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555章 科尔沁之战

纸牌下发到军中后,非常受到欢迎。

    在皇帝严禁军中赌钱后,他们对这种得到允许的游戏非常喜欢。

    尤其是纸牌的玩法非常多,除了原本的马吊牌玩法之外,还有接龙、升级、斗庄家等新玩法。

    很多精力过剩的士兵,喜欢在闲暇时玩纸牌。

    上面的建虏高层图象自然也被他们记住了,并且因为这些画像,纸牌被称为建虏牌。

    又因为是为了平定建虏,也被称为平虏牌。

    常用的游戏筹码也是子弹,取代被禁止的钱币。

    崔南伊同样很喜欢发到手中的纸牌,经常盯着千字牌上的豪格看——

    这是入侵朝鲜的建虏中,赏格最高的人。

    如果他能打死这个人,能获得东江领那么大的封地。

    这对于他来说,可谓世代基业。

    怀着这种想法的士兵很多,但是崔南伊却是最认真的一个。

    以前曾属于两班贵族的他,绝不愿意一直做个平民。

    尤其是跨过清川江,和建虏的小股骑兵相遇,用火铳和箭形弹轻易消灭对方后,他的信心就更足了。

    很多狙击小队的狙击手,享受到了单方面点杀的快感。对建虏的恐惧也一扫而空,把他们看了移动功勋。

    停留在东江领的建虏士兵也是风声鹤唳,因为他们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看到敌人是谁。

    尤其是豪格对此最恼火,因为他的镶黄旗,损失比镶蓝旗还要大。

    这是因为大明对两黄旗最为重视,功勋是普通建虏的一点五倍。

    狙击手自然更喜欢针对镶黄旗的士兵,观察手也更愿意找他们。

    这让豪格憋了一肚子气,感觉这次出兵,可谓处处不顺。

    在秋天这个丰收的时刻,建虏和大明朝鲜联军,展开了残酷的杀戮。

    明军和朝鲜士兵,逐渐从最开始的劣势,一点点把形势扳回来。

    靠着更优秀的武器,他们在小规模战斗上,已经不弱于建虏。

    大军则仍是守城,不和建虏正面作战。

    洪承畴在后方,一直收到请求,前线火铳手需要多配发箭形弹。

    这种能在两百步外杀敌的弹药,在面对建虏时太有优势了。

    使用弓箭的建虏基本上只能挨打,无法做出反击。

    就算他们的骑兵发现后冲过来,火铳手也有充足的时间躲藏。或者再次装弹,用箭形弹射中人马让对方停下来。

    很多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就这样建立了信心。他们对手中的武器,现在非常信赖。

    东江领长史陈子壮就提议,最好给每个士兵都配发几枚箭形弹,让他们远距离杀敌后,消除对建虏的恐惧。

    洪承畴对此也非常赞同,因为他也发现大明和朝鲜的士兵,最需要的就是破除对建虏的恐惧。

    只要能打死一个建虏,他们之后就更有信心作战。

    箭形弹正是这种利器,可以让建虏只挨打,很难做出反击——

    能够远距离杀敌的火炮,建虏现在还很少配备。而且火炮的移动不便,很难和火铳对射。

    所以他同样向朝廷请求,要多调拨些箭形弹。

    这种弹药,很可能是扭转战局的利器。
——
    远在京城的朱由检,在看到这些奏疏后,对于箭形弹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早有预料。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朝鲜士兵先发挥了它的威力。

    只能让他感叹朝鲜的射箭传统太强大,天生就适合使用箭形弹。

    这让他把朝鲜做战场的信心更充足了一点,认为朝鲜人在大明武器的加持下,能牵制更多建虏。

    再考虑到新一代燧发火铳已经正在试制,朱由检下令把燧发火铳和后装火铳都送去朝鲜做试验。

    御营和巡捕营新军正在使用的火绳铳,也被他从库存中调出了一万支。打算在新式火铳定型后,重新补充储备。

    箭形弹则因为制造不易,他只调拨了五万发。

    但是他把吕祥新定型的纸包锥形弹、一大三小球形弹,同样运了过去——

    这些为燧发火铳准备的弹药,同样也适合用于火绳铳。锥形弹的射程,也能超过弓箭。

    只是因为新军改用纸包弹需要更换操典,所以才暂时没有换。

    但是让朝鲜士兵使用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因为只训练了一个多月的朝鲜士兵,根本无法按照操典作战。

