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武帝时期
“才反啊?”
刘彻嘀咕着一句。
霍去病懵懵的看着皇帝。
什么叫才反啊?
“陛下难道早就算到会有藩王谋反?”
看着两只眼睛透出崇拜光芒表哥。
小刘据眨了眨眼。
很稀奇吗?
这大明跟大汉差不多啊,前面还有朱棣夺位。
一点也不新鲜啊?
但他懒得说,随即低头玩着木板。
但他懒得说不代表刘彻就能放过他。
皇帝一只看着小刘据的表情,他心中的疑惑解不开这事就不算玩。
到底是真的天资聪颖,还是另有他人有所图谋此时就是验证真假的时候。
刘彻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脸上表情却是一副自豪无比的样子!
“据儿,你给你表哥好好讲讲为什么!”
“让他好好学学兵法以外的东西就是不学!”
霍去病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卫子夫则有些疑虑的看着刘彻。
皇帝的变化怎么这么快?
但据儿以前确实没表现出对政事有见解的样子。
他才五岁!他能知道什么?!
不过这次是个机会。
卫子夫心中暗自算计着。
不能总让皇帝看轻!
小刘据看了眼“自豪”的阿父、鼓励的阿母、单纯的表哥。
开口道:
“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士大夫,逐级效忠,世官世禄。”
“孔子所哀叹的礼崩乐坏,就是西周创设的制度的瓦解。”
面带微笑的刘彻,眼中神色顿时变化。
“始皇帝废分封而立郡县,世官世禄不复存在,聘任而来的郡县长官取代了世袭的世卿,虽然逐级负责,但一致向皇帝效忠。”
“郡县制是皇帝集权程度最高的体制,因而只要皇帝一声号令,全国人力物力都能如臂使指地调动起来。”
“基于此明君可以在郡县制下大展拳脚,昏君也可以在郡县制下大发淫威。”
“但郡县制有一个风险,那就是一旦皇帝幼小、权臣当道,只要一场小小的宫廷政变就足以改朝换代,秦朝二世而亡就是一个历教训。”
“分建虽稳,但集权太低。”
“且强大的诸侯也有作乱的能力。”
“所以,自高祖皇帝起,历代皇帝都在郡县制和分封制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但朱元璋是鉴于元末权臣当道,所以在奠定明代格局的时候,极力弱化权臣,取消宰相。”
“这东西就像陂斗一样。”
小刘据举起身边的一个巴掌大的跷跷板。
“对权臣戒心越重,就越有强化分封的倾向。”
“因为各地若有强大的同姓诸侯,便随时可以进京勤王,就算诸侯篡位,皇位毕竟也不会落在外姓人的手里。”
“这样可以说最大程度的降低权臣窃国的可能性,但同时也极大提升了藩王篡位的可能性。”
“阿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霍去病听得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是这样啊?
卫子夫轻掩嘴角。
儿啊,干的好!
刘彻一动不动的看着小刘据。
眼中疑虑尽消,转而升起一阵骄傲!
就说朕的种不会差!
果然!是教育方法有问题!
刘彻嘴角的带笑,扬了扬袍袖,对霍去病道:
“事情就像你表弟说的那样。”
“其实明朝的格局很容易看清。”
“不要管什么君王、大臣,什么文官武官。”
“跳出这种视角用更高的视角去看。”
“大明皇帝与大明外庭的根本冲突就是分封与集权的冲突。”
“天幕中的历史证明了,只要集权程度越高,高风险的夺权策略就越受青睐。”
“武宗南巡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刘彻看向小刘据,认真道:
“一大群官员叩门,内阁九卿会事先对此事毫不知情?”
“他们只是基于对朱厚照行为的不满所以纵容甚至支持这群官员群谏!”
“而朱厚照本身的意志与权力就决定了他并不在意官员劝谏,更何况只是一群中下层官员而已。”
“明朝在言论上的态度很开明,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一开始也许劝谏,但后面未免不是以势压人。”
刘彻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再后来,并未事先参与的官员在得知此事后,也有可能趁机附议,以免被同僚排挤并趁机谋利。”
“结果就爆发了如此巨大规模的群谏。”
“据儿,你觉得皇帝此时应不应该让?”
