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三面围困
等张昶走后,朱由校继续拿着孙元化的题本仔细看了起来,后面内容也没有什么了。
到了澳门以后,孙元化在此地待得时间比较久,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十二月初的时候乘坐计划好的葡萄牙商船启程。
先前往吕宋,随后经马六甲、印度的果阿等地前往欧洲。
最后他在题本中还提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便是他在上海上船的时候,有一个叫徐弘祖的人也悄悄摸摸上了船。等被船员发现后,就找到孙元化说自己想跟随孙元化一起前往西洋。
问其缘由,他说自己喜欢出游,平时就在出门数月甚是数年,游玩各地,记录各地的风土人情。听说朝廷要派使者前往西洋的时候,更是来了兴趣。
于是悄摸在上海上船,目的就是为了跟随自己一起出使西洋,孙元化原本还想着反对,但最后想着此人很是聪明,说不定还有些用处,就同意所请,为此他还在在信中连番告罪,希望皇帝能原谅他的逾矩之罪。
朱由校对此倒是不在意,他还希望这些人越多越好呢。
并且他对这个人更为感兴趣,因为他的名字叫做徐弘祖,他看到这里后,他还把这个名字喃喃自语了几遍。
心里也明白这是谁了,就是徐霞客嘛,后世历史课本中的常驻选手,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文学家,著有《徐霞客游记》一书,朱由校怎么能不知晓呢。
但在他的记忆里,徐霞客不久以后就要进行人生中的第二次出游了,这次出游他会踏遍大半个中国,由南到北,看遍名山与五岳。现在看来,这次出游算是搁置了,换成了更刺激,更凶险的出国游。
这真的是造化弄人,但徐霞客应该是更喜欢,因此这次去得更远,他也能看到更为壮丽,更为奇魄的异域风光。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禁哑然一笑,看来他这个历史蝴蝶,已经开始改变了越来越多人的命运与人生轨迹。
朱由校也慢慢感慨起来,随即缓缓起身,出了乾清宫殿门,此时的紫禁城已经裹上了一抹银装,看起来甚至肃穆。朱由校却对此毫不在意,而是纵目往南边看去。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了,按照题本上所说,这时候孙元化跟徐霞客等人已经上船启程了吧。
后面的路程就也要慢慢脱离大明的范围了,航路凶险,前途未卜,未来朝廷也不能帮他们,要更多地倚靠他们自己,朱由校想到这里,也在心中为他们默默祝他们一路顺风了。
看完孙元化的信件以后,朱由校就感觉到有些索然无味。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了,整个大明各级衙门虽然也在办公,但除非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会向皇帝禀报外,其余时间更多的是进行年终工作的汇总,最后上报朝廷。
而宫里此时也逐渐开始动员起来,开始准备过年、祭祀时候的物料,为过年时候做准备了。
因此现在的朱由校也啥事,工作也轻松了不少。
前段时间朱燮元再上捷报,说水西安氏最后的据点,那威官寨已经被攻破,水西安氏的势力基本上被剿灭。
安邦彦的嫡子安武功,也被乌撒府知府安效良处死。安效良估计是被朝廷吓破胆了,居然亲自带着安武功的头颅到了贵阳,希望朝廷能够放过他。
朱由校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禁冷笑,心想这个安效良真的是首鼠两端。之前对朝廷不理不睬,现在见朝廷势大就赶紧纳了投名状,唯恐自己被朝廷处分。
不过他也算运气好,可能是西南战事拖太久了,朱由校也不想再两面作战。
于是就跟内阁等人商议赦免安效良的罪责,饶他一条狗命跟土司职位。但作为交换,乌撒府也要跟水西一样改土归流,纳入朝廷的实际控制范围。
由此西南战事彻底平定了,朱由校心中的一根刺也暂时拔除了,至于后续的安置,就按照之前跟内阁商议好的“治黔六策”来定就行了,具体事情也不用朱由校多操心了。
而在贵州的客军也开始纷纷返回原驻地,秦良玉让白杆兵返回了石柱。
今年秦良玉一家子为了大明出尽了力,她哥哥秦邦屏,儿子马祥麟在辽东为国效力,浑河血战中死战不退,顶住了建虏的进攻,是浑河大捷能够胜利的关键因素。
而他的弟弟秦民屏跟侄子秦翼明,则跟随她征讨永宁奢氏跟水西安氏,真的是全家齐上阵为国效忠,让朱由校也感动异常。
因此他特意让秦良玉跟秦民屏先不要返回驻地,跟着振武军一起回京,自己要亲自见一见她,好好封赏,给那些忠于朝廷的土司树立一个榜样。
除了秦良玉以外,跟随振武军一起回京的还有延绥镇总兵文应奎,他自年初率领三边精锐出兵,距今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现在战事平定,他可谓是出力甚多,朱由校特命他回京,除了要好好赏赐他一番外,更重要的便是要通过他了解延绥、宁夏、固原三镇的实际情况,以及西北蒙古问题。
<div class="contentadv"> 毕竟作为未来流民起义的主要爆发地跟战场,他必须提前准备和布局才行。
就在朱由校思考的时候,就看见张昶此时刚宣传诏命完毕,正从远处缓步朝他这边赶来。
“陛下,内阁诸位大人已经领旨。不过奴才刚刚路过军机处的时候,被张维贤大人叫住,说辽东总督熊廷弼送来的军报。说林丹汗已经答应了朝廷的请求,册封阿尔寨掌管翁吉刺特,并且来年与我大明一同出兵讨伐投降建虏的内喀尔喀等部。”
张昶一见朱由校,就连忙跪下开始给他禀报军情。
这个消息朱由校倒不是很意外,毕竟熊廷弼跟杨涟早已就此事上过题本了。只是朱由校很好奇,朝廷为此事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林丹汗提出了什么要求?”