    所以对待朝鲜兵,大明采用的是速成兵的形式,只要能够发射火铳,就算是合格的兵员。

    这种士兵,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一个弓箭手,通常需要数年时间训练。

    要求低的长枪手,也需要练好队列。否则面对骑兵,会被一冲即散。

    不过到了火器时代,情况就发生变化了。只要是一个健康人,就能拿着火铳发射。

    队列训练稍难点,那就干脆不练。直接让士兵学会射击后,作为散兵出战。

    朝鲜北部多山的地形,也非常适合散兵伏击作战。

    洪承畴、曹变蛟等人对朝鲜士兵的训练,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用半个月时间让士兵学会基本的装填火铳,再花半个月时间实弹射击,让士兵知道基本的散兵作战口令。

    然后这种一个月速成的士兵就会被送到战场上,和建虏展开战斗。

    经历几场战斗还能活下来的,就能称得上老兵。

    大明再挑选有战斗意志的老兵进行训练,把他们训练成精锐。

    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源源不断地训练士兵,然后投入到东江领前线去。

    这种训练方式的优点是非常快,能够迅速扩充大量兵员。

    缺点就是比较费命费钱,士兵损失会很大,还有很多火器会损毁。

    但是大明官员对此不在乎,因为损失的朝鲜士兵只要没有大明公民身份,就不会计入大明军队战损。

    无论朝鲜士兵伤亡多少,朝廷都不会责怪他们。

    至于火铳的价格,相比长枪和弓箭并不贵。尤其是使用铅弹时,相比箭矢的成本还更低。

    就连大明装备院精心制作的火铳,价格也不过四两多。相比建虏的首级赏金,可谓是低多了。

    所以朱由检决定,给朝鲜士兵提供更多火器,让他们牵制建虏。

    同时为了防止朝鲜士兵上了战场就拿着火器逃跑,他决定把派去朝鲜的新军,都授予宪兵队的权力——

    可以在战场上直接执行军法,用严酷的刑罚,减少逃兵概率。

    需要生产的燧发火铳数量,更是被他从二十万提高到五十万。

    燧发火铳从原本打算用于精兵的武器,向炮灰武器转变:

    “五十万支还有可能不够,需要一百万、二百万。”

    “按照一杆燧发火铳五两银子估算,一百万杆就是五百万两银子——”

    “相当于辽东一年的军费,孙承宗打造的辽东防线实在太费钱了!”

    越算越觉得养着关宁军不划算,朱由检已经打算在大凌河防线稳固后,削减辽东军费。

    把关宁军迁往其它地方分配土地,降低辽饷支出。

    如果因此能省出一百万两,他就能打造二十万支火铳。

    发给朝鲜的速成兵,都会更有成效。
——
    辽东督师孙承宗,此时也很有压力。

    因为一年多下来,他发现在原本在辽东属于主角的关宁军,现在成了看客。

    皇帝让东江镇出击、让满桂等人出击、甚至东宁岛调来东宁兵出击……就是不让关宁军动弹。

    唯一动的两次,还是何可纲挑选兵马帮助东宁兵修筑大凌河堡,还有前段时间黄龙和周文郁各带一个营去支援旅顺。

    这让关宁军上上下下都有种失落感,觉得朝廷不看重关宁军。

    孙承宗作为督师,这种感觉更深。他觉得皇帝虽然说得很好听,给他的权力也很大,其实却不重视。

    尤其是枢密院成立之后,经常用信鸽、臂板通信等方法,直接指挥军队。

    东江镇等关宁军之外的辽东军队,也更愿意听从枢密院,对他这个督师却不怎么理会。

    这让孙承宗越来越感觉,他这个辽东督师和关宁军正在边缘化。如果不立下新功,下一步就是被裁撤。

    对此怀着忧心的他,来到前线的锦州城,和关宁军的高级将领商议要怎么做。

    茅元仪在锦州担任护军都尉,他是很感激当今皇帝的。

    因为皇帝不但重用了他,还给他特赐元士出身,让他面对进士时,不用再低声下气。

    以国士自诩的他,对皇帝当然要以国士报之。        坚决执行朝廷命令的他,毫不犹豫地道:
    “朝廷命令关宁军守好山海关和宁锦防线,我们守好就是了。”

    “否则出了差池,有谁能承担起?”

