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

除此之外,李基还准备铺设一条造船工场通往最近娄县的道路,以便于今后的各种往返运输、调兵遣将以及物料补给等等。

    至于孙策,在得了李基的许可选择了脱离骑兵队之余,在李基的提醒下开始在海边沿途寻找有出海经验的渔民以及少年郎,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骨干水手。

    李基给了孙策两百人的编制,名义上是孙策领着这两百人作为造船工场的守军。

    当然,造船工场地处于吴郡东部海边,这是山越与山贼都不存在的区域,被袭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除非是有海贼……

    不过,李基略微回忆了一下,发现这个时代似乎还真有海贼,并且那个海贼头领管承还是被记载到史书里的人物。

    只是管承出身黄巾,且活动区域不是在长江以南,而是在青州一带活动。

    这让李基的表情略有些怪异……

    海贼什么的,多多少少让李基觉得有些串戏了。

    孙策那小子真放他龙游大海,四处闯荡一番后,他不会顶着个“海贼王”的名号回来吧?

    海贼王毁灭和之国?

    嘶,似乎也不是没有搞头啊!

    这倒是提醒了李基,不过这可不是毁灭,这不兴胡说啊!

    这是解放和之国,只是在解放之前让和之国国民挖挖金矿银矿什么的,很合理吧?

    不过李基看着“土木劳动者”才刚刚在自己指定的区域挖了第一捧土,就明白自己属实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连海船的第一块舢舨都还没有削出来,自己还想着毁灭和之国?

    只是,正当李基确认了造船工场的初步进度,然后准备就近亲自去巡视着水利建设进度,慢慢返回吴县之时。

    刘备所派遣的传令兵匆匆找了过来,急召李基返回吴县。

    且当李基看到刘备手书上的那句话之时,只觉得心中一凛:中原大饥、大疫,速归!!!

    ……

    而就在李基匆匆踏上返回吴县的途中之时。

    吴郡府衙之内,刘备坐于主座之上,下方则是坐着张飞、夏侯博、简雍、糜竺以及坐在一角负责记录的顾雍。

    只是与平时会议都相对保持着的轻松氛围不同,这一次的会议气氛可谓是凝重之极。

    包括平时在其余部下面前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在内,脸色均显得凝重。

    中原大饥、大疫!

    这一消息先是从一位自中原而来的士子传出,而后不少人还并未当真,且刘备也没有收到任何来自于朝廷的消息。

    直至原本吴郡一直都保持着相当平稳的节奏接收着的流民,数量骤然暴涨,疯狂地通过徐州所开辟的通道试图涌入吴郡寻求活路。

    此前,由于天灾人祸的原因,流民的数量就一直保持着一个相当高的数字,且大汉几乎每时每刻都有百姓不得不沦为流民逃难。

    因此,此前刘备在徐州所开辟的那条通道,也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接收着流民。

    每日所接收的数量也始终保持着一个数百人的区间,在刘备就任吴郡郡守以来的半年间,持续不断收纳了近六万的流民。

    这已经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须知在刘备到任之前,吴郡户籍上的官方数字也不过是七十余万人。

    这已然是通过接收流民增长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基数。

    当然在大量世家被灭,重新计算了大量隐户、黑户之后,吴郡的实际人口约莫是在八十五万左右。

    因此,在李基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之下,纵使吴郡一直都在接受流民,但是消化这些新增的人口基数便不算困难。

    直至,随着中原地区似乎在开春之际发生大旱、大疫,以至于流民的数量似乎是呈指数暴增。

    一时间,无数流民通过徐州通道涌至长江北岸试图南渡吴郡,且原本由官府所组织每日搭载流民渡江的渡口渡船即使是超负荷也难以为继。

    而作为如今吴郡财政钱粮大管家的糜竺,在这凝重的气氛之下率先开口,答道。

    “主公,此前留于徐州原本可持续供给流民往南逃难的粮食,原本可供三月用度,可随着流民数量暴涨,即便已经尽可能稀释,但恐怕最多只需十余日便会粮尽。”

    “且由于渡船有限,原有渡船渡口不堪重负,纵使已经不断运送流民,如今滞留在长江北岸等待渡河的流民数量已高达数万之多。”

    在场众人大多都是随刘备自巨鹿南下途径了徐州方才抵达吴郡的,可谓是深知沿途所见流民、灾民是何等模样。

    此前,刘备不惜拖延行军时间,且亲自不断与一个个郡县的郡守、县令沟通所留下的那一条通道,可谓是给那些流民们留有一丝希望。

    倘若那条通道所供给勉强饱腹活命的粮食一尽,可想而知将会是什么人间地狱。

    易子而食……

    这四个字纵是以墨写于史书之上,那也是红得泛黑的。

    “不能断!”

