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蜀汉 > 第626章 初定吴国,夜宿王宫!

在那浩瀚的大江之上,秋风萧瑟,波涛汹涌,大军如龙,艨艟巨舰破浪前行,气势恢宏。

舰首,大汉天子刘禅身披金甲,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英气,他的目光穿越层层战船,仿佛能洞穿前方的迷雾,直视那未知的命运。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船舱内的宁静,一名斥候匆匆而入,跪地禀报:“殿下,牛渚矶已被我军攻破,敌军溃散,我军正迅速占领要地!”

刘禅闻言,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

潘璋投降,吴军军心溃散,牛渚矶被破,在他的预料之中。

只是没想到,过程如此顺利,牛渚矶这么快就被破了。

他挥了挥手,示意斥候退下,随即命令龙船加速,直奔牛渚矶而去。

“牛渚矶已破,我等当入牛渚矶中,趁势而上,破建业,擒吴王孙权!”

帐中众将诸臣闻言,脸上皆有振奋之色。

灭吴的进展,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似乎
灭吴不需要几年,甚至不需要几个月,只需要十天半个月,便能够完成一半。

龙船驶入牛渚矶,江面风平浪静,仿佛连大江都在为这场胜利让路。

刘禅站在船头,望着渐渐逼近的江岸,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这时,费祎匆匆而来,手持密信,神色凝重:“殿下,军司探子传来紧急情报,孙权已被其子孙登所杀,吴国太子孙登在建业排除异己,意图自立为王!”

此言一出,船舱内的气氛瞬间凝固,群臣诸将面面相觑,随后纷纷露出惊喜之色。

阿会喃,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他猛地站起身,声音宏亮:“殿下,此乃天赐良机!我军应趁东吴内乱,一举挥师南下,定能一统江左!”

文聘紧随其后,亦是慷慨激昂:“末将愿为先锋,誓要踏平东吴,为殿下开疆拓土!”

众将的豪情壮志如同烈火烹油,让整个船舱都沸腾起来。

至此关键时刻,吴国内部动乱。

若是孙权还在,他们尚且觉得建业还算是一块有鱼刺的鱼肉,吃的时候要小心卡到嗓子了。

但现在孙权死了,还是被他的继任者杀了。

孙登掌权,必定根基不稳。

加之他弑父夺权,得位不正,人心向背。

如今的建业,已经不是带刺的鱼肉了。

而是肥的流油的高品质肥牛,在烤架上滋滋冒油,可以一口吞下去。

刘禅环视四周,心中既有激动也有诧异。

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关乎天下格局的变动。

孙登居然杀了孙权,这是让刘禅措手不及的。

可会是孙权的阴谋?

越是倒关键时刻,刘禅便是越谨慎,关键时刻放松警惕,然后被翻盘的情况,历史上也并非是没有过。

就在这时,一阵更加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众人的议论,一名探子匆匆而入,单膝跪地,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吴国太子孙登的使者,已至牛渚矶,请求面议。”

此言一出,船舱内的气氛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刘禅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带使者前来。”

不久,一名身着华服,面容俊朗的青年步入船舱,

他便是孙登的使者。

张昭见到此人,眉头一挑,这不是他的儿子张休吗?

“外使,拜见陛下!”

张休行礼后,缓缓展开一卷书信,字字铿锵:“陛下,此乃我家殿下口谕:陛下当面,我大吴突遭变故,先父不幸遇难,孤承继大业,愿与大汉共修和好,共谋天下太平。孤深知,战争之苦,百姓难承,愿以长江为界,两国永结盟好,共享盛世。”

刘禅接过书信,细细品读,最后脸上露出嗤笑之色。

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着求和呢?
“陛下,此刻不能接受孙登求和,划江而治,何其可笑?”

“若是能够让吴国出兵,助我等伐魏,先答应他议和的条件,也并非不可以。”

“还望陛下三思,似今日这般的机会,恐怕不会再多有了。”

群臣之中,有人主张趁势进攻,也有人认为应借此机会稳固联盟,各有利弊,难以抉择。

正当刘禅犹豫不决之际,一阵江风拂过,带来几分凉意,也似乎吹散了他心中的迷雾。

他抬头望向远方,那是一片未知的天地,却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刘禅看向张休,问道:“这个时候来议和,孙登不觉得太迟了一些?”