    辽东提督尤世禄,则是有些忧心地道:

    “山海关什么时候都要守。”

    “但是大凌河防线建好了,宁锦防线就可能被撤。”

    “我们去年的时候,就该极力争取。”

    去年朝廷让他们提出防止建虏绕道草原的办法,关宁军提出修建大凌河城。

    结果被朝廷认为风险太大,转为让东宁兵修建大凌河堡。

    对于这个结果,他们当时是既有失落、也有一些庆幸。

    因为东宁兵顶到前面去,他们在后面就能够更安全。

    但是在今年修筑大凌河堡顺利,甚至连二号堡都要修成后,他们原本的一点庆幸,就完全被失落取代了——

    因为只要大凌河防线修成,后方的宁锦防线地位必然会下降。

    这可是关系到关宁军的地位,以及军费的大问题。

    关宁军饷银很高的原因,就是势处孤危、御敌独先。

    大凌河防线建成后他们转为了后方,凭什么还要那么多饷银?

    明白了这些的关宁军将士,对尤世禄多有指责,认为他这个战功不显的人,不配当辽东提督。

    这让尤世禄的压力非常大,面对孙承宗提议道:

    “关宁军要抽出精锐北上,支援大凌河防线。”

    “否则等东宁过来更多的秦兵后,大凌河就不归辽东掌握了。”

    前锋副总兵金国凤,更是请求要移驻大凌河二号堡。

    作为从宣大调过来的武将,他来辽东是取代朱梅的。

    只是人家朱梅是总兵,调到关内后更是高升提督。金国凤调来之后,却只是个副总兵。

    这让他迫切想要立功,想要到前线去。

    眼看大凌河二号堡就要修成,他想率领士兵进驻。

    孙承宗面子却有些挂不住,不知道怎么和负责大凌河堡修筑的霍维华去说。

    作为一个东林党,他是不怎么看得上霍维华这个阉党的,对他提供的帮助也只是例行公事。

    如今让他去和霍维华讨要二号堡,这让他怎么拉得下脸来?
    但是不去的话,大凌河防线修成后关宁军就会处于后方。这让他以什么理由,向朝廷讨要那么多军费?

    在皇帝把东宁兵调到这里后,关宁军以后算是有竞争对手啦!

    他们再也不能仗着地位重要就向朝廷要厚饷,不给就会哗变。

    孙承宗想着如今变得桀骜的关宁军,再想着东宁那边今年又接收的移民,还有徐大化、田尔耕等人,正在训练的军队。

    他感觉更是头疼,觉得不应该允许东宁兵来辽东:
    『这些阉党余孽,真是阴魂不散!』

    『若是关宁军闹出乱子来,有谁能够解决?』

    心中恨恨想着,孙承宗正在想着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危机时,忽有士兵来报:
    “大凌河堡急报,建虏大军南下,请锦州小心戒备。”

    呈上一份信息,里面是大凌河堡利用臂板通信,向锦州传递的消息——

    两地距离也就四十里,在中间建立一个通信站后,就能使用臂板通信。

    如今大凌河堡和锦州之间,每日都要传讯,确定对方安全。

    这次还没有到约定的时间,是大凌河堡紧急传递来的消息。

    孙承宗等人仔细看去,只见情报上写着黄台吉率领五万大军南下,向大凌河而来。

    这让他们大吃一惊,急忙命人再探,并且把这个消息向山海关那边传过去——

    他们要把这个消息发往京城,尽快让枢密院知道。

    因为枢密院十面张网的策略,给辽东的任务就是防备建虏绕道草原。

    建虏来到大凌河显然就有这个意图,当然要尽快传过去。

    孙承宗同时也下达命令,让锦州、宁远、塔山、山海关等地小心防御。避免建虏突袭,夺下城池破关。
——
    得益于已经搭建起来的臂板通信系统,还有在建虏内部发展的情报人员,京城收到这个消息很快,同时也明白建虏南下的原因。