“张维贤大人说,是要求朝廷把每年的赏银由四万两加到六万两。”
张昶的一句话,顿时让朱由校摇摇头。心中对这个林丹汗的印象瞬间差了几分。
虽然自己多花了两万就做成了这件事,但这让他心里更是瞧不起林丹汗。
还什么蒙古共主,黄金家族的血脉,就这么点胃口,这么容易被收买了,怪不得以后被皇太极打的抱头鼠窜,客死他乡。
但看不起归看不起,作为未来的对手,朱由校巴不得林丹汗这样鼠目寸光。有了这样的人给蒙古带头,以后自己收拾蒙古也容易了。
再说了他现在既然同意了大明的请求,也让他辽东布局更加容易。想到这里他随即又望了一眼乾清宫外的景色,随即扭头对张昶说道:
“宣军机大臣张维贤、孙承宗,京营总督陈良弼觐见。”
“奴婢遵旨!”
军机处就在乾清宫旁边,听到皇帝的召唤,张维贤两人很快就到了乾清宫,在小宦官的带领下进了殿门,来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臣张维贤、孙承宗叩见陛下。”
“嗯,来人赐座。”
张维贤二人一进来,就看见皇帝弯腰聚精会神看着御案上的一张画。听他来了以后,头也不抬摆摆手让其入座。
孙承宗稍微望了一眼,隐约看到皇帝看的是一张地图,但他见皇帝看的有些聚精会神,因此也不敢多语言,只是默不作声。
过了好一会,朱由校才直起了身子,略有所思地望了眼前的地图一眼,随后才看向二人道:
“刚才张昶把消息都给朕说了,熊廷弼等人干的很不错。如此一来的话,现在三面围困建虏的局面就形成了。”
朱由校一边说着一边盯着御案上的辽东地图,眼神中说不出的感慨,他即位以来,宵衣旰食这么久,终于稳住了,还形成了对辽东的包围网,下面只要稳住局势,下面就可以慢慢围困,绞杀建虏了。
“这些都是陛下运筹帷幄之功,但林丹汗虽然跟我大明签订了盟约,但朝廷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以他前几年的作为来说,此人色厉内荏,到时朝廷用他的时候,他究竟会不会出兵,或者说敢不敢出兵,都是个问题。”
见皇帝心情不错,孙承宗也站起来恭贺,只是他对于蒙古人不是很信任,一直觉得他们靠不住,千万不能以为依仗,不然能被他们坑死。
朱由校见他这么说,也是呵呵一笑,随即说道:
“爱卿放心,朕还希望林丹汗龟缩在察哈尔不要出兵最好,人心又不是死的,林丹汗做事畏畏缩缩,不敢出兵,到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蒙古人归顺朝廷,跟着朝廷走。并且林丹汗哪怕再傻也会想到不出兵的后果,因此才会与朝廷结盟,因此明年就放心吧,他定会出兵的。”
他相信这么简单的道理林丹汗还是明白的,现在大明边境边上,投靠朝廷的蒙古人很多。因为他们作战勇猛,许多边军将领会专门收养蒙古人为家丁,以为战力。
所以林丹汗越不想动,越龟缩着,对朝廷也是有好处的。
(https://www.eexsww.cc/102645/14021822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