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就是极限了吗
第二天是8月29日。
星期二。
当很多人以为《青年日报》上关于‘参商’的报道足够讨论几天时,中原省的另外一份报纸,《文艺导报》,再次刊发了关于某个少年作家的文章:《参商谈人生,我们应该‘不虚度’》。
相比《青年日报》上近乎‘震惊体’的浮夸,这次的文章,只看标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钟长林也确实是放手一搏,为了推介某个少年,基本上动用了这些年积累的所有媒体人脉。
另外,文章的内容,则是摘取《青年日报》记者刘域对苏杭的采访,钟长林确实觉得一次性发表太过浪费,要来了素材,计划拆分后零碎放出。
再说《文艺导报》,听名字挺偏,发行量却也有7万。
而且,因为侧重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相比阅读群体广泛的《青年日报》,《文艺导报》主要面向对文学艺术感兴趣的读者,因此,对于协助扩散‘参商’的影响,效果同样强力。
紧接着,依旧没完。
八月的最后两天,中原省的另外两份报纸上,也接连出现了与‘参商’有关的文章,一个标题是《从‘林清和许白’看来自小城的少年作家》,一个标题是《浅谈‘参商’的行文风格》。
然而,连续四天,四篇文章,却依旧只是铺垫。
对方做了什么?
哇,一个月发表了9篇文章。
显然啊,参商文章写的好啊。
现在……
这家成长迅速的商业杂志,本来销量已经接近4万,而今年的总目标,也只是突破5万本而已。
本来都要停刊的一份杂志,7月份,销量不到6000本,8月份,不算最近的加印,初期也只是1万本。
结果,老板们很快就不怎么高兴了。
眼看着谭丰振陷入呆滞,钟长林敲了敲桌面:“老谭,多少?”
答案……
河元。
想法挺好。
钟长林本以为,《青旭》9月刊1万册的印量,至少也要卖两三天,才能售罄,到时再进行下一步的营销计划。
想到前几天晚上碰到的某个家伙,钟长林第一反应是不好得罪。
就像林普到底也没能集齐《青年日报》上列举的那9份报刊杂志那样。
十万是怎么回事?
哦,一个少年作家。
不过,突然想到了刚刚听到的预定数字。
商都。
状况类似。
邮递比书报亭慢一些,实在想要一睹为快,就决定再额外买一期。
钟长林说完,再次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计划,情绪也稍微平缓一下,露出笑容,对谭丰振道:“老谭,走,今晚聚餐,喊上外面大伙,一起热闹热闹。”
十万有多少?
你一个月300的工资,要干30年,才能赚到这么多!
人家还只是预付!
那么,问题又来了,参商为什么能够一个月发表9篇文章,博艺为什么肯预付对方10万元巨款?
陆小敏有些后悔没有早上立刻来买,不过,发现某个少年竟然这么受欢迎,又有些替他高兴,继续搭话道:“老板,那个……有‘参商’的杂志,真那么好卖啊?”
头发不富裕的瘦子老板一摊手:“那就不用废话了,和参商有关的,都没有。”
书报亭里头发有些秃的瘦子老板正在和人打电话,挺激动的样子,声音很大。
<div class="contentadv"> “……老赵,你不会是故意的吧,这么热卖的杂志,我上月就注意到,还和你说过,还有那参商,最近几天一直在上报纸,结果这次,新旧两期,你一共才给了我10本,我这生意还做不做……怎么会没有,人家杂志社还能捂着不赚钱啊,你赶紧给我想想办法,要不我直接给齐总打电话……那到底怎么回事……好吧,你联系着,不过,对了,《正茂》呢……行,明天赶紧给我送来,嗯,30本,还有一本《经年》……没有了啊……那也赶紧联系联系……另外,你们查查那参商,不是说一个月发表九篇文章么,看这月其他哪些杂志上还有,也都给我送来,都要30本……”
要不要?
没想到竟然也要。
这么语气急切地打完电话,老板放下话筒,见窗外站着两个年轻姑娘,忽然抬手:“别说话,我先猜猜,闺女,你俩要说的是……有《青旭》吗?”