    刘备的眉头一拧,喝道。

    “立刻组织人手往徐州那边运送粮食,务必要尽可能给那些流民们留下一丝活命的希望,否则他们走不到吴郡便已饿死。”

    这时,反倒是糜竺起身开口道。

    “主公,请三思啊!如今吴郡的钱粮充足不假,但子坤先生所铺开的摊子也大,桃园众、郡兵、关将军驻扎在富春山的士兵,大量正在开拓水利的俘虏以及从各县征召的劳力等等的钱粮都不能断……”

    “一旦动用了大量钱粮赈灾,一旦吴郡的钱粮也陷入短缺状态,非但后果不堪设想,便是主公与子坤先生所欲成的大治之业也必然功亏一篑。”

    此言一出,让刘备的脸色当即就难看了起来。

    对于吴郡的具体钱粮分配,刘备同样也是再清楚不过了。

    李基为了保证吴郡的安稳,甚至在提出“无墙之城”的时候连一丁点的钱粮都不愿从府库之中出,所图的便是避免任何一丝会干预根本的风险。

    并且,刘备更是清楚糜竺说漏了一点!

    吴郡的钱粮充足与否,还关乎了造船工场以及海船的进度!

    唯有海船建造成功,方能遣人出海寻找亩产大增的稻种,以及去开拓李基所说的海外金山银山。

    ‘吴郡的钱粮不能轻动,起码不能大规模地动用子坤所定规划之内的钱粮……’

    ‘可是,难道备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诸多百姓饿死乎?’

    刘备不甘地一掌拍在桌案之上,道。“为何不多给备几年时间,若是再有几年……再有几年……”

    刘备的牙关紧咬,满脸都是挣扎之色。

    一方面是理智与理性;一方面则是仁德与感性。

    刘备不甘地开口向着坐在下方之人看去,声音略有些嘶哑低沉地问道。

    “诸位,吾欲救流民,可有良策?”

    回应着刘备的是……沉默。

    刘备的目光看向糜竺、简雍、顾雍,甚至又朝着夏侯博看去,所过之处都是低头。

    显然,众人的态度都是不支持救灾。

    原因太多了!

    且不说如今仅知中原大旱、大疫,致使无数流民逃难,波及范围之大尚不清楚,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流民。

    吴郡的钱粮再多,纵使全力去救,能养活多少?

    更重要的是纵使大量运送粮食到徐州,让流民们有一丝活命的机会赶到长江北岸,吴郡又能负荷多少流民?

    须知,如今吴郡的水利尚未真正开拓完毕,耕地有限,能够再安置三五万流民,可倘若是三五十万流民呢?

    更何况中原大旱、大疫,这本是朝廷需要考量如何赈灾救民之事,对于非灾区的地方官府而言,管好自家一亩三分地才是职责所在。

    因此,纵使糜竺、简雍、顾雍等人同样有心接济流民,却也深知此事不可为,也是如今的吴郡力所不能及的。

    最终,还是顾雍开口提出了一句最显中庸且无过之言,道。“主公可将此事上报朝廷,请朝廷定夺。”

    这句话却显然是把刘备都给整笑了,怒极而笑,径直将手中竹简砸于地面,道。

    “上报朝廷,一来一回耗费多少时日?流民们该饿死的早便饿死了,让朝廷派人来收尸乎?还是纯粹就是为了安慰自己以及转移责任?”

    被刘备那暴怒的模样吓到的顾雍,连忙伏于地上认错。

    只是,刘备显然不想追责任何人,且刘备同样也听闻李基提及顾雍其人有才,但心性过于中庸自保。

    然而,刘备如今需要的不是这种甩锅的中庸之策,而是能够真正为流民们做些什么,又不会影响治下百姓的实用之计。

    ‘可叹,子坤不在身边……’

    刘备再一次想起李基,也是再一次感受到李基的重要性。

    倘若有李基在身旁,想必李基必然也会支持赈灾救民,并且会想出真正可以两全其美的法子。

    也就在这时,一道风尘仆仆的身影急步闯了进来。

    “子龙?”

    刘备看着赵云那满脸风霜的模样,惊道。“子龙你怎会这时便返回了?子坤呢?”

    “子坤先生尙未回到,乃是子坤先生担忧赈灾救民之事会有所拖延,故令云日夜兼程快马先行赶回,将此物交予主公。”

    赵云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小心地拿出一张布革递给刘备。(本章完)

(https://www.eexsww.cc/107037/3679286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