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所山下。
黄尘滚滚,大军云集。
什克腾旗的蒙古骑兵一分为二,呼哬着,向前奔驰。
虽然是一分为二,人马比明军少,但蒙古人并不畏惧,在他们的内心认知里,不要说明人,就是东边的满洲八旗,论骑射之术,也比不过他们。
“哒哒哒哒~~”
马蹄急促,双方变阵。
蒙古人使用骑兵冲击,最擅长的就是一个V字形的包抄队列,尤其是遇上步兵。只要这么让他们包住了,先弓箭再骚扰,不停的逼近,待步兵反击,他们却又策马远离,这么反复的放鸽子,最终,被包围的步兵会精疲力尽,精神崩溃,然后他们一个冲击,就可以将步兵全歼。
即便不是步兵,遇上明军骑兵,这个战术依然有效。
后来,明军骑兵也学到此战术,但实际应用起来,却远没有蒙古人那么娴熟。
“哒哒哒哒~~”
明军也是V阵。
而此时,本塔尔已经辨认出,两股明骑兵,战马精良,训练有素,分别是明国的三千营和周遇吉率领的宣府骑兵。
而两股明军的V字冲锋阵,都有点不寻常,感觉他们挨的极密,一个接一个,相邻的两个骑兵只差一两步,随时都可能会撞在一起。
这是什么战术?
明人疯了吗?就不怕撞在一起吗?
即便不撞,如果要转向怎么办?
但此时此刻,本塔尔也顾不上多想,只能呼喊:“呼哬~~杀~~”
……
双方以V对V,急速相撞,最先交锋的不是中间的主力,而是两翼的边锋。
眼见快要临近一百步,蒙古骑兵纷纷摘下短弓,搭上弓箭---蒙古短弓最大的优点不是射程,而是射速。从七十步两军相遇,进入弓箭射程,到双方战马驰近,这短短地七十步,优秀的蒙古骑兵可以连射出三支箭,继而放下弓箭,用弯刀迎战,同样距离,同样战马奔驰的速度下,明军骑兵却不能做到,而一个人多射出一到两支箭,那么,同样的人数之下,他们挥洒出去的火力,就会超过对方一成,这也是蒙古骑兵驰骋天下的一个绝招。
今日同样,蒙古骑兵在一百步抽箭张弓,准备对明军连续倾射箭雨。
但九十步,八十步……
蒙古人还没有来得及放箭,就看见对面奔驰撞来的明军骑兵,手里都举起了一个短短地什么东西。
随即,“砰砰砰砰~~”白烟冒起,一枚枚肉眼难见的铅弹呼啸而出,向他们急射而来。
原来,遂发短铳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尝试,已经定型并且开始大批量的生产,最先装备短铳的就是三千营的骑兵,上马之前,先装好了火药和铅弹,然后等到敌人临近,进入八十步之后,立刻抢先开枪射敌,比之弓箭的七十步,遂发短铳八十步的射程,不止是多了十步,更是占了开火的先机。
蒙古人猝不及防,两边边锋瞬间就倒下了很多,不是本人中弹,就是战马中弹。
---蒙古骑兵全部都是轻甲,有的甚至没有甲,遂发短铳的威力和射程虽然弱于遂发枪,但对付他们,却是绰绰有余。
战马嘶律律的悲鸣中,蒙古人原本严整的V字形,一下就散乱了不少。
而后,三千营骑兵将短铳塞回腰中,取出挂在马鞍上的短弓,战马奔驰之中,又向蒙古人倾射了一轮箭雨,最后挂了短弓,摘了长刀,向冲撞而来、但脸上已经露出惊慌的蒙古骑兵砍去!
---砰砰砰。
双方撞在一起。
刀剑相交,战马悲鸣,痛苦落马之声,响成一片。
因为有遂发短铳的相助,原本在第一轮的弓箭急射中,一直都于下风的明军骑兵扳回了一城,不但没有吃亏,反而是占了大便宜。
“撤~~”
当见到明军骑兵阵中白烟冒起,己方骑兵纷纷落之时,本塔尔就知道自己失策了。
可恶的明人,居然将火器用到了骑兵身上,也不知道他们的短铳是如何造出来的?
