己的一封密令,捏去蜡丸,打开信封,看完之后,再交给两人,三人都看罢,马进忠和杨轩抬目看向刘肇基。刘肇基脸色凝重的道:“殿下的命令很清楚,此次野练是绝密,除我三人,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再不许其他人知道行动的路线和目标,如果出了叉子,你我三人同领死罪!”

马进忠和杨轩抱拳:“谨听令。”

刘肇基点头,道:“地图!”

中军取过地图。

刘肇基在地上铺开了,三人蹲在一起,商定了一下行军的路线。

最后,刘肇基说道:“那就行动吧,照太子的命令,我们的目标是宣府,在鹞儿岭附近扎营,尽量不要惊动宣府本地的驻兵,本副将领杨轩在前,马副将在后,兵分两路,予七天后抵达鹞儿岭,扎下营寨,等太子到来。期间若遇到当地驻军询问,一律以京营野练,各军勿惊以为回答!”

马进忠和杨轩默默不说话,两人都有点怀疑,太子为什么要令他们去鹞儿岭?

真是野练吗?

京营野练并不新鲜,从精武营到神机营,都有长期在城外扎营操练的经历,但范围都在京师一百里之内,最远不过到延庆,即使是董朝甫的夜不收,大部分的时间也都是在密云,蓟州一代训练,这一次怎么跑到宣府了?再者,刚刚结束开封之战,长途行军归来,士卒疲惫,这个时候进行野练,好像不太适宜。

太子殿下那么睿智的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

马进忠是流贼出身,一向都谨小慎微,想了一下,问:“跨界到宣府不比在京师周围,如果……不幸被宣府方面发现了,宣府巡抚令我们回军怎么办?”

————

感谢老粉“无忧无虑k书、空灵桥、归来依旧少年、”新粉“书友160827130812620旭日东升、书友160920195252812”的打赏,因为延迟,所以感谢的迟了,望见谅。

(https://www.eexsww.cc/123205/35655388/)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