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480章 争论与火器产量

第480章  争论与火器产量

        朱由校循声望去,发现说话的正是礼部尚书孙慎行。

        孙慎行现在情绪激动,话音高昂,看来是对朱由校在国子监增设西学很是不满。

        朱由校早就猜到会有人反对,见他这般也不恼,于是呵呵一笑,对他宽慰道:

        “无事,朕虽然想在国子监设置西学有关的科目,但却不强制学子必须每一门都要学习,可以择其一、二科目进行学习即可,并不强求。”

        只是饶是如此,孙慎行还是摇头反对。

        他虽也是东林党出身,但对于西学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西教更是有些厌恶。

        因此去年皇帝说要改革国子监以来,他很是上心,经常借助自己礼部尚书的身份,亲自监督国子监改制的工作。就是希望国子监作为大明最高学府,重塑学风,教出来的学子可以对抗西学信徒。

        但只是他没有想到,皇帝不只是心血来潮,还是有意为之,居然想出这般主意。

        “陛下,恕臣难以苟同,国子监教授四书五经的传统,一直都是如此。哪怕教授一些算术、天文之学那也可以理解,毕竟我天朝这方面成绩也不差,但如果想用西学入国子监,恕臣是万万不能同意。”

        看到孙慎行死活不让步,朱由校脸色也越发变得难看了起来。

        刘一燝见殿中场景越发不妙,于是跟叶向高互望了一眼,随即躬身劝说起来。

        “陛下,微臣有个想法,西学确实有其过人之处,要不内阁再给京师同文馆拨点款子,让京师同文馆不仅招人学习西洋语。并且也如同国子监一般,可招募学生入学学习西洋知识,如此国子监学习我中华文化,京师同文馆则学习西学,二者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岂不是更好。”

        刘一燝这种和稀泥的话,显然让朱由校不是很满意。

        把西学跟中华文化分开学习,这看似没有什么。

        但长久以往下去,就很容易造成学习中华文化与西学的士子的分裂,他们到时候相互排斥,互相看不起,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他心里很清楚现在西方只是处于文艺复兴阶段。其科学技术文化进步的只能说刚开始,里面也有许多错误,其先进程度还没有像清末工业革命那样,大幅度超越中华文化。现在大明在许多学科,还是走在前列的。

        因此大明学习西洋文化,不用全盘接受,只要翻译西洋著作,让士子学习其优势学科就可以了。

        完全没有清末那样搞个京师大学堂来全面学习。这种舍本逐末之举,朱由校是万万不能做的。

        见刘一燝说完以后,皇帝并没有表态,整个朝堂的气氛也越发凝重起来。

        在场众人许多人对西学并不排斥,毕竟佛郎机炮、红夷大炮都是来源于西洋,他们也大多知道或与利玛窦等人接触过,知道西学有其过人之处。

        只是皇帝要在国子监里面设置西学科目,这就让众人纷纷起了别样心思。有些人内心赞成,有些则是反对。

        见刘一燝、孙慎行等人都低头不语,西学派主力徐光启见状心中有些不安,见状只能硬着头皮道:

        “陛下,刚才是臣失言了,臣觉得刘首辅的建议倒是不错,要么就让京师同文馆也开设西学科目,让世子学习,这样也并无不可。”

        此话一出,其他众人也纷纷点头,孙承宗、叶向高、赵南星等人也纷纷站出来支持。

        现在看来,让京师同文馆招募世子学习西学,未尝不是一个折中之举。

        看着下面群臣的妥协,纷纷站出来支持刘一燝的意见,朱由校仍然面无表情。

        一旁站立的魏忠贤也扭头望向皇帝,向皇帝示意是否需要自己稳住场面。但朱由校却不管他,过了好一会缓缓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我大明本就天朝上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所不包。正是因为国子监是我大明最高学府,现在又进行了改制,以后地位怕是更加重要。

        所以朕才想着把西学中比较好的学科拿来让大明学习,并且学习的只是西洋的技术知识,又不是西教,真搞不懂究竟有何恐惧的。难道一两门西学就可以胜我中华文化吗?我大明就如此惧怕西洋知识吗?朕看孙爱卿怕是多虑了。”

        孙慎行见状就有站起来反对,但朱由校直接摆摆手让他先不要说话。

        “朕心意已决,就在国子监开设地理、西洋数学、天文、博物等科,如果这些科目有我大明中有了解也可以在其中教学。如果没人懂,那就让西教僧侣在其中授课,等几时训练出合适的教习后,再把这个西教僧侣换下去。”

        “陛下,不可啊,万万不可。”

        孙慎行见状就要反对,只是他刚说完就被朱由校制止。

        <div  class="contentadv">        “好了,孙爱卿就不要说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切勿多言。”

        在场众人见皇帝态度如此强硬,就知道已经反对不了了,叶向高等人也只能站出来说道:

        “臣等遵旨!”