    这是因为草原上,同时传来了林丹汗战败的消息。

    今年四月的时候,满桂就在朝廷的支持下,在张家口外举行会盟,用铁甲和更高的贸易配额做诱惑,让顺义王等部出兵,组建了一支一万多人的联军。

    除此之外,还有他麾下的标营三千人、以及猛如虎从草原上的小部落招募的三千人。

    接近两万人的兵马,参加林丹汗讨伐科尔沁部的战争,让林丹汗都吓了一跳,因为他的察罕部也只召集了两万人。

    这让他面对满桂的时候,有些底气不足,作战时也要商量着来,满桂率领的人仍旧由满桂独立指挥。

    但是对征服科尔沁部,则是信心更足。因为整个科尔沁部,士兵最多也就两万人。

    即使全民皆兵扩充到四五万,林丹汗也认为他能击败对方。

    更别说他和察罕部的权贵,陆陆续续从大明获得了五千副铁甲,这让他们的实力,空前强大起来。

    拥有这支兵马的林丹汗,满怀信心地道:

    “进军!”

    “我们要打回白城,还要打到嫩江去。”

    “让背叛我们的科尔沁人知道,什么是大汗威严!”

    誓要给科尔沁部个教训,征服他们做护卫。

    满桂对此哂笑,觉得林丹汗就是个志大才疏的货色。

    这人从兴安岭一直退到开城,一点都没长进。

    现在还做着征服科尔沁的美梦,却不知他最大的敌人是建虏。

    不敢面对建虏的林丹汗,如何让草原上的部落心服口服?

    就算他打败了科尔沁,人家科尔沁部也不会投靠他,而是会向建虏求援。

    自己需要像朝廷提醒的那样做好准备,迎接建虏的袭击。

    如同满桂所料,科尔沁部在知道林丹汗来袭后,很快就向建虏求援。

    建虏当然不能坐视这个亲戚被林丹汗击败,在天花疫情过去后,就征集了八旗中的四旗,支援科尔沁部。

    和林丹汗一直兜圈子的科尔沁部骑兵,在收到建虏支援的消息后,设下一个圈套,邀林丹汗出战。

    自高自大的林丹汗,不顾满桂等人的劝阻,想要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科尔沁,收服这个部落做护卫。

    结果科尔沁部确实被他打败,但是突然出现的建虏骑兵,让他在这场战争中先胜后败。

    若非满桂来救,他自己都有可能失陷在战阵里。

    即便如此,他也损失了妹夫贵英恰,以及本部两千铁甲骑兵的一半。

    这让林丹汗势力大减,甚至连察罕部那些被封伯的贵族,对他也不尊重起来——

    他们拥有的三千铁甲骑兵,这次也损失了近一千。

    林丹汗这种屡战屡败的大汗,实在让他们尊重不起来。

    再加上大明已经许诺了,会给他们补充铁甲损失,他们自忖以后的察罕部,要由他们说了算。

    可以说,这一战林丹汗什么都没得到,反而实力大损、在部落中威严丧尽。

    但是科尔沁部也没讨到好,因为他们在察罕部五千铁甲骑兵的冲击下,损失极为惨重。

    更让他们痛心的,是留在部落的老弱遇到黑龙营和江陵公国的袭击,很多人口和牲畜都被抢了去。

    这个冬天科尔沁部一定很难过,甚至需要建虏出粮救济。

    但是建虏现在也没粮食,仍旧处在危机之中。小冰期影响的不止有大明,辽东也很严重。前两年艰难的时候,建虏甚至要杀无粮汉。

    这两年也有女真人逃亡,到明军那里讨饭吃。刘兴祚也是因此,招募了一个女真牛录。

    支援科尔沁部的建虏高层,满以为能收到财物做感谢。没想到拿不到财物不说,科尔沁部还需要他们救济。

    这让很多建虏高层都不满,还是在黄台吉强压下,他们才两手空空地回去。

    回到沈阳城的黄台吉,面对建虏的困境也变不出粮食,他能想出的办法,自然只有劫掠。

    劫掠有两个方向,一是前往朝鲜,二是绕道草原去大明。

    黄台吉选择了第二个,率领大军倾巢而出,想要摸索出劫掠大明的道路,解决自身危机。

    刚刚建成的大凌河堡,因此迎来挑战。(本章完)

(https://www.eexsww.cc/107143/3679243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