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44章 涡扇10的产能分配

不管栗亚波怎么想,反正答辩评审组的人选,就这么定下来了。

    也就是去年常浩南毕业之后,杜义山就正式退休颐养天年,否则非得再多出一个不可……

    “老师……”

    唐林天走后,人都麻了的栗亚波来到常浩南旁边,露出一脸心有余悸的表情:

    “我只是本科毕业而已,这未免……”

    “也别太担心,正常准备就行”

    常浩南此时正低头看着栗亚波的论文,头也没抬地回答道:

    “你这篇论文的内容,水个硕士毕业都问题不大,不管来的是谁,都不可能难为你的。”

    无论本科还是硕博,毕业设计通过与否的关键还是盲审。

    盲审没问题,那答辩过程只要表现得不是特别离谱,就不至于被卡毕业。

    最多就是在台上难看点而已。

    当然,话是这么说。

    作为当事人的栗亚波,肯定该紧张还是紧张的。

    尤其他在毕业之后还打算继续深造,肯定还是要给自己的论文争取一个好的评价。

    “栗子,你这脸怎么白成这样?”

    回到宿舍之后,一个室友很快发现了栗亚波的不对劲。

    “要答辩了,紧张。”

    后者躺在床上,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我去……你还紧张?”

    另一名室友语气夸张地戏谑道:

    “你老板不是才刚搞了個惊天动地的成果出来么?”

    “就是,评审老师哪怕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不可能难为你吧?”

    “再说本科的毕业论文,不都是随便搞一搞,走个过场就醒了么……”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话题也逐渐从栗亚波的导师聊到了各自的毕业设计。

    乃至于各自的未来。

    “唉……”

    躺在床上的栗亚波叹了口气。

    显然,他的这些室友们还不清楚,自己将会面对的,是什么魔鬼级别的阵容……

    “总之你们几个……尤其是老白和吴胖伱们俩要读研的……我还是建议好好准备一下……”

    很快,就到了答辩的日子。

    本科生的答辩跟研究生不同,是一个学院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对应同一批答辩老师。

    整个过程基本上要从当天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

    所以,作为评审之一,常浩南这天特地起了个大早,提前大概一小时就赶到了学校。

    但是,走廊里仍然已经站了不少人。

    毕竟进入6月份,除了本科生以外,同样也是研究生答辩的高峰期。

    而在人群当中,常浩南碰巧遇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周书万。

    这个时候,对方也同时注意到了他。

    “南……常……常教授,你这是……”

    在看到常浩南的那一瞬间,周书万脑中瞬间闪过了一种最恐怖的可能——

    自己过去的同学,要来当自己的答辩评委了……

    “哦,我来这看一下本科生的答辩情况。”

    周书万松了口气。

    然而常浩南紧接着又问道。

    “你呢?我记着你们课题组实验室不在这吧?”

    “我……”

    周书万两眼一黑,表情顿时绷不住了:

    “我当然是来毕业答辩……”

    “……”

    常浩南发誓,自己确实是忘了。

    本科毕业三年,按照正常进度,那可不就是硕士的毕业答辩么……

    这整的实在有点尴尬。

    “那……你后面还继续读博么?”

    他赶紧转移话题。

    “肯定要读。”

    周书万也知道常浩南刚才不可能是故意的,稍微调整心态之后点了点头:

    “在航空救生装备这块,咱们国家之前连系统性的研究都少有,前两年跟十一号工程一起引入KD36D弹射座椅之后才算是逐渐发展起来,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歼11系列战斗机使用的是按照K36D图纸100%还原的HTY8,性能自然也和前者一样冠绝世界。

    但弹射座椅需要跟飞机进行适配,所以没办法把HTY8直接搬到其它国产飞机上面。

    战术飞机还好说。

    歼10配套的HTY5在极限弹射速度方面稍逊于HTY8,但至少也算是中规中矩的三代弹射座椅。

    而大型飞机,比如轰6,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甚至还维持着机组成员向下弹射的“光荣传统”。

    所以确如周书万所说,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就在二人刚准备结束闲聊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从常浩南身后传来。

    听起来还有些熟悉。

    “常总。”

    常浩南回过头。

    发现是刘高卓。

    十一号工程的总指挥。

    虽然跟常浩南的接触不如负责生产的何明那么多,但彼此之间也算是老熟人了。

    “您这也是被请过来……当答辩评审?”