张休咽了一口口水,说道:“吴国虽破,但吴人不降,对于陛下来说,恐怕也是个问题吧?”

“哈哈哈~”

刘禅仰天大笑一声,说道:“吴人不降,便将不降的人全杀了便是,此时,你吴国没有与朕谈条件的资格!”

语毕,大汉天子冷声说道:“既然吴国孙登猖狂不休,朕便发兵,踏平建业!”

“陛下且慢!”

张休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说道:“我主愿降!”

好家伙,还带了两份东西过来。

“我主愿意归附汉国,但要求吴国社稷存续。”

闻此言,刘禅的语气也是变得温和起来了。

“既然孙登愿降,保存吴国社稷,并非不可。”

只是实权,自今日起,你孙登是半点都拿不到了。

清晨,天边初露曙光,建业城外,很是喧嚣。

薄雾轻笼,给这座城池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重。

汉军已至城外,阵容严整,旗帜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汉军士卒们的眼神中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看吴国笑话的闲情逸致。

吱吖一声,建业城那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仿佛是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轻轻转动。

城门之后,吴国太子孙登,一身装扮令人动容。

他头系白巾,上身赤露,口衔玉璧,双手捧着吴王王玺,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吴国数十年的荣辱兴衰之上。

他的眼神中既有不舍,也有屈辱,那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交织。

最后,也就变成了释然。

在孙登的身后,顾谭手持吴国户籍名册,张休则紧握土地账册,二人步伐坚定,紧随其后。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忠诚与决绝,虽然国家已降,但他们作为臣子的责任并未终结,他们要亲手将这些象征着国家根基的文书交给新的统治者,以确保吴国百姓的安宁。

大汉天子自然是喜欢忠诚的臣子,而不是首鼠两端的臣子。

这也是张休顾谭二人在得知自己的父亲已经归汉之后,还要以孙登臣子自居的原因。

站好最后一班岗,不仅仅是忠心于孙登,更多的,是要表现给大汉天子看的。

他们的忠诚,会让他们得到大汉天子的重用。

在他们更后面,吴国的百官们,皆低头涌出,他们的步伐或快或慢,但无一不显得沉重。

有的人眼中含泪,有的人则面如死灰,这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整个吴国命运的更迭。

他们之中,有人曾位高权重,有人曾是治国能臣,如今却只能作为降臣,面对未知的未来。

出了吊桥,孙登跪伏在原地,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孤独而坚毅。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有怜悯,有叹息,也有冷漠的审视。

远处,刘禅骑着白马,身着金甲,缓步而来,他的身影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威严。

然而,他并未靠近建业城五百米内。

主要是害怕有诈。

越是到要赢的时候,便越需要警惕,只有老硬币才能活到最后,冒冒失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此刻刘禅看向投降的吴国君臣。

他的眼神深邃,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深思。

这场胜利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而如何收心吴国,整合吴国的力量为己用,便要看他的手腕了。

文聘与魏延二将驱马上前,他们身姿挺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文聘展开皇帝圣旨,声音洪亮而清晰,宣读着接受吴国投降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吴国太子孙登,深明大义,知天时之不可逆,愿率土归诚,献玺以降。朕嘉其志,念及两国百姓,久经战乱,实需安息。故兹特颁旨,准其投降,以安民心。

朕又闻,宗庙乃国家之根本,祭祀之所在,关乎社稷之安危,百姓之福祉。故朕允吴国宗庙存续,以维其国之本,亦示朕之宽仁。

自此以后,吴国百姓皆为大汉之民,当共遵大汉之法,同享大汉之福。

朕望尔等齐心协力,共建太平盛世,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昌盛。

钦此。”

圣旨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历史的烙印,记录下了这一刻的变迁。

随着圣旨的宣读,空气中的紧张气氛似乎得到了缓解,但又似乎更加凝重,吴国君臣,不少人呼吸都艰难起来了。

亡国之臣,痛苦可想而知。

随后,文聘接过吴国印玺、名册,他的动作庄重而谨慎,在这个时候可不能掉链子了。

“进城!”