        孙慎行虽然还想反对,但内阁诸人都赞成了,他也只能暗骂刘一燝等人,不再言语。

        不过他心里早已下定决心,此事没有完,到时候一定要跟刘一燝等人好好理论下,还有鼓动其他人上书反对。

        由此皇帝从内帑拨款资助武备学堂等事就确定下来了,虽然中间为了西学的事情有诸多牵扯,但毕竟是皇帝花钱,众人也没有什么意见。

        教育的事情处理完以后,紧接着兵部尚书王在晋开始说兵部的开销,兵部的钱无非两件事:

        一个就是要兴建水师,今年朝廷兴建了登莱跟天津水师,但这两个功能难免重合。因此等年末天津、登莱水师把京营官兵海运到辽东以后,天津水师就要南下,与南直隶水师合并。

        但这也只能解一时之需,现在海贸大兴,海盗也越来越多,南方修建水师的事情越发紧迫了。所以兵部提议再拨款八十万两给南直隶与闽浙,要求毕自严跟袁可立打造战船,保护商路。

        “如此甚可,这个钱是万万不能省。之前朕就从内帑拿出三十万给袁可立,用于水师建造,现在再给拨款修建水师,应该是够用了。”

        “陛下圣明!”

        王在晋见皇帝如此爽快,心情也好了不少,闻言当即俯首称是。

        “陛下,臣还有一事想报。自去年开始,工部军器局铸造的克虏炮、鸟铳与抬枪。今年七八月,又研制出了燧发枪。这些火器威力巨大,但费用极高,今年光铸造这等火器,支付的工料与工匠人力花费,就高达一百五十万两。

        现在随着鸟铳、燧发枪、克虏炮威力日显,无论是京营还是辽东对其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今年恐怕还要再投入一百五十万两,用于制造火器军械。

        另外随着京营人员、军械日益完备,无论是后勤还是军饷花费也会更多。等明年开始,京营军饷花费不下一百五十万两,粮饷以一百万石为定额。”

        目前京营六军一共八万一千人,士卒的平均军饷为一两五钱,加一石米左右,算下来确实是这个数。

        但饶是如此,朱由校还是一阵心痛,这军费开支真的是大头,京营、九边、辽饷,加起来怕是有一千万了吧,这真是一个吞金兽。

        但这哪怕知道花费很多,但朱由校也知道这个钱绝对不能省。

        京营作为自己手中的底牌,不仅现在在平定奢安之乱、以及建虏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会在未来改革九边过程中也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是万万不可轻怠慢。

        “此事就按照爱卿所言,朕准了。只是朕好奇,自去年军器局制造火器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年了。朕也把内廷跟外廷的全部火器工匠调拨给了通州火器作坊,现在消耗如此大,就是不知道其产量怎么样,是否对得起朕出这个钱。”

        此言一出,王在晋微微一愣,随即就扭头望向工部尚书徐光启,通州火器工坊本就是工部负责,兵部只是负责下订单而已。

        徐光启对产量也心里有数,见皇帝突然询问也不意外,直接站出来回答道:

        “陛下,自从五月通州火器工坊铸成以后,比在京城的军器局的产量多了三倍,可月铸造克虏炮各型号共计九十门,鸟铳四千杆,抬枪一千杆,燧发枪五百杆。

        特别是废除匠籍以后,由于朝廷给做工的匠人给工钱,来工坊做工的匠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生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并且陛下也曾下旨鼓励匠工研发技术,并给予奖励与头衔,生产工艺也在持续改进,以后产量必然会更高。”

        每月九十门,鸟铳、抬枪上千杆,如此数量让朱由校又惊又喜。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说得通,根据陈良弼的说法,现在京营六军现在有四个军已经准备完毕,要知道按照编制,每个军有克虏炮一百门左右。

        看来火器工坊的产量绝对跟得上京营的需求量,还有富裕火炮供给辽东。

        只是徐光启的话还没有说完,他还有另外一个好消息要说。

(https://www.eexsww.cc/102645/14021820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