    按照规定,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中必须有来自其它单位的成员。

    就像常浩南博士论文答辩时,就请来了袁相垭和钱老。

    “主要是来开会,顺便当个评委。”

    说话间,刘高卓也注意到了正在常浩南对面的周书万:

    “诶,好像就是给他来当评审……”

    紧接着又把目光移到常浩南身上:

    “你们……”

    “同学,是同学……”

    “……”

    一番解释之后,刘高卓总算理解了二人之间颇有些复杂的关系。

    “对了常总,有件事情,等会答辩结束之后,我想跟您单独说一下。”

    在走进对面的会议室之前,刘高卓凑到常浩南旁边低声说道。

    后者一愣,旋即点了点头:

    “可以。”

    “不过我这可能时间得长点,你下午四点钟到计算中心找我好了。”

    ……

    栗亚波答辩的过程,堪称一帆风顺。

    并没有发生常浩南替他舌战群儒的情况——

    要是连这点小场面都搞不定,常浩南当初也不可能把他招进来。

    不过,这可就苦了跟栗亚波同组的另外几个人。

    尤其是其中两个同样准备深造的。

    搁在平常,遇到尖锐一点的问题,老师还敢站出来帮着讲两句。

    而现在这个场面……

    三个院士,一个校长,再加一个常浩南。

    瑟瑟发抖.jpg

    总结起来就是——

    答辩答辩,只答不辩,一旦提问,疯狂道歉……

    当然,最后还是都给过了。

    毕竟……

    卡本科生毕业,那简直不是个人。

    而且京航的学生,再怎么划水也还是有个底线的,没有特别天怒人怨的情况出现。

    整个答辩流程结束之后,常浩南先是让唐林天把王元广和黄云伯二人送到了火炬集团的小食堂,而自己则单独回了趟办公室。

    刘高卓正如约等在那里。

    “刘总,您白天说的事情是……”

    二人在两张沙发上分别落座,常浩南开门见山地问道。

    “常总,是这样。”

    刘高卓解释道:

    “按照空军的需求,结合十一号工程改进项目的推进情况,我们准备向空军先期交付6架试生产批次的歼11B战斗机进行小批量领先使用。”

    “那这是好事啊。”

    常浩南给对方填了杯水:

    “无论是飞机本身,还是我们的动力,空军愿意接受小批量试用的话,进度都会快上很多。”

    刘高卓一手端着杯子,另一只手有些难为情地理了理头发:

    “主要是……我们厂想要尽量赶在今年年底之前把这批飞机交出去,但黎明那边的同志表示,到12月份之前,涡扇10A发动机最多只能提供6台,您看这……”

    常浩南懂了。

    这是来跟自己要产能的。

    因为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同时在推进,而两边都需要涡扇10作为动力,导致原本就不太高的产能更加捉襟见肘。

    尤其进入2000年之后,歼10A又一口气新造了03和04两架单座,以及05一架双座原型机,再算上备份,对涡扇10B的需求量一下就提上去了。

    分给A型号的产能自然随之降低。

    “唉……”

    思索半晌之后,常浩南叹了口气,开口回答道:

    “刘总,我直接跟你透个底,整个下半年,涡扇10的总产量顶了天就是10台,十号工程那边三架原型机在造,这就是3台,备份发动机总要留1台,所以这6台涡扇10A的产能,确实已经到头了。”

    “大家都是兄弟单位,我也不可能断了人家十号工程的供嘛……”

    话说到这份上,刘高卓也直到产能分配这块确实已经没辙了,只好试探着问道:

    “那……能不能考虑扩产?”

    常浩南摇头:

    “涡扇10的产能上不去,主要是我当初给涡轮叶片和涡轮盘设计的异型气膜孔确实过于复杂,目前用的电火花-磨粒流联用工艺,工时长不说,后面还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人工处理才能达标,但老师傅又只有那么几位……”

    “不是我不想扩,实在是扩不动啊……”

    由于华夏的高温合金材料不过关,所以为了保证足够的涡轮前温度,不得不给涡扇10的热端部件设计了极为复杂的气膜孔内部结构——

    甚至比上一世华夏用在涡扇15上面的孔型还要复杂。

    毕竟后者作为一台2020年代的发动机,已经可以用上相当先进的高温合金。

    设计难度反而小了不少。

    代价么……就是产能爬坡相当困难。

    从01号原型机的生产到现在,虽然总体工艺改进了好几轮,但因为“老师傅手活”这个决速步骤的存在,总产量愣是没怎么提高。

    在没有前世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常浩南只能一步步摸索着前进。

    而这,也是他当初决定涉足计算材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章完)

(https://www.eexsww.cc/108562/3679216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