于禁、魏延则是率军入城。

踏踏踏~
大军在得到命令后,有序地入城,他们的步伐稳健,纪律严明,迅速控制了城中的各个要点,防止有任何潜在的埋伏或反抗。

城中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幕,有的面露惊惧,有的则显得茫然无措。

孩子们好奇地张望着这些外来的士兵,老人们则默默祈祷,希望新的大汉能带给他们和平与安宁。

街道上,商铺紧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鸡鸣,打破了这份沉寂。

汉军的到来,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骚乱,相反,他们以一种近乎温柔的方式接管了这座城市。

汉国士卒们被严令不得扰民,不得随意破坏,他们的行为,让原本心怀恐惧的百姓渐渐放下心来。

见城中没有埋伏,刘禅悬着的心倒也是放下了些许。

孙登依旧跪伏在原地,直到刘禅亲自下马,走到他面前,伸手将他扶起。

这一刻,两人的目光交汇,刘禅的目光之中,没有胜者的傲慢。

孙登落到如此下场,倒也不完全是特一个人的锅。

刘禅轻声说道:“太子深明大义,择吉日进位吴王,天下若是一统,朕向你许诺:吴国社稷宗庙,必能与我大汉长休。”

孙登微微点头,失落之中,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虽然国家的形式已变,但只要百姓能够免受战乱之苦,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他还能做这个吴王,也算是不辜负他父王的死了。

最起码,孙家后代的富贵荣华,现在是有了。

刘禅给孙登上身披了一件貂裘,后者颤抖的身子这才好受不少。

如今是隆冬之日,赤膊上身,可不好受。

“你我共乘帝辇入城!”

大汉天子刘公嗣,与吴国太子并肩同乘,车辇缓缓驶入建邺城中。

街巷两旁,百姓驻足观望,眼中满是好奇。

城楼之上,汉军旗帜猎猎作响,吴国的旗帜,已经是不再建业城上猎猎作响了。

吴国逐渐成为过去式,江东重归大汉,已经成了定局!

车驾最终停驻于吴王宫前,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在汉军的掌控下更显庄严肃穆。

刘禅与孙登步入宫中。

了解吴国情况,面见了建业城中的许多人。

时间很快过去了。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夜幕降临,吴王宫内灯火辉煌,一场盛大的宴会悄然拉开序幕。

刘禅身着龙袍,端坐于高堂之上,面带微笑,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包容天下的气度。

他下首位置上,吴国太子孙登兴致不高,但倒也没有沉默不言,与周围人不时低声交谈,气氛融洽。

宴会之上,酒菜丰盛,珍馐美味琳琅满目。

吴国的乐师们奏响悠扬的乐曲,吴女们身着华服,翩翩起舞,宛如仙子降临凡间。

乐声、笑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战争从来没有出现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刘禅站起身来,举杯向众人说道:“今日,朕与诸位共聚一堂,实乃天下之大幸。两国百姓久经战乱之苦,今吴国安定,大汉昌盛,诸位尚需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天下一统,社稷归一!”

言罢,他宣布了对群臣诸将以及吴国有名望者的封赏。

每一道封赏都经过精心考量,既体现了大汉天子的威严,又彰显了他的仁德与包容。

最重要的是,稳定局势,安定人心。

受赏之人纷纷跪谢,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

随后,刘禅公布了吴郡、豫章郡、丹阳郡、会稽郡等各地要职的名单。

其中既有归降的吴国本土派张休,也有汉国中的臣子,如霍弋。

这些职位的任命,无疑是大汉对吴国局势的彻底掌控。

刘禅自然不会镇压吴国。

不过
压榨一下吴国,那还是免不了的。

在最短的时间内,压榨吴国,率其兵民北上伐魏!
尤其是那些心有异志的吴国旧民,更是要好好的上战场流血。

宴会之上,众人神态各异。

有的喜气洋洋,为自己的封赏而欢喜;有的则面露忧色,或许在思考未来的命运;还有的则显得坦然自若,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吴王宫内,烛光摇曳,映照出每个人脸上的表情。

乐声继续飘荡在空中,窗外的夜色深沉而宁静。

当然
作为胜利者,今夜的刘禅,肯定是要宿于吴王宫中的。

征服者的快乐,或许只有刘禅更懂一些。(本章完)

(https://www.eexsww.cc/106899/139199568/)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