说着说着,刘彻最后又来了一次试探。
让?还是不让?
小刘据歪着头。
“让不让?为什么要纠结这个事呢?”
“皇帝去做自己一开始就要做的事不就可以了吗?”
“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刘彻看着小刘据,随即伸手抱起。
“据儿,类己。”
……
【宁王造反这个事基本根源就是起于朱棣。】
【靖难之役,朱棣养赖十七弟宁王朱权的力量。】
【而朱棣得了天下后,自然就此一时彼一时,也大起削藩手段。】
【于是朱权的封地从北方军事重镇大宁迁至江西南昌,其他藩王的势力也被一削再削,各自受着地方政府的严密监管。】
【但“祖宗成法”总难被彻底废除,藩王还是有着一定的权力和武装。】
【宁王的爵位也就三传到了朱宸濠这里。】
【如果说朱棣起兵是对朱允炆削藩政策的一种“自卫”行为,并非平日里就有多少图谋,所以很容易赢得同情。】
【宁王则是处心积虑太多年,反相简直就写在脸上,以致有责任担当的大臣会连番上疏检举,在野而不愿蹚浑水的文士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在反叛的当天,宁王就杀死不依附自己的江西巡抚孙燧和按察司副使许逵等人。】
……
大明。
“反的时机倒是恰到好处……”
朱元璋摸着下巴琢磨着。
皇帝与大臣上演全武行,此时矛盾已经达到极点。
这时突然跳出一个藩王谋反,矛盾瞬间转移了。
“但这小子是傻子吧?”
……
大明·永乐时期
“好蠢的理由。”
作为成功上位的藩王,朱棣总结了一下成功经验。
那就是藩王起兵总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讨伐对象至少名义上是皇帝身边的奸臣,而非皇帝本人。
如此做才能师出有名!
才是名正言顺!
但这蠢货却直接将矛头对准了皇帝。
他当自己是汤武吗?
那皇帝得是桀纣啊!
朱厚照是桀纣吗?
在唐朝或许还能以家事来遮掩一下。既然只是家事,朱姓以外的人便没资格插手。
但自宋朝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后,那皇帝的家事就不仅仅是家事了。
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名不正则言不顺。”
……
天幕上。
一名官员捋着袖口指着疆域图道:
“六月十六,宁王的军马攻打南康,南康知府陈霖弃城而逃。”
“十七日,叛贼又攻九江,九江知府江颍也是弃城而走!”
“这两座府城都被宁王兵不血刃夺了下来。”
“这些日子宁王派人到处搜罗爪牙,估计已经凑集了十万以上的兵力,可他的大军并未开出南昌。”
“都堂觉得宁王下一步会做什么?”
站在案桌前,盯着疆域图的乌纱红袍大臣手拈长鬓。
一双斜飞凤目迸出精光。
“宁王此次起兵无非三条路。”
“上奔京师,中攻南京;下拥南昌。”
“此时宁王坐南昌不出,看来他没有直扑京师的勇气。”
“那下一步就是攻取南京,建都割地,与朝廷对峙。”
瞅着疆域图的官员忧愁道:
“可是我们手里没兵,难道只能坐看宁王攻取南京吗?”
红袍官员捋须微笑:
“没兵有没兵的方法。”
“谁说没兵就不能平叛?”
……
【时任提督南赣军务的王守仁逃出宁王围杀,向兵部报信并移檄周边州府平叛,吉安知府伍文定等人率部支持。】
【当时王守仁怕宁王顺江而下直取南京,便放出大量间谍并张贴告示,表示自己早已做好准备,调集了十六万大军备征。】
【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宁王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宁王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宁王。】
【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宁王进兵南京,结果宁王不敢轻举妄动。】
……
{此时一位全能圣人正对着宁王磨刀霍霍(狗头)}
{王守仁的“心术”太BUG了,跟他打仗你会信不过你身边的任何人。}
{在战略上你会不敢进,也不敢退,甚至不敢动,哪怕不动也会怀疑是不是中了他的计谋,让你怀疑任何事任何物,从而怀疑人生。}
{你和你的部队“知行合一”状态被破坏,还谈何打赢?}
{他对人心的把控到了离谱的程度,后期几乎能预判所有预判,然而却又形容不出的光明磊落。}
{因他“致良知”,“攻心”“诛心”放在他的“完人”形象身上算褒义词。}
{所以他再出山时对面听说主将成了王守仁,直接投了。}
……
大秦。
“圣人……”
嬴政轻哼一声。
要这么算,白起也是圣人!