脑子转了转,钟长林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同在自家博艺旗下的《商海》。
自从12年前调入《青旭》,谭丰振就没想过,这样一本相对边缘的文学杂志,还能有今天销量突破5万的风光。
既然如此,10万预付的小说合集先不说,这《青旭》,一定得找来看看!
钟长林听谭丰振这么说,回过神,下意识摇头:“不,不行,得再饿一饿。”
不止两个月份的《青旭》都没有了,连同时发现还刊载了参商一篇文章的《正茂》都没有了。
再次结束一个电话,谭丰振在笔记本上记下一个数字,看了眼坐在对面的自家社长,又稍等片刻,铃声没有立刻响起,便低头开始统计。
据说是强摊过来的。
有!
当然有啊。
谁是参商?
谭丰振指了指电话。
老板嘿嘿笑着接过钱,摇头道:“参商啊,你不预定,我也卖得出去。”
“有《青旭》吗?”
最后一个问题,参商在哪写文章来着?
然而,两个姑娘根本没机会说话。
“南郡的张群礼……”李晴道:“……您不在办公室,他电话打到我那里,说让我给您招呼一下,要2000本《青旭》,还说那边会派一个经理过来接货。”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9月的第一天,不仅铺货的1万本杂志迅速售罄,甚至,还一下多出了超过4万的订单。
谭丰振的办公室内。
这一天,发行量达到53万份的《中原日报》,文化版头条,醒目的加黑标题:《预付十万,圆梦少年——少年作家参商小说合集即将出版!》
你倒是说啊!
钟长林道:“你直接说。”
陆小敏受不了老板的嘴脸,脱口而出:“你知道参商是谁吗?”
没成想,杂志上架的第一天……不,只是半天,从中午开始,各地的经销商就已经在不断联系过来,要求追加订购。
因为转眼就没了。
不过,既然自家社长已经魔怔了,坚持什么‘饥饿营销’,他也只能顺着。
甚至,很少量一些铺货到中原的外省杂志,上面有着参商文章的,也被一扫而空。
问题在于,相应的报刊杂志,早就被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的‘参商’书迷给清扫一空。
“呸,你想认爹,人家还不想要你这磕碜儿子呢。”
这世上许多事情,一旦和金钱联系起来,都难免俗气。
铺货量实在太少!
于是,早早的,一些人想起来最近的热闹,你一本,我一本,很快就没了。
然而,如果这个数字大到一定程度,比如,10万元,按照这年代很多普通人的薪资标准,30年才能赚到的一笔巨款,那么,事情就不那么俗气了,只剩下夺人眼球。
而且,越是找不到,越是想要,结果就是,无论是想买的,还是想卖的,都在不知不觉中多了几分心心念念。
“有《青旭》吗?”
这么好的兆头,干嘛还要再受这份憋屈。
还饿?!
谭丰振正要说什么,钟长林已经打断,猛地起身:“得再饿一饿,明天不要回复,后天……后天开印,另外,对了,咱们要再在《中原日报》上发一个道歉声明,让媒体再炒一炒,炒的更热一些,老谭,你别在乎这个,都是预热,都是给咱《数不清的流年》预热,想想啊,你这杂志,按零售价3块,哪怕到10万本,又能有多少?咱出书的定价可是15块!”
然后……
《青旭》!
人家有专栏,好几家报纸都报道了,据说这个月,还要一次性发表两篇小说,还有访谈。
没听错吧?
本就已经连续几天在不同报纸不同版面反复出现,当下,‘预付十万’的新闻一出,‘参商’这个名字,迅速突破了文学圈子,开始向整个社会蔓延,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青旭》吗?”
无论是欲念还是怨念,最终都转为了需求。
钟长林一摆手:“让它响着,反正想要书的,早晚还得打过来。”
要知道,八十年代,《青旭》的销量最高也只是3万出头而已。
谭丰振加上又一个单子,终于看向对面,缓缓给出了一个数字:“63个经销商,一共要追加4万3600本。”
商都的大学生林普就是晚到的一个。
老板也有些混不吝:“能让我赚钱,他就是我爹。”
“那儿,”老板探手出来朝右侧指了指,见陆小敏扑过去就要上手,连忙转换商人状态:“五毛钱一份啊,你不要可别乱翻。”
如此到9月1日。
然后,根本就找不到。
当收藏了。
陆小敏还真不知道这个,连忙找寻:“你说的报纸,在哪?”