怪不得他们会密集的挤在一起,原来是为了最大发挥短铳齐射的威力。
但此时此刻,也顾不上多想了,本塔尔拨转马头就跑。
其他蒙古骑兵也迅速的掉头而走。
骑射之术,蒙古人天下第一,逃跑之术,蒙古人亦是第一,不论当年朱元璋朱棣,还是后来的黄太吉,在和蒙古人的交手中,都很难全歼对方,茫茫大草原,好像总是眷顾蒙古人,令他们即便大败,而可以逃回很多年,这也是蓝玉跋涉数千里,杀到贝加尔湖,直捣北元老巢的原因,因为只有在老巢里,为了卫护家眷,蒙古人才不会轻易逃脱,也只有如此,才能彻底的歼灭他们。
本塔尔的什克腾旗急急逃走,但明军骑兵却没有追赶,他们打扫战场,原地警戒,飞龙旗之下,三千营主将虎大威,一脸喜色,笑开了怀。
“哈哈哈哈,痛快,痛快啊~~”
----短铳之术,三千营已经操练好一段时间了,今日是第一次使用,虽然杀敌不多,只令什克腾旗扔下几百具尸体,但却已经显出了运用的效能和实际的威力。以后但有遂发短铳,明军和蒙古骑兵面对面的冲锋,就不会再吃蒙古弓箭的亏了。
……
“援兵来了,援兵来了~~~”
山脚之下,正在死守的杨轩部,见到远处原野中的滚滚黄尘和蒙古鞑靼忽然往西南调兵,立刻明白,大明援兵来了。袁枢带人大声呼喊,明军士气登时就是大振。
而围攻他们的林格尔旗,却显得战力不足。
----宝利德事情败露,被阿济格索拿,送往沈阳,扎布被任命为临时旗主,但他血脉不够尊贵,对部众的号召力不够,因此,看起来很是热闹,林格尔旗围住了杨轩的残兵,四面猛攻,但实际上却并没有什么太激烈的战斗,双方只是用弓箭和鸟铳对射。
扎布十分着急,连砍了两个怠惰的部下,不过却依然不能激发部下的奋战之心,面对阵型严整,战意坚强的明军方阵,他干着急没办法。
……
明军兴奋。
与之相反,什克腾旗的快速败回,令各个蒙古亲贵吃惊不已。
阿济格更是愤怒。
“本塔尔,废物!”
不过最终阿济格还是强自压住了火气,等本塔尔到了面前,下跪请罪之时,他冷冷询问战事的经过。
当听到来的乃是三千营和宣府骑兵之时,阿济格眼中的怒气,登时就不见,带之的是一种惊讶和不安---虽然不情愿,但他却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隆武小皇帝识破了他的声东击西之策,派出了三千营和宣府骑兵的主力,救援渤海所了,照常理推断,跟在三千营和宣府骑兵之后的,必然也是明军的步兵主力。
也就是说,阿济格想要突袭明国京畿的策略,已经是失败了。
当听到明军骑兵使用短把鸟铳,在马上齐射,瞬间就打断什克腾旗的队列之后,阿济格的脸色已经变成了凝重,明人又出新战术和新武器了,也怪不得本塔尔会败。
但这并不表示他会轻放本塔尔。
“区区两千明军就让你败回,本塔尔,你实在是丢蒙古勇士的脸!”
“前锋败逃,乃是重罪,念在你是我大清忠臣的份上,本王给你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阿济格面色冷冷,马鞭向前一指:“聚拢人马,再次出击,这一次,本王率领大军,亲自为你压阵助威。若是再敢擅自逃回,坠我蒙古勇士的声威,就休怪本王无情了!!”
本塔尔爬起来,
正要咬牙切齿的领命,就在这时,“哒哒哒哒~~”一个蒙古探骑忽然疾驰而来,到了阿济格面前翻身下马,跪报道:“王爷,西面,南面,东面,皆由明军出现,从军旗看,有明国京营三营,保定兵,通州兵,昌平兵,玉田兵,他们行军极快,人数极多,其中南面旗帜最多,兵马最盛,顺着官道而来,将整儿原野都塞满了……”
听到此,蒙古亲贵都是色变。
阿济格急忙登上高处,向南面望去。
----黄尘渐渐从地平线滚起,先是一点一线,继而蔓延开来,变成了滚滚土流,同时的,由远及近,隆隆隆隆,一种沉闷的脚踏大地的声音,也渐渐传来,虽然没有数万战马一起奔驰那么震撼,但却也同样震动人心。
只听声音看黄尘就可以知道,明军最少怕是有数万,甚至是十万人。而从距离推断,明军距离他们,已经只有三四里了。
站在阿济格身边的蒙古亲贵都惊,有人小声嘀咕:“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明军?”