这些事他哪点做不到?
圣人……儒家就爱弄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咧了咧嘴角。
“这说的……”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留侯与淮阴侯的结合体呢。”
“打个藩王而已。”
“朕还一口气打七个呢!”
小刘彻瞥了一眼他。
那是“你”打的吗?
不过确实,小刘彻看向天幕。
平个叛而已,会打仗的谁不能做到望风而逃?
……
炎汉·明帝时期
“圣人?完人?”
刘庄的蚕眉微皱。
你要做王莽啊?
还都姓王!
是的,他对姓王的有偏见。
……
大唐·玄宗时期
“你什么功绩?敢叫圣人?”
李隆基撇了撇嘴角。
“朕才是圣人!”
李泌斜瞥了皇帝一眼。
没有天幕,你就是个废人了。
还圣人……
……
【七月,宁王按耐不住,终于决定出击,随即率部沿江东进军,声称进攻南京。】
【抵达安庆时,被知府张文锦等人辱骂,转而攻城数日。】
【同时,王守仁率领着趁这些时日紧急调集起来的八万大军进军南昌。】
【十八日,王守仁抵达丰城。】
【部将提出南昌作为宁王的核心地区必然难攻,不如围点打援。】
【在江中与回援的宁王大战,与安庆守军的夹击下将其一举击败。】
【但王守仁认为安庆只能自保,无力支援,而且宁王筹备已久,必然精锐尽出,所以应当趁南昌空虚的机会,将其攻克,迫使其回援。】
【于是,王守仁命人分攻南昌九门,约定二十日一鼓附城,再鼓登城,三鼓不登者杀,四鼓不登斩其队将。】
【结果,守军闻风倒戈,南昌被克。】
【宁王得知南昌被克,不顾谋士直取南京的建议,决定夺回南昌。】
【王守仁接到消息后,决定乘胜迎击,将其平定。】
……
曹魏。
昏昏欲睡的曹操突然来了精神!
打仗啊!
“诶诶!别睡了!打仗了!”
七倒八歪的刘备与孙权被曹操摇晃醒了。
两人朦胧着眼睛看着曹操。
曹操则一脸开心的指着天幕道:
“快看!有一个兵法大家!”
刘备与孙权发了会儿呆,楞楞的看向天幕。
停顿了一会,又齐齐看向曹操。
“你让我看什么?”
“什么打仗?”
曹操的笑意僵住。
抬头。
“什么?!”
“打完了!?”
……
【七月二十四日,官军在黄家渡迎击叛军,王守仁部下佯装败退、丢弃财物,打乱叛军阵型,官军伏兵趁机贯穿敌阵,将其大败。】
【此时叛军撤至黄石矶,随后,宁王大赏士卒,鼓舞士气,征调南康、九江叛军至此。】
【二十五日,叛军猛攻,官军情势一度危急,王守仁部下伍文定稳定军心,又有火炮击伤宁王旗舰,叛军因而暂退。】
【随后,宁王将船只连锁为方阵,伍文定等人决定放火焚船。】
……
季汉。
刘备与孙权齐齐看向曹操。
曹操平静的看着天幕。
只是握着酒爵的手忍不住轻颤着。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啊!
……
【二十六日,叛军早会时,官军派军放火,宁王战败被俘,叛乱被平。】
【随后,王守仁销毁缴获的宁王与朝中权贵的往来书信。】
【宁王之乱至此被平,前后历时四十三天。】
【八月,王守仁平叛捷报尚未抵达,诸将纷纷向武宗献策平叛,朱厚照也想趁机南巡,便自称“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下诏南征。】
【随即,王守仁奏报抵达,大臣上书劝阻,朱厚照不听,继续南下,九月抵达南京。】
【同时,王守仁押解宁王等人也抵达南京,准备献俘。】
(本章完)
(https://www.eexsww.cc/107035/3679241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