这该怎么算?
而且,追订这4万多,就是极限了吗?
钟长林思绪飞转的时候,谭丰振再次接了一个电话,然后才对自家主编道:“老钟,咱们是不是该立刻联系印刷厂,连夜开工?”
这次,这么不经卖的吗?
再看《青旭》。
陆小敏啐了一句,不想再和总是往姚冉脸上瞄的老板继续闲扯,拿着报纸,拉着好友匆匆离开。
姚冉没开口,陆小敏却翻了个白眼:“老板,我们又不是聋子,你刚刚的话都听到了。”
情路坎坷啊!
启梁的徐漫和章晨曦也没能买到。
啧,一家叫博艺的出版社,为了能够与那位少年作家达成合作,竟然预付了对方10万元巨款。
“……”
其实已经通过邮局订购。
不仅有9月的,甚至还有8月的呢。
以前都没人理的杂志啊。
作为高三学生,日程紧张,两女早早要去学校参加早自习,只能放学之后尝试购买。
什么状况?!
状况是……
骑车在商都转了大半天,一无所获的林普甚至有些自我怀疑。
陆小敏拿了报纸,掏出五毛钱丢过去,一边翻找一边道:“老板你真小气,我本来还想在你这预定几份杂志呢。”
谭丰振其实就觉得吧,你该‘饿’就‘饿’,该‘炒’就‘炒’,不耽误把杂志悄悄的提前印出来啊。
要知道,钟长林私下里的设想,《青旭》能够趁着这股东风,在年底之前达到与《商海》同样的目标,就算超额完成任务。
同样的状况,还发生在太多太多的地方。
编辑部的电话,从中午到傍晚,眼看天色都要黑下,也还在不断地响起,另外,一些距离较近的经销商,还纷纷亲自找上了门。
谭丰振猛地摇了下头,让自己回过神,这才看了眼对面,转而又低头瞄向笔记本,如此往复两下,才道:“如果没算错,这……各地大大小小62个经销商,一共要追加……”
最新一期《青旭》发行的日子,钟长林也砸下了一枚更加重量级的舆论炸弹。
谭丰振下意识接听,嗯嗯啊啊片刻,挂了电话,又老神在在地低头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看的钟长林有些抓狂。
“可不是嘛,”老板见一时没其他客人,趴在书报亭窗口桌面上,瞄了眼姚冉漂亮的娇小脸蛋,一边道:“上午就没了,而且,你俩看报纸吧,最近几天,好几份报纸都在报道,呐,今天的《中原日报》,说是有个出版社,预付10万,要给那参商出书……”
这话还没说完,铃声再次响起。
今天的工作刚结束,陆小敏和姚冉就一起匆匆离开,来到医院外的机械路,第一个书报亭,直冲过去。
两人说着,走出了谭丰振的办公室。
刚开始,老板们都很高兴。
没办法。
直接就破了5万啊!
于是,9月1日的这一天,舆论覆盖密度最大的中原省各个城市,无数的书店和报摊老板都产生了一个错觉,好像突然之间,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口头禅:
下周开学,最近想要再睡几个懒觉,中午去找寻时,无论是街边的书报亭,还是大型的图书城,都已经售罄。
钟长林刚要再宣布一下聚餐的事情,就见自己的秘书李晴从外面走廊进来,看到他,抬手比划了一个手势。
钟长林听到谭丰振报出的数字,下意识咽了口唾沫。
再次看眼前的笔记本,谭丰振也有些恍惚。
钟长林有一种预感,只要把某个少年牢牢绑在旗下,博艺的辉煌……就像对方当初描述那样,将来,‘博艺传媒集团’……总之,一切才刚刚开始。
想通这些,钟长林不再犹豫,对李晴道:“不给,让他那什么经理给老子滚蛋,有多远滚多远,就算他张群礼亲自过来,老子也不给了,以后都不给了!”
PS:三更一万一,求……
(https://www.eexsww.cc/102382/14045410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w.cc