显然,面对大明重兵,他们的信心已经有所动摇了。更有人想,如果数万明军都如山道口的明军那么难缠,今日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可能是胜了,甚至有可能会大败,不如撤退吧……
但这句话,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和阿济格说。
---在阿济格的人生字典里,根本没有不战而退四个字,谁敢让他退兵,他一定会撕了谁。
阿济格脸色发青,他知道,他必须做一个选择了,如果是过去,他一定会毫不不犹豫的命令蒙古骑兵突击,趁三路明军刚到,立足未稳,冲杀来去,就在这渤海所山下,和明军来一次大决战,在野战中,一举解决明国的全部主力!
但今日,他却是犹豫了一下。
一来,蒙古骑兵尚没有完全下山。
第二,事情很明显,隆武小皇帝已经识破了他声东击西的策略,对渤海所早有准备,原本应该在宣府的宣府骑兵,以及京师的三千营都出现在了渤海所,现在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兵马数万,俨然是决战的姿态,难道隆武小皇帝有十足的胜算?又或者是布置了什么阴谋诡计?
第三,经过去年前年的两次入塞之战,阿济格对明军的实力,已经有了重新的认识,他知道,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看明军了,如果明军真有数万人,兵力超过蒙古,能不能战胜,还真是一个疑问。
第四,今日除了一千正白旗的白甲精锐,其他都是蒙古兵,而蒙古兵的战意并不坚定,是否能遵照他的命令,猛冲猛打,他心里是有疑问的……
……
不过危急关头,阿济格也不顾不上么多了,一旦明军大兵赶到,三面合围,他这三万蒙古骑兵就危险了。于是他转身回头,环视站在身边的蒙古亲贵,不惊反笑,信心十足的笑道:“哈哈哈哈,明军倾巢出动,看来是要和我大清决战了,只可惜,其统帅无能,不会用兵,面对我大军,居然还急速行军,一点都不知道珍惜体力,此正是萨满天神赐给我们的好时机啊。”
说着脸色一沉:“罗额尔德尼,巴札木苏,传本王的命令,不必等全军下山了,各部游骑立刻对明军展开攻击,用我蒙古勇士的弓箭和弯刀,杀明人一个片甲不留!”
巴札木苏,是哈刺慎(喀喇沁)左旗旗主,这一次,因为入袭的渤海所长城距离哈刺慎左旗只有两百余里,因此,阿济格也调动了哈刺慎左旗,作为旗主,巴札木苏郡王,亲率五千哈刺慎骑兵以为相助,但不同于张家口塞外四旗,他哈刺慎左旗主要任务是辅助,因此,在这之前,阿济格并没有调动他,但现在明军大兵赶到,事危急,阿济格不能不用他了。
“嗻!”
各个蒙古亲贵和大小将领都是答应,下了高处,各领兵马,准备出击。而刚才逃回的什克腾旗重整兵马,再为先锋。
此时此时,大约八成蒙古骑兵都已经连人带马下山,但仍有两成在下山的道路中,而京营杨轩和密云兵的顽强固守,也依然还在进行中,所以蒙古兵一次又一次的发动攻击,但没有大炮相助,在明军严密的阵型和犀利的鸟铳面前,他们每一次的冲锋所换来的,不过是一具又一具的尸体。
……
“呜呜~~”
蒙古号角在原野里鼓荡,蒙古人排列马队,大声鼓噪,鼓舞士气,准备出击。
而这时。
那从地平线上卷起的滚滚黄尘,越来越近,在冬日那并不温暖的阳光照耀之下,清楚看到,明军旗帜遮天蔽日,兵马浩浩荡荡,车轮辚辚之中,隐隐还能听到“咚咚咚咚”的行军小鼓之声。
……
(https://www.eexsww.cc/123205